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第126章教授元丹
字數:3365 加入書籤
卷四第126章教授元丹
張逸雲想著這些東西總要教些人族,便傳音張銘:“你讓族長安排兩個丹道宗師過來吧,能學多少就看他們的造化了。”
張銘聞言大喜,開始他被張逸雲說的獨門丹藥給蒙著了,根本不敢提出過份的要求,現在一聽可以讓人來學習,令人族多幾張頂級丹方,頓時樂得馬上與族長聯係,將他的意思上報。
族長也高興哪,自聽了那消息,心裏癢癢的總也定不下心來,與其這樣,還不如去現場得了,親眼見證一下能夠改變人族命運的丹藥現世,意義是多麽重大啊。
於是族長與護法長老交待兩句,說什麽他要去見證人族大興便跑了,弄得護法長老莫名其妙。
辦完手續,黃執事便主動帶著倆人來到丹殿後山,一股熱氣頓時撲麵而來。
“張小友,前麵那座山下便是一個地火口,地心元火長年不斷,族中大能便將之疏理成有大有小的上百火口,才建成這上百煉丹房,頂級丹房一共才三間,火力精純而穩定,多為丹藥殿宗師及族中高層使用,你們要不是拿著族長令牌,我肯定不敢讓你使用。”
“老黃,你就別嘰嘰歪歪了,今天煉丹肯定不能讓你觀摩,走快點,別讓你們殿主等急了。”張銘與他認識多年,知道他心思,但今天這事不同尋常,涉及到保密問題,絕對不能通融。
“切,你就別嚇唬我了,我們殿主乃宗師身份,怎麽會來看……呃,殿主,殿主真來了!”順著山勢轉過彎,黃執事一眼就看到殿主站在一間頂級煉丹房等候,旁邊還站著兩人,哦,是卓長老,兩大丹道宗師都在,另一個,天,是族長!
老黃這下真信了老張的話,這年青人恐怕丹術遠超自己啊。
“見過族長。”三人一齊上前行禮。
“嗯,小夥子你很不錯。來,我給你介紹一下,這兩位是丹藥殿僅有的丹道宗師,莊殿主和卓長老。”
“晚輩張逸雲見過兩位前輩。”
“張宗師千萬別客氣,學無先後達者為師,我們平輩論交即可。”說話的是中年女修,另一男修站後半步,應該是卓長老,那她就是莊殿主了。
“莊殿主有命,小子恭敬不如從命,愧領了。”
“黃執事,你去忙吧,張宗師交給我們接待就好。”莊殿主也知事關重大,需要保密,便開口打發黃執事離開。
“是,弟子先走了。”老黃暈忽忽的轉身走了,心裏不斷在想,那年青人竟然真的是丹道宗師!
“族長,莊殿主,卓長老,不如我們先進去,有話等丹藥煉完了再說吧。”
“也好,張銘,外麵警戒就交給你了。”族長其實早等不及了,兩位丹道宗師也是一樣,都想早些見證能夠抗衡心魔的丹藥出爐,隻是不好催促罷了,張逸雲的提議正合大家心意。
“是,請族長放心,我一定不會讓人打擾你們。”
丹房中間的丹爐不錯,是頂級元寶丹爐,非常適合煉製元丹。
族長及莊殿主、卓長老自覺的走到旁邊盤坐,準備觀摩張逸雲煉丹。
他上前稍微熟悉下丹爐,便開始暖爐。
“我這一爐煉製的是升魂丹,主要功效是提升高階修士的靈根品級,元精你們都認識,我就不介紹了。”說完將十餘種玉盒裝的元精在手邊一一擺好。
三人一聽就不談定了,提升靈根品級?還有這種丹藥,一定得記下來!人族有了這種丹藥之後,簡直不要太好過。
張逸雲左手掐太上控火決,右手引導地心元火均勻的包裹著丹爐,爐內溫度急劇上升,待到臨界點便穩住,然後丟一株元精進去,煉出精華、不斷提純,至極方止。
爐溫又提升一點,放入藥材,重複提純。
每一種元精的臨界點他都了若指掌,爐溫總是掌握的恰到好處,不高一度不低一度,十餘株元精從低到高依次放入,不到半小時便提純完畢。
手法忽變為混丹訣,爐溫稍降,十餘滴元精精華按君、臣、佐、使的藥理依次融為一團,漩轉使之充分混合,同時水汽蒸騰,藥液漸漸黏稠。
手法又變為拉丹訣,爐溫又降,黏稠的藥液於急漩中忽然拉出一小團,也在急漩,又一小團,至直分為均勻急漩的十二團止。
手法再變為蘊丹訣,爐溫再降,藥液漸漸固化,已初顯丹藥之狀。
張逸雲雙手急速舞動,一息中急打入八十一手成丹訣,散於爐中的藥力急劇向十二枚丹藥湧去,三道丹蘊漸顯,外現瑩光,丹成絕品。
收丹訣出,爐火熄,十二枚滿丹絕品升靈丹一一飛入藥瓶,整套動作如行雲流水般毫無瑕疵,令人眼花繚亂偏又賞心悅目。
旁邊三人都看呆了。
族長非丹師還好,莊殿主及卓長老徹底沉迷其中,邊看邊揣摩其煉丹手法,至丹成猶不自知,雙手仍在舞動。
張逸雲不言不動,靜等二人醒來。
族長在旁暗歎,長見識了,原來煉丹也能煉得這般好看,他還準備陪著枯坐呢。
良久,二位丹道宗師終於醒過神來,急起躬身行半師禮以示感謝。兩人原以為此人年青,煉丹時說不定需他們出手相助,不成想人家丹術高出他們甚多,很多手法都是聞所未聞卻效果極佳,有大半他們竟然都看不懂,實在令人心慕不已,惜非師徒不能求教,唯以半師之禮謝之。
張逸雲安心受倆人一禮,然後伸手虛扶:“下麵煉製的是一爐雷劫丹,有強身補元之效,最合渡劫時服用,你們能看懂多少是你們的造化。”
族長一聽不由大喜,又是一種頂級丹藥!同時心中不免驚疑,按說下界人口皆元界繁衍,典藉亦由元界傳下,他的丹術又怎會高過元界?而且看莊殿主他們兩個對他所用手法竟似見所未見,就算是新創手法也畢竟也是一脈相承,其理相通,不至於連宗師都看不懂啊,實在有些令人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