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五十八章 太子的消息
字數:4135 加入書籤
大明神武十五年正月十五發生在沈陽的造反事件震動了整個東北官場,這可是朱宏三當了皇帝後第一次宮廷政變,並且政變的主體還是朱宏三最為信任的新軍將領,所以朱宏三對整個東北的新軍都不相信。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中,朱宏三一直躲在禁衛軍軍營中,雖然他不露麵,可是錦衣衛緹騎四處,從遠在黑龍江的巡撫衙門,到把守山海關的駐軍,所有趙國棟的親信嫡係全部被抓了起來,都關在沈陽大牢中詳細審問。
隨著案件的逐步審理,朱宏三發現站在趙國棟身後的正是自己的寶貝兒子朱江。不過朱宏三對這個結論並不意外,趙國棟已經位極人臣了,這樣還要抓皇帝造反幹什麽?難道他自己想當皇帝?明朝君權已經發展到極致,不要說趙國棟在軍中不能一手遮天,就是他掌握了軍隊,這個皇帝也不是想當就能當上的。
而朱宏三出了事自然隻有他的幾個兒子有資格接位,排在首位的是太子朱海,不過朱海和趙國棟一直不遠不近,所以最大的嫌疑人就是二師出身的秦王朱江。
看到張保親信的供詞朱宏三久久不能平靜,沒想到玄武門之變能再次發生在自己身上。想到這朱宏三突然想起還有北京,朱江隻是皇位的第二繼承人,在他前麵還有一個太子朱海。朱江在沈陽這裏串通趙國棟造反,必定在北京也要有動作。以朱宏三對自己兒子的了解,朱江這小子治國不如李世民,但是心狠手辣猶勝李世民,隻要被朱江得手,朱海必定小命不保。
想到這朱宏三心中十分著急,對身邊的李承恩問道:“老李,京師可有什麽消息?”
這幾天李承恩在朱宏三身邊小心伺候,畢竟這次宮廷政變東廠沒接到半點消息,李承恩也怕皇帝秋後算賬要他老命。
李承恩聽皇帝問起北京之事趕緊躬身答道:“回皇爺,派回京師的信使已經出發,同時老奴也派出人手查看那裏出了問題,估計這幾日就能傳來消息!”
朱宏三想了想在沈陽這裏幹等也不是辦法,北京可是自己的首都,如果真讓幾個兒子搞成一團糟那在曆史自己可是實打實的昏君了。
“不行,不能等了,老李你去傳令,沈陽之事交給郭歡,讓他不要放過趙國棟的黨羽,當然也不要冤枉一個好人,今天朕就起行回京師!”
皇帝的命令就是聖旨,禁衛軍在得知皇帝的命令馬上準備好,在正月十八,也就是政變的三天後,就從沈陽出發趕往山海關。
在離開沈陽前,朱宏三為了給東北官場摻沙子,直接簡拔軍機處軍機陳名夏為遼寧巡撫,這可是整個東北第二號人物,僅次於東北總督。雖然東北三省有三個巡撫,但是現在東北的精華都在遼寧,整個東北有一百多萬漢人,大部分都在遼寧,所以這個遼寧巡撫可是位高權重。
陳名夏聽皇帝這麽安排心中大喜,在軍機處雖然權重,但是基本上已經到頭了,隻有到地方做出實績來才能再進一步入閣。
朱宏三入關的路線和當年多爾袞入關的路線差不多,從沈陽南下經過廣寧,也就是後世的錦州,經過渤海灣沿岸一係列的塢堡進入山海關。明代這裏是對抗遼東滿清的最前線,常年駐紮數十萬大軍。不過現在滿清滅亡,整個東北都是朱宏三的地盤,就連蒙古人也成了朱宏三的附庸,所以這個昔日的寧錦防線除了錦州和寧遠以外在沒有明軍駐紮。
不過作為入關咽喉要道的山海關這裏還是有大批明軍駐紮,這裏原本有一個師把守,不過這次沈陽宮廷政變,朱宏三將整個東北趙國棟的親信抓的抓關的關,山海關這裏的主官因為是二師出身,自然也被抓了起來,現在的山海關守將有副職代替。
朱宏三因為擔心北京情況,在山海關這裏根本沒停留,直接穿城而過,就連當地駐軍的將領也沒見。
入關後第一個重鎮就是永平府,也就是河北重鎮盧龍,這裏是北京東麵的最後一道防線,這裏也是跟隨朱宏三出關的兩師新軍的駐地,到了這裏他們的任務也算結束。朱宏三從沈陽連續走了十日,到了永平府這裏才算放下心來。
在永平府這裏朱宏三終於接到了北京的消息,還是官方消息,是太子給朱宏三上的折子,在這裏朱海將朱宏三出關這一年多的時間中北京發生的事詳細解說。最為重要的是將半個月前,也就是正月十五在北京發生的事情詳細說了一遍。
