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2264   加入書籤

A+A-




    易子而食一詞,大家都知道是什麽意思。[【第&九^中文^D9cn.net$】縱觀華夏成語典故,很x很xx的比比皆是,但若論殺傷力最大的,恐怕無出其右者。這個詞描寫的意向不僅殘忍,而且毀三觀。一個十歲以下的孩子聽到這個故事,恐怕父母就是用上十倍的愛也不足以彌補他(她)心靈的傷痕。

    好了,這個典故的始作俑者是誰呢?就是“一鳴驚人”“問鼎中原”的楚莊王。

    關於這個故事,有許多版本。包括最初記述它的《左傳》和《公羊傳》,寫的都不一樣。既然是淒慘的故事,自然應該極力渲染它的淒慘,對吧!但是這最初的兩個版本,前者像一個陰謀故事,而後者寫得更像一個默故事,黑色默。

    下麵我們便來解讀一下這個默故事。《公羊傳》比《左傳》寫得有意思多了。

    說是楚莊王圍困宋的都城商丘。(至於楚國為什麽去打宋國,《左傳》裏有一大堆陰謀論的鋪墊。反正是為了報複。)

    總之楚莊王圍困宋,軍中隻有七日的糧食。等這些糧食吃光了,還沒有打勝的話,就撤了。於是楚莊王就派司馬子反登上兩軍之間的一個土堆去窺視宋國都城的情況。

    宋國的華元也登上了這個土堆。於是兩人就見麵了。

    司馬子反問:“您那邊國都情況如何?”

    華元回答:“憊矣!”意思是疲憊不堪啊!

    子反又問:“到底怎麽樣?”

    華元說:“交換孩子殺了吃,拆下屍骨燒火做飯。”

    司馬子反說:“哎呀!確實太疲憊了!但是我聽說,被圍困的軍隊,總是讓馬兒銜著木棍,不讓馬兒吃飽,隻牽出肥馬給客人看,你怎麽這樣對我吐露真情?”

    華元說:“我聽說: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君子看見別人困難就憐憫他們,小人看見別人危難就幸災樂禍。)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據實相告。”

    司馬子反說:“嗯,努力防守吧!我們也隻有七天的軍糧,吃完軍糧還不能取勝,就會撤軍了。”說罷,向華元拱手告別。

    嗯哼?好一個“君子見人之厄則矜之,小人見人之厄則幸之。”這個情節是不是太詭異了?

    司馬子反回去見楚莊王。莊王問:“怎麽樣?”

    (以下又有ps的即視感了。)

    司馬子反回答:“憊矣!”疲憊不堪啊!

    莊王又問:“到底怎麽樣?”

    子反說:“交換孩子殺了吃,拆下屍骨燒火做飯。”

    莊王說:“哎呀!確實太疲憊了!(以下不一樣了)雖然這樣,我也要攻下宋城再回去。”

    司馬子反說:“不行,我已告訴華元了,我軍隻有七天的口糧。”

    莊王大怒:“我讓你去看看,你怎麽告訴他們了?”

    司馬子反說:“區區宋國,尚且有不肯騙人的大臣,難道楚國就沒有嗎?因此我向對方說了實話。”

    莊王說:“好吧,那就算了吧!(莊王好好脾氣啊!)雖然這樣,我還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

    司馬子反說:“既然如此,那就請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請求回去了。”嗬!得便宜賣乖。

    莊王說:“你丟下我回去,我和誰呆在這兒說話呢?我也跟你回去算了。”怎麽看著就跟小孩過家家似的。

    於是呢,楚莊王帶領全軍退出宋國。

    這個故事怎麽樣?是不是很黑色默啊?

    【第九zhong文*www.d9cn.net*為你更新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