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字數:950 加入書籤
A+A-
馬未都上小學時最大的集體活動莫過於拔河。每個學校都有根乒乓球粗細的大繩,這繩說硬不硬,說軟不軟,用細麻擰成,抓起來多少有些紮手;大繩的兩頭用鐵絲捆死,中間有根紅繩,一頭懸著,很是顯眼。
每當大繩筆直鋪在地上,就知道要拔河了。每年春季學校開運動會,拔河是最後的大項目,拔完河決出勝負後運動會就散了,贏的一方雄赳赳氣昂昂地歡聲笑語,輸的一方低頭耷拉腦的,不互相埋怨就不錯了。
記得一次拔河我打頭陣,全班男生二三十人隨後,女生都在一旁呐喊助威;對方也是勢均力敵,其助威隊伍喊得山響。
老師的哨聲一響,大繩緊繃,雙方相持不下,盡管喊聲震天,垂下來的紅繩還是在中間穩穩不動。
說實在的,拔河的第一感覺就是紋絲不動,繩如棍狀,腳下打滑,雙手有力如同無力,感覺有勁也使不上。
我忽然發現隻有打亂節奏,方可亂中取勝,於是就使壞地左右抖繩,以期打亂對方的節奏。
果然,對方的頭陣腳下一亂,身子一歪,隊伍就斜了,斜了就泄勁了,三下五除二,我們贏了,但也摔得七倒八歪的。
贏了怎麽摔都高興,輸了沒摔也高興不起來。年輕爭強好勝是本性,尤其在那個強調陽剛的年代。
拔河是很古老的遊戲,戰國已有,為軍隊所用;至唐風行,唐玄宗多次在宮中組織拔河,楊玉環一旁嘚瑟著作陪,最多時有千人拔河,景象壯觀。
唐玄宗甚至自己為此寫過詩,也命人寫過《拔河賦》。可惜唐玄宗沒見過我們的拔河,失去一樂;我們也沒見過唐玄宗組織的拔河,甚至當時都不知道早在唐代拔河已經風靡。(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