在朱宏三離開這一年中,北京剛開始一切如常,各部在內閣的帶領下有條不紊的治理著這個國家。太子朱海原本就沒什麽大權力,所以他也就安心當一個橡皮圖章。
可是在正月十三,也就是上元節的前兩日,太子接到步兵統領衙門總兵丁長生的密報,秦王朱江想要在正月十五上元節當晚發動兵變,囚禁內閣眾位閣老,所以太子臨機決斷準備在正月十四就先一步發動,將罪魁禍首朱江抓起來,同時搜捕朱江的黨羽。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太子準備的時候消息泄露,朱江得知太子要對付他的消息,先一步發動兵變。
朱江糾集步兵統領衙門提督馬如風、副將薑鵬舉等人,還有南昌郡王金聲桓的世子金道明,共組織士兵三千多人,在正月十四晚間攻打皇宮。
太子在抓捕朱江不成後,馬上組織宮中禁衛抵抗朱江的進攻,同時得到了北京城中武昌郡王朱宏義、建寧郡王李成棟的幫助,經過一夜的奮戰,終於在正月十五將朱江一夥擊敗,禍首朱江被俘,從逆馬如風、薑鵬舉自殺,朱江的謀士馬紹光在家中被抓。
太子這份折子洋洋灑灑五六千字,將當時危險的情況說個詳細,同時屎盆子都扣在朱江頭上,將自己說成了臨機指揮、不動如山的軍事奇才。最後太子寫道:“兒臣惶恐不安,沒想到朱江身為臣子竟然公然造反,這根本就是不忠不孝之徒,現在兒臣已經將朱江收押,等候父皇回來決斷!”
太子將朱江說成了不忠不孝的逆子,他自己反而成了為父皇分憂的好兒子,不過朱宏三不是傻子,在這份折子中朱宏三看出來不妥之處。
第一點就是太子的兵力問題,北京城裏一共三個郡王,分別為朱宏三的大哥武昌郡王朱宏義、建寧郡王李成棟、南昌郡王金聲桓,這三家郡王和其他王爺不同,因為這三家王爺當年都是領兵的將領,所以他們手下都有數百人的親兵,這些親兵常年打仗,戰鬥力很厲害。
金聲桓的兒子金道明是馬如風的妹夫,他參加朱江反革命小集團說得過去,但是李成棟呢?要知道李成棟當年可是殺害馬小芳的元凶,這次怎麽站在太子一邊了?
還有最讓朱宏三放不下心的就是朱宏義,這個朱宏三的大哥雖然這幾年因為身體原因不在負責具體事務,但是當年新軍就是朱宏三和朱宏義攜手創辦的,軍中中層將領大部分都是朱宏義訓練出來的。以前朱宏義也知道自己身份特殊,所以建國後刻意的回避,沒想到這次也出手幫助太子,所以朱宏三才感覺這次北京事變肯定不是太子說的這麽簡單。
還有一點就是這麽大的事為什麽錦衣衛那邊沒有消息?如果說沈陽是邊關,錦衣衛可能有疏忽,可是北京是錦衣衛的老巢,發生這麽大的事錦衣衛竟然半點消息沒有,難道錢禮德也倒向朱江了?
朱宏三想了半天感覺不可能,錢禮德從抱上朱淮的大腿後和其他皇子勢同水火,再加上佟養甲老奸巨猾根本不可能讓錢禮德腳踩兩隻船。
除了這些還有馬明遠,要知道馬明遠也在北京,但是太子的折子上卻半點沒有馬明遠的消息,難道馬明遠真的遠離朝政了嗎?
太子這份折子疑點重重,不過有一點消息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北京沒出什麽大亂子,雖然朱江鬧騰夠嗆,但是內閣、皇宮都沒什麽事情,想到這朱宏三長出一口氣,沒出大事就好。
不過朱宏三也不想就這麽完了,他一定要好好查一查到底是怎麽回事。想到這朱宏三對李承恩說道:“老李,擬旨!今天是正月二十六日,朕在二月初五到通州,讓太子、內閣,還有朱江、朱淮,都去通州迎駕!”
李承恩聽皇帝這麽說趕緊躬身下去準備,但是朱宏三還沒說完,朱宏三想了一下接著說道:“還有老李你親自回京師宣旨,你這次回去明裏宣旨,但是要將京師這次的事情打探明白,最主要的是朕要知道為什麽錦衣衛沒有半點消息傳來,知道嗎?”
李承恩聽皇帝這麽說趕緊跪倒保證道:“請皇爺放心,老奴必定能為皇爺辦好差,一定將功補過!”
朱宏三聽李承恩這麽說點了點頭,揮了揮手讓他出去,朱宏三還要好好分析一下北京到底發生了什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