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子衿 第十二章 關於寒門的傳說

字數:3981   加入書籤

A+A-




    和平帶來的安寧太久,以至於中原各國的百姓都已忘記上次諸國之間操戈相向是在何年何月,他們如今唯一記得的隻有當年的那場浩劫。
    百餘年前,當中原諸國鬥得你死我活之時,蠻人在那個最有領導力但也最嗜血、最凶殘的蠻王帶領下舉兵南侵,大肆踐踏中原。一時間中原生靈塗炭,列國神器流離、民不聊生。蠻人身材高大,體魄強壯於中原人。相傳蠻人鮮有人性,入侵中原之時搶百姓之財物、淫中原女子,更有甚者在糧草食物不足之時,啖孩童之肉充饑,至今中原坊間依舊有父母用“蠻人南下”“蠻王將至”之語來止孩提夜哭。
    荒蠻之人泯滅人性、無惡不作,中原危在旦夕。
    時勢造英雄。值此人怒天怨之際,終究是有人站了出來——此人雖出身貧寒但卻聰慧過人,用文可治世興天下、武可提刀平天下來形容他一點也不為過。年少時,此人於山水之間領略天地之道,竟是無師自通,甚至在武學上與北魏武宣大帝戚世懋一時瑜亮,被世人尊稱為中原“雙聖”。此人在危難之際聯合起中原所有有誌之士共同反抗,合力將蠻族趕至北邊荒冷之地,並警告蠻人“永世不得回中原”。
    而後,在雙聖的商議下,中原最大的兩個國家新唐與北魏共築天門關,同心同力把守此地。百餘年來,兩國雖貌合神離,但卻始終共同守護著這道天險雄關。仗著這道天險,蠻人被拒之關外的天寒地凍中無法踏入,而中原這片沃土也重新享受寧靜。
    至於此人,在戚世懋離世後,他便成為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強者。如今中原自然將其視為這片土地的明燈與守護者。
    在帶領中原列國將北蠻之人趕出天門關後,此人曾遊山玩水逛遊天下。直到二十年前,他來到新唐、來到長安,在千牛山下開創了寒門。千牛山是長安城東麵數十裏開外的一座大山,此山南臨渭水,周圍小山成群,自身卻高聳雲端,頗有鶴立雞群之勢,立於山巔一眼望去,猶如擁有數千隻牛的牛群一般環繞在這座大山身邊,這千牛山由此得名。千牛山危峰兀立、玉林環繞,天地之氣極其濃厚,確實是個修行的好去處。
    開創寒門之人自然便成為了寒門門主,天下人便尊稱其為“門主”。同時,由於此人在字裏行間戲稱自己為“寒門先生”,所以也有人尊稱其為“先生”。自寒門開創後,那人不再問世事,安於這千牛山腳下,居於山下一陋室中,以天地為師、以山河為鄰,感天地之靈氣,修獨善之潔身,閱天下之藏書,好不逍遙。
    在開創寒門後的最初的數十年間,門主並未招收任何弟子,直到十一年前、也就是永昌十八年,門主忽然昭告天下準備開門納徒。這消息迅速地傳遍了中原的每一個角落,人們奔走相告,一時間所有人都在說——寒門準備開門收徒了!而後,天下無數修行之人、仰慕之士紛紛從中原各國趕來長安,期望著能被先生收於門下——
    敢問中原大陸有誰不想做那人世間第一強者的傳人?
    更有中原小國,將自己的太子、公主送於千牛山下,渴望著列祖列宗保佑能讓自己的後人入得此門。
    至此,寒門成了千牛山下的寒門,它是新唐的寒門,也是天下人的寒門。
    寒門納徒的考校形式與列國的科舉製度略有不同,內容包括文舉或武舉,世人將二者合起稱為“寒試”。
    這寒門第一次開門收徒,便大大出乎中原人士的意料,這第一次寒試的文舉考校,竟隻發了一張白紙給眾位考生,考校的時間竟然也未規定。最後隻要你將那白紙放於千牛山下那間陋室之內便可。前來應試的眾人麵對這張紙都有些摸不著頭腦,有人在上麵作詞、有人在上麵寫詩、更有甚者在上麵作畫,至於一些目不識丁的人,便在紙上亂塗一通。直至發卷後的第七日一位身著樸實的中年男子——也是此次文舉最後一位交卷之人——將他的答卷張放於陋室,此次文試終於算是結束了。
