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最好的機會

字數:4815   加入書籤

A+A-




    第895章 最好的機會

    因為這批工場、作坊、礦場規模太大,研習院很多時候重視經營重於研發,甚至一度讓工礦總管一度處於無事可幹的狀況,所以這幾年研習院沒少跟其它部門打筆墨官司。

    而前年柳鵬親自拿定了主意進行了一次體製調整,有四十多處屬於“落後產能”的企業從研習院名下劃出,讓研習院一直對於“體製調整”這四個字心有餘悸。

    現在研習院上上下下都怕再來一次“體製調整”,要知道其它部門一直認為研習院是一塊肥肉,認為研習院控製的產業太多應當重新調整,甚至連教育部門都想衝上來咬一口,現在研習院如果跟總醫院鬧得不愉快,恐怕大家就有推動第二次“體製調整”的理由了。

    那邊德斯斯當即說道:“那我們不如用本領說話……也讓柳少知道,真正解決問題還得靠咱們研習院才行!”

    如果說這些年研習院培訓出來的人才隻是一群技術員、助理工程師,頂多就是一位合格的工程師,那麽德蒙斯絕對是一位真正的高級工程師,而且這些年一直在業務一線打拚,技術水平越來越純熟,所以可以說是研習院的中流砥柱。

    隻是在研習院幹了這麽多年,不管是鄧肯還是德蒙斯或是其它老人都覺得自己到了享受安逸生活的時候,根本找不到當年的拚勁,能放鬆一點就放鬆一點,當初是馬不停蹄,現在隻想著去度假。

    隻是鄧玉函的到來卻讓德蒙斯終於弄清楚自己的定位,在歐洲他隻是一個普通的中下層軍官,雖然精通多項業務,但技術水平跟鄧玉函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情況下,德蒙斯覺得自己不拚是絕不行,他直接放棄了放長假的打算,告訴鄧肯自己選擇:“我們親自走一趟兗州!”

    聶川已經明白過來了:“是那兩千部西書?”

    王真慧轉交給兗州工礦學校的兩千部西書可以說是一筆真正的智慧財富,雖然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宗教書籍與人文書籍,但是各種大部頭的技術書籍卻還是占了將近一半還多,而且這批書籍都是金尼閣與鄧玉函精心挑選出來的,可以說是十六世紀西方科技的所有精華。

    這不僅僅近千部集西方技術大成的百科全書,甚至還包括了這批百科編纂的原始材料,如果加以翻譯整理開發利用完全能改變海北鎮現在的技術水平。。

    但是經過若幹年打拚之後大家都處於安逸狀況,而且即使不開發利用這批西書,研習院掌握西方的技術也可以說是全中國第一,加上精力與資源有限,所以研習院方麵並不十分注重這批技術書籍。

    雖然派人過去幫忙挑選翻譯研究,但是總體上注重“短平快”,隻有那些有可能立即見效的技術才能得到翻譯、研究。

    但是現在鄧玉函卻給整個研習院帶來巨大的壓力,德蒙斯與鄧肯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作出的這個決定:“我們研習院十年經營,光是有西文翻譯能力的就有上百人之多,各類專業技術人員更是多達近千人,決非鄧玉函一人可比,這兩千部西書我們好好找一找,把真正有用的書籍找出來,集中人力多弄出幾項成果來!”

    過去研習院注重短平快項目,對於真正耗費時間與精力的大部頭,特別是百科全書與操典之類的書籍欠缺興趣,但是鄧玉函這麽一折騰,德蒙斯卻知道自己非得用心把這些大部頭翻譯成漢文並全麵推廣出來。

    而聶川也明白過來,他當即說道:“這樣的話,恐怕咱們得多給丁宮一點甜頭,不過給了丁宮這點甜頭以後,丁宮肯定會記這個情。”

    這本來就是互利互惠的事情,隻是過去研習院一心想著搞壟斷,結果與丁宮之間搞得很不愉快,甚至研習院到兗州工礦學校調閱這批西文書籍都會遇到一連串的審核手續,最後還得丁宮親自批準才行。

    但是跟丁宮之間搞好關係卻很容易,兗州工礦學校那邊是求賢若渴,聶川已經決定把一批已經失去了銳氣的老人扔給丁宮好好調教,任由丁宮收拾他們,不然研習院繼續這麽官僚下去,連聶川都看不下去。

    要移交出去的不僅僅是這批失去了銳氣的老人,聶川覺得還可以暫時把一些“落後產能”移交出去,既減輕了研習院的負擔又能給各個賣個天大的人情,又讓各個部門即使想搞“體製調整”也找不到借口。

    過去聶川與德蒙斯是抱著研習院本位主義,所以很多時候跳不出自己的小圈子,現在被鄧玉函這麽一折騰,倒是讓他們決心輕裝上陣,他們認為鄧玉函能辦到的事情他們也同樣能辦到。

