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三點修改)瀟湘夜雨
字數:3825 加入書籤
琴是曲洋的焦尾琴,蕭是趙浪的碧玉簫,這是二人約好的見麵暗號,看到這個標誌,趙浪便知道曲洋爺孫二人已經到了衡陽。
如今離金盆洗手大會隻剩下不過七八天的光景,是時候開始謀劃了,想到這裏,趙浪向嶽不群拱拱手,告辭。
嶽不群微微點頭,他早已聽趙浪講述過自己的計劃,此時自然心領神會,大方地送別了趙浪。
反倒是嶽靈珊頗為不舍,幾番撒嬌,求趙浪留下來。也不知道是想多敲詐幾門劍法武功,還是聽趙浪講《西遊記》《天龍八部》那些從來沒聽過的故事聽上癮了,舍不得這個有故事的“說書人”。
不過事關重大,趙浪還是告別華山眾人,與曲洋會麵去了。在標記終止停駐的一間客棧裏,趙浪見到曲洋,將自己的策略告知他,又調戲了一會兒曲非煙,便扛著棍子上街去溜達壓馬路去了。
骨子裏,趙浪還是喜歡湊熱鬧的,金盆洗手大會,衡山派二把手劉正風退出江湖,這個消息牽扯太廣,吸引了最多人的關注,這段時間,衡陽城裏人聲鼎沸,街上到處都是背刀背劍的江湖中人。
這時候龍蛇混雜,高手菜鳥東一簇西一把,扮豬吃虎的一大堆,出去溜達一圈,說不定會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嗯,感覺應該很不錯。
順便,也可以幫自己那個“笨徒弟”打聽打聽青城派的消息,畢竟林平之的爹媽還在餘滄海手裏攥著呢!趙浪的海口已經在林平之的麵前誇下了,要保林震南夫婦性命。如果林震南夫婦被餘滄海做了。趙浪哪裏還有臉當這個師父?
走在街上。趙浪東溜達西遊玩,隨心所欲,還真別說,這明朝的街市和宋朝相比,別有一番風味。趙浪逛得興起,心裏想著,說不定以後有機會回到現代,自己還能寫一本《古代民俗街市篇》。在某點網封神呢!
趙浪心裏正胡思狂想,迎麵突然撞過來一個粉紅色的倩影。
碰!
趙浪閑逛的時候本來就心神放鬆,加上之前又走了神,下盤一時不穩,竟被那倩影撲到,壓在地上。
宛若梔子花一般清新的味道湧入鼻子,青絲紛亂,撩撥人心,趙浪瞪大了眼鏡,直勾勾地盯著這個“熱情奔放”。在大街上就“推倒”自己的女孩,一時之間不知所措。竟愣住了。
如玉般的修長粉頸,清秀白淨的小臉,無辜而驚慌的表情,純潔無暇如琥珀瑪瑙一般的雙眼,宛若天地靈慧所化,不染塵煙,這是一個讓人看了一眼,就忍不住憐惜的女孩。
“對……對不起!”小姑娘撞倒了趙浪,十分地抱歉,連忙站起來雙手合十,不斷地鞠躬道歉,聲音都因為緊張而結巴了。
這時,趙浪才發現,這小姑娘穿的粉色衣服,竟然是一套尼姑服。笑傲江湖的背景是在明朝,這個時代居然有粉紅色的尼姑服,尼瑪搞製服誘惑啊!太坑爹了吧!
“你……”趙浪正要發問,小尼姑仿佛想起了什麽,回頭望了一眼,臉上露出驚慌的表情。
“施主實在對不起,我……我……”
小尼姑似乎很急,隻不過,越急,這話就越說不清楚了。
趙浪微笑著點點頭,道:“小師傅不用見怪,是趙某走神了,若有急事,你且去吧!”