    先生將著堆積如山的答卷一一瀏覽,就算以一目十行的速度,他老人家也整整批閱了半個月。在將最後交卷的那位中年男子的答卷批閱完後,先生竟是一掃這幾日的疲倦,如獲至寶一般地又讀了一遍。隨後,先生在右下角寫有‘唐人文君臣’的落款處圈了個圈。最後,先生竟是放聲大笑,仿佛經曆何等快意之事那般。
    經曆了半個月的漫長等待,萬眾矚目的武舉便開始了。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這武舉的題目更加令人摸不著頭腦——武舉之地僅僅隻放了一張弓,旁邊貼了一張告示:凡能拉開此弓者,便視為通過武舉。
    弓,穹也,張之穹隆然也……難道是要考校眾人的弓射之術?
    在看到這張弓後眾人皆不約而同地這般想到,可讓所有人疑惑的是……這箭在哪?
    難道是讓眾人用內修之力化為箭羽,射下這九天之上的鳥兒?
    亦或是這弓上有機關按鈕?
    亦或是需要天生神力方能將其拉開……
    一時間眾說紛紜,直到有位性情耿直的考生說:難道這弓就是普通的弓?
    眾人聞此,先是彼此相視不語,緊接著便發出爆笑之聲——如果真是普通之弓,那但凡是個成年男子便能將此弓拉開,如此一來這武舉還有何意義?是以,眾人紛紛搖頭擺手,表示不可能。
    但笑歸笑,眾人等了老半天卻依然沒能弄明白其中深意。隻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半個上午過去竟是無一人上前。直到最後,一位自詡不凡的魏國強者自告奮勇地上前。他左手擒臂右手拉弦,深吸一口氣後將全身的浩然之力聚於雙臂之上,隨後振臂一拉——正當眾人屏住呼吸期待著什麽事情發生之時,這平淡無奇的弓……就被這樣拉開來了!
    眾人瞪大眼睛期待著有什麽事情能發生,但那張弓卻並無異樣。隨後,那魏國強者將天地之息收於丹田之中,並一臉狐疑地將這弓端詳了一陣。在反複、仔細地將這張弓檢查了好幾遍後,他最終確定這確實是一張普通到再也不能普通的弓。當下魏國強者一臉不可思議地將寒試嘲笑一番,最後將那弓丟於地上憤憤離開。緊接著,在眾人滿肚子疑問下,所有人便陸陸續續地走上前去,將那弓拉開後又放下、放下又拉開......
    原本以為會轟動中原的武試竟是用了不到一天的功夫就結束了。
    後一日,首次寒試的結果公之於眾——那名名叫文君臣的書生被門主收為弟子。
    第一位被通過寒門寒試的人竟是一位對修行一竅不通之人!這一結果令所有人都大感意外。眾人湊在一起相互一詢問,發現竟是無人知曉這人有何來頭,甚至無人認識此人!寒試開始前,眾人皆以為門主會選擇一名文武雙全或是才名遠播的人作為弟子,可細細一打聽才得知這文君臣乃長安城南邊一小村中一村夫之子,不但出身貧寒,而且歲數已是年近不惑。
    麵對這樣一個結果,眾人除了不解外,更有部分人感到憤憤不平——自己大老遠趕過來就這麽個結果?不過就算這些人感到不平,也不敢冒然跑到陋室去討說法,且不說門主的決定中原列國國君也不敢隨意質疑,就算是你有膽量上前質疑,隻怕門主的那些仰慕者及崇拜者的唾沫都會將你淹死。是以眾人隻得將這不解硬生生地吞到了肚子裏。
    就這樣,文君臣便在萬眾矚目之下成為了曆史上通過“寒試”的第一人。
    此後,寒門開門納徒無定時,但必定會在開門的前一年會廣告天下,讓有誌者前來參試。接下來的十一年寒門共開了五次,包括文君臣在內共是有五名天之驕子通過寒試入得寒門。有些仰慕於、執著於、癡情於寒門之人竟是在這十一年間連考五次皆不過。最可憐的便是那些地處偏遠的小國之士,千裏迢迢日夜奔波前來參試,最後竟做不得先生的弟子,叫人好生傷心。
    而今年——也就是永昌二十九年,寒門第六次開門納徒。而此次更是有消息說,這次便是先生最後一次收徒。
    這一消息迅速傳遍中原,所有人都想抓住這最後的機會拜入寒門之下,是以整個中原皆是摩拳擦掌,做好背水一戰的準備。那些五次寒試不過的“老寒友”們更是暗暗發誓,定要在這第六次寒試,入得寒門!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