第126章 大排筵宴

字數:3557   加入書籤

A+A-




    文家在豫章並不算出名,但在廬陵卻也是有頭麵的士族,祖上曾官至郡守,頗有些典籍傳世。

    文家家主文進原本心懷大誌,隻可惜懷才不遇,宦官弄權,朝堂之上賣官鬻爵,又遇天下大亂,感歎生不逢時。

    無奈之下,隻好悉心培養子嗣,為長子取名為“秀”,就是希望他今後能夠出人頭地,光耀門庭。

    孫策的到來讓文進看到了希望,但隨後的變化卻又讓他再次感歎造化弄人,楊僮芝的到來,幾乎將文家逼上了絕路。

    還好仗著有些虛名,楊僮芝一心想讓文進為其效力,並沒有讓賊人搶劫文家,在一番虛與委蛇之中躲過一劫。

    就在無法推脫之際,年前忽然家中來了一位故友,卻是豫章太守華歆派來,直言孫策要取廬陵,但不忍讓城中百姓受牽連,準備聯合城內有識之士一同剿賊,文進聞言大喜,當即欣然從命。

    還有三日便是楊僮芝娶親之日,吳軍定計在這一日取城,今日來的幾位客人,正是東吳將領,所以趙虎剛才突然敲門,讓父子二人緊張不已。

    來至後院的一間書房,裏麵坐著幾人,一位相貌英俊的年輕人站在門口觀察動靜,問道:“文先生,何人敲門?”

    幾人剛剛見過麵,此人正是劉賢,文進笑道:“劉將軍放心,隻是楊僮芝的爪牙,前來問話而已。”

    劉賢鬆了一口氣:“在下還以為暴露蹤跡了。”

    文進言道:“將軍放心,過年期間,走親訪友者極多,加之楊僮芝準備大辦婚事,守備盤查鬆懈,根本不知大難臨頭。”

    劉賢點頭道:“這幾日混入城中的軍兵足有數百人,賊人竟不知知覺,果然如君侯所料,他們隻監視南昌大軍,卻忽略了廬陵的民心。”

    文進撫須歎道:“吳侯此番用白衣渡江之計,果真獨出心裁,楊僮芝自以為發了些糧食,就能收買人心,但賊終究是賊,本性難移,百姓們隻是被逼無奈罷了,其一旦失勢,必會群起而攻之。”

    劉賢問道:“三日之後婚宴之上,隻恐還不好直接動手,先生可否幫我在楊僮芝部下謀個官職?哪怕小小的兵長,隻要能涉及城內治安巡邏事即可!”

    文進笑道:“這倒簡單,先前楊僮芝就幾次欲請我父子當差,被老朽拒絕,如今可讓犬子先去當差,將軍作他的部從,既能暗中行事,也不會惹人注意。”

    “如此最好不過了!”劉賢大喜,抱拳道:“此次取下廬陵,頭功當記在先生父子二人身上。”

    說話之時,文秀端茶進來,眾人一起商議接下來的部署計劃。

    原來孫策那一日在南昌當眾宣布,要全軍休息,百姓安心過年,並準備與二喬的婚事,有一半是為了麻/痹楊僮芝。

    當天晚上,孫策已命華歆派可靠之人與廬陵城中的人聯絡,準備裏應外合剿滅楊僮芝。

    此次計劃,孫策在明處,次日便離開南昌大張旗鼓去了柴桑,一為準備婚事,二為檢閱水軍,大將黃蓋、趙雲等都隨行,吸引賊人細作的注意力。

    暗處卻以荊南三將黃忠、劉賢、邢道榮為首,將三千士兵化整為零,扮作百姓沿贛江西進,分批進入廬陵,趁著過年和楊僮芝大婚之際暗中準備。

    此時黃忠和邢道榮已經在城外山中藏好,劉賢帶著五百人混入城中,與文家父子商議裏應外合一舉鏟除楊僮芝。

    不覺兩日過去,廬陵城中張燈結彩,一片歡欣,四個城門口又掛上了帶著“喜”字的大紅燈籠。

    一大早城中便鼓樂歡鳴,城中大小官員和名士老宿都紛紛趕到府衙,楊僮芝親自在府衙大堂門口恭迎,紅光滿麵,獨目之中盡是自得之色。

    想他曾經被人恥笑暗罵,惶惶如喪家之犬,如今卻讓這些高高在上之人俯首帖耳,一種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擺席,給老子把席麵擺到外麵大街上去!”

    楊僮芝人生得意,決定大排筵宴,命人在主城的大街上擺起三裏長街宴,但凡前來道喜的都能飽餐一頓。

    吉時已到,西城的院子裏鼓樂齊鳴,結親的隊伍開始出動,兩百多人的隊伍如同長龍一般,聲勢十分浩大。

    與此同時,廬陵城東起伏的斑鳩嶺中,黃忠和邢道榮等人也在這裏集合人馬,整裝待發。

    嘹亮高亢的嗩呐聲遠遠傳過來,雖然看不到城內的景象,但歡騰可想而知,劉賢已經派人來報信,約定在今晚行事。

    站在一棵古鬆旁,望著城內緩緩說道:“我等此番奉吳侯之命來取廬陵,萬不容有失,更不能讓楊僮芝再逃走。”

    邢道榮此時信心滿滿,大聲道:“將軍放心,區區一個賊子,交給俺了!”

    隨行的孫翊也躍躍欲試,摸了摸身後的弓箭,笑道:“我這半月經過師傅調/教,箭術大有長進,那楊僮芝號稱妙目狼,我看還是將他變成瞎狼最好!”

    黃忠灰白的眉頭微微一皺,言道:“楊僮芝自丹陽逃至廬陵,此人必有些手段,我料他在城中恐怕也有安排,還需斷其後路最為穩妥。”

    孫翊點頭道:“師傅所言極是,狡兔三窟,就怕這小子跑得比兔子還快,叫他逃回井岡山,可就不好收拾了。”

    黃忠略作思索,言道:“廬陵四門都不好圍堵此賊,楊僮芝兵敗,必會逃往井岡山,必從禾水經過,你二人帶兩百人到橋頭埋伏,必能截殺此人。”

    孫翊吃驚道:“師傅一人去攻城,隻怕……”

    黃忠撫須大笑道:“有劉賢在城內接應,區區賊人,能奈我何?如今廬陵已是囊中之物,唯獨擔心楊僮芝逃之夭夭,所以才讓你二人前去攔截,可保萬無一失。”

    孫翊和邢道榮相視一眼,抱拳道:“我們這就出發。”

    他們兩個加起來都不是黃忠的對手,攻打廬陵確實有黃忠一人足矣,他們二人隻算是錦上添花,倒是去擒殺楊僮芝還能立大功。

    二人挑選兩百精兵,沿贛江南岸往井岡山方向而去,黃忠也隨後傳令,叫士兵們養精蓄銳,等到天黑之後準備行動。

    坐在樹下假寐,聽著鬆濤陣陣,黃忠的一顆心也澎/湃不止,這是他首次獨自領兵,雖然信心十足,但身受孫策重托,卻不敢有絲毫大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