“謝謝!”小尼姑用力地鞠了個躬,撒丫子地向一邊跑去,仿佛在躲避什麽恐怖的東西。
趙浪笑著搖搖頭,也不知道是哪個尼姑庵裏跑出來的小尼姑,長得這麽漂亮,又一副天然無公害啥都不知道的樣子,就差在臉上寫著“人靚武功差,不打我主意的是傻蛋”一行字了。
這樣的小尼姑放在尼姑庵裏圈養還是不錯的,不過要讓她跑到江湖上來,嘖嘖,估計得吃虧啊!
果然,趙浪的預言沒有出錯,小尼姑才跑出不過十幾米外,便出事了。
一個身穿灰色衣服,背著一柄短刀的男子從人群中躍出來,手一抓,扣住小尼姑的肩膀,輕輕一提,帶著小尼姑飛進街邊的客棧中。
看著這一幕,趙浪臉色瞬間變得極其古怪,因為他認識那個男人,灰衣短刀,輕功卓絕,麵容俊秀,雙眼眯眯,這特麽不是田伯光還能是誰?
而且這一幕,腫麽有種神一樣的即視感呢!
趙浪抬起頭來,望著那客棧匾額上的大字。
“靠!回雁樓!”
尼瑪,這不是令狐衝坐鬥田伯光,采花賊拜師小尼姑那一回嗎?
合著剛剛那個小尼姑,是儀琳,現在的情況是田伯光糾纏儀琳,自己撞劇情了!
也不怪趙浪一時沒反應過來,畢竟笑傲江湖的諸多版本裏,儀琳都是光頭灰袍的小尼姑,這乍一下換成了新版笑傲裏粉衣長發的萌妹子,逮誰誰都會腦袋短路。
“沒想到蝴蝶效應還沒有影響到田老師和儀琳小尼姑的邂逅,”趙浪若有所思,嘴角勾出了一絲笑容,“有趣,有趣,也不知道過一會兒,那令狐衝會不會也跑過來呢!”
雖然這段劇情趙浪在各個版本裏已經看了已經不下五次,不過電視劇和真人版又怎麽能比呢!
一想到當初在小樹林裏對著自己侃侃而談,評價自己采花層次low的田伯光拜倒在儀琳裙下,乖乖地叫師父的場景,趙浪心裏的小惡魔就相當的興奮。
問世間情為何物,不過一物降一物,風流半生的采花賊,卻因為愛上了一個小尼姑,被小尼姑他爹切了子孫根,而且還真就屁顛屁顛地跑去當和尚了,一點沒有報複的想法。
這劇情,哈哈,超狗血超帶勁啊有木有!
想到這裏,趙浪從後世帶來的熊熊八卦之火頓時燎原,跟著田伯光,走進了回雁樓。
令趙浪沒想到的是,在回雁樓的一樓,他看到了一個陌生,卻又非常熟悉的人。
說陌生,是因為他從未見過這個人,說熟悉,則是因為,雖然從未謀麵,但是他給趙浪留下來的印象,非常地深刻,而且他本身的形象,也和尋常人迥乎不同,單單坐在那裏,便給趙浪一種特別的感覺。
那是一個拉胡琴的老者,蓄著長須,眼睛微微眯起,額上紋路深深,仿佛老樹一般,刻滿了歲月的年輪。他看起來非常的蒼老,握著胡琴的手猶如枯木,絲毫沒有生命的光澤,然而卻分外的穩固,扶琴拉弦,絲毫不抖
不過,吸引趙浪注意的,卻不是他的樣貌,而是他的琴音,他胡琴之中述說的哀傷。
文人相輕,樂人相知,在這整個回雁樓裏了,或許也隻有趙浪,真正能夠體會得了這首胡琴曲中蘊含的傷感和惆悵。
在胡琴上有如此身後的造詣,所奏曲子又如斯惆悵憂傷,宛若生無可戀,在江湖上,也隻剩下一個人了。
衡山派掌門,瀟湘夜雨,莫大先生!(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