    隻是研習院的調整雖然步伐很大,並沒有象德蒙斯與鄧肯預想的那樣順利擊敗鄧玉函的迷你團隊,柳鵬這麽重視鄧玉函自然不是毫無緣由,而且鄧玉函不是一個人孤軍奮戰。

    正如當初柳鵬把聶川派來做為德蒙斯的侍衛官,現在他把朱輝恒派來做為鄧玉函的侍衛官,而且朱輝恒而且還帶了一個團隊過來幫助鄧玉函,可以說是要人有人,要錢有錢。

    要知道朱輝恒絕對不是簡單人物,他不但是接受過研習班完整的係統教育,而且還是穀夢雨的家人出身,因為少年經曆最受穀夢雨看重,這兩年一直更是屢屢擔當重任而且表現可圈可點,因此大家都認為朱輝恒即使不是第二個聶川,也得是第二個莊調之。

    因此朱輝恒帶過來的不僅僅是一批秘書官、廚娘、傭人、花匠,而且他還帶了一批極其優秀的助手與學生,其中很多人都是研習班畢業的技術人才,其中還有幾位助手能熟悉地閱讀並理解拉丁文與意大利文、法語書籍。

    正是有了朱輝恒穿針引線,饒峰銘這位院長才會第一時間改變了對鄧玉函的看法。

    除此之外,朱輝恒還在第一時間幫助鄧玉函協調一切需要的資源,現在已經不是單槍匹馬的時代,鄧玉函想要實現的計劃往往需要若幹個工場和幾百名工匠配合實施才行,其中許多工場、作坊還在研習院的控製之下。

    如果沒有朱輝恒的協助,鄧玉函得親自出麵找柳鵬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但是有了朱輝恒之後,鄧玉函隻需要考慮關鍵性的技術細節就夠,而且朱輝恒已經幫他把“鄧玉函研習所”的框架都搭起來了,甚至幫研究所已經圈好了地號好了房子,並訂製了好多用得著的技術器材。

    在這種情況下,鄧玉函研究所不但搭好了架子,而且在與龍口總醫院的合作取得了一係列豐碩的成果。

    但是在研習院與鄧玉函這場科技競賽中獲益最大的卻是丁宮與兗州工礦學校,過去兗州能夠獲得的科技資源極其有限,以至於兗州工礦學校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翻譯與利用手上的兩千部西書。

    而現在研習院卻是全力扶植兗州工礦學校,甚至把一些失去銳氣整天隻想著渾水摸魚的資深技術人員甩給了丁宮,而這些老油條到了丁宮手裏自然吃了不少苦頭,不得不重新打起精神努力工作省得被丁宮掃地出門。

    到了兗州府之後這些老油條才發現現在海北鎮的科技發展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他們如果不好好努力,說不定真會被丁宮掃地出門,甚至連一個普通的技術人員都混不上。

    這些重新渙發了活力的老油條對於兗州工礦學校來說簡直如虎添翼,雖然這些人在研學院時不時混水摸魚,但是丁宮卻有辦法一千種方法整治他們並讓他們努力起來,讓他們一個月幹足三十天晚上還願意主動加班。

    畢竟釘宮可是快班班頭出身,知道怎麽收拾這些人,而且還給他們提供了美好的前景,他們隻要努力就可以飛黃騰達。

    丁宮甚至從研習院手裏接手了一部分“落後產能”,正是接手這些所謂“落後產能”,丁宮才覺得自己有機會彎道超車,追上研習院與鄧玉函。

    隻是不管是研習院還是鄧玉函都小看了丁宮這個對手。

    而現在馬世龍同樣是小看了皇太極這個對手,他信心十足地說道:“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隻要我們收複了耀州,咱們就可以向朝廷交代了!”

    馬世龍並不敢報出魏忠賢的名字,但是包括孫承宗的所有人都知道,收複了耀州不僅僅是向朝廷交代,同時也能向魏忠賢交代。

    大家雖然都不是閹黨成員,至少不是閹黨的核心成員,但是魏忠賢帶來的壓力還是讓大家覺得必須有個交代才行。

    而那邊遼東巡撫喻安性同意馬世龍的看法說道:“機會確實難得,現在努爾哈赤還是在征伐朝鮮?”

    馬世龍當即答道:“對,機會太難得了!”

    為什麽說機會難得,那自然是一個多月之前,海北軍與建奴在複州與蓋州的邊境展開一場空前規模的廝殺,雖然海北軍戰後聲稱戰鬥隻傷亡了兩千人,但是關寧軍得到的情報,海北軍的損失絕對超過了三千人。

    但是建奴的損失也絕對不在少數,而現在努爾哈赤親征朝鮮,雖然隻是邊境線上的衝突,建奴不敢深入朝鮮,隻是越過鴨綠江不斷抄襲東江軍,同時劫掠朝鮮人口與財貨,但既然是努爾哈赤親征,那麽這次建奴出動的兵力就不在少數,至少有一兩萬人。

    遼南建奴本來就已經在與海北軍的廝殺中傷了相當元氣,現在努爾哈赤東征朝鮮又帶走了建奴一部主力,而且建奴另一部主力則被複州與金州的海北軍牽製,對於關寧軍將帥們來說,這絕對是他們最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