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新官上任第一把火

字數:432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江南第一媳 !

    梁心銘從王府回去後,便和惠娘開始收拾行裝,雖然進京隻有簡單一個包裹,離開卻沒法簡單,直忙到半夜。

    第二天淩晨又都起來,收拾上路。

    至於趙宅,趙子儀又托付給王亨了。

    京城東門外十裏長亭,梁心銘同前來相送的王亨、周昌等話別,道“後會有期”。

    王亨送了一匹馬給梁心銘。

    梁心銘沒有推辭,收下了。

    在這分別的時刻,兩人都感到不舍,梁心銘不用說,王亨並不知道她的身份,卻仍感到不舍。

    目光交匯的刹那,彼此都心動。

    王亨叮囑道:“一路小心!”

    梁心銘點點頭,問道:“恩師什麽時候動身去岷州?”

    王亨目光一閃,道:“大概還要四五日工夫。刺殺先帝的案子尚有些首尾要清理,等完了就動身。”

    梁心銘道:“此去岷州恐怕不安寧,恩師也要當心。”

    王亨道:“為師明白。”

    說罷轉向趙子儀,道:“大哥,青雲就托付給你了。今後不比你從前,在官場行事,凡事謹慎!”

    趙子儀道:“賢弟請放心。”

    王亨又掃了一圈丁丁、卿陌等人,目光挑剔而犀利,讓少年們領略到不同於梁心銘的另一種威嚴。

    那邊,朝雲從馬車內探頭出來,叫道:“爹爹,走啦。”

    她對於爹爹去新的地方做官很是興奮、期待,在京城待的時間太短了,並沒有產生家的感覺,一點也不留戀。

    是不能兒女情長了!

    梁心銘調轉馬頭就走。

    趙子儀衝王亨一抱拳,催馬跟了上去。

    王亨盯著那坐在馬背上的清雅身影,眼看著一行人在官道上漸行漸遠、越來越小,心頭空空的難受。

    不過是門生而已!

    不過是好友而已!

    為什麽會這樣不舍?

    他捫心自問,不得而知。

    周昌道:“表哥,走吧。”

    王亨忽然道:“你先回去,我再送他們一程。”話音未落,人早已催馬疾馳而去,梁錦雲等護衛忙跟了上去。

    周昌傻愣愣地看著前方,喃喃道:“表兄不會是……真的愛上了青雲兄吧?”好糾結!

    ※

    三個月以後,徽州潛縣。

    梁心銘在縣郊二十裏外的潛山湖旁,看著人將一桶桶的魚苗和大魚往湖中倒,那些魚販子將魚苗放了,再到一旁找湯主簿結賬,師爺將算盤珠子撥得劈裏啪啦響。

    附近山坡,民工們正熱火朝天地蓋房子呢。

    看了一會,梁心銘覺得陽光太烈,便走到一棵大樹下躲陰,手搖折扇,愜意地看著波光粼粼的湖麵。

    她眼前浮現剛到潛縣的情形。

    潛縣隸屬於徽州六安府,是下等縣,境內“七山一水兩分田”,山清,水秀,良田肥美,卻依然貧窮。一條潛水貫穿全縣,盛夏經常發大水;八九月時,往往又幹旱。

    良田都被少數大戶豪紳把持,百姓多無田地,佃戶多;水利建設貧乏,不利農田灌溉,受不起水澇旱災;耕種技術落後,畝產低;交通不便,與外界少通商……

    五月初,潛縣百姓迎來了他們的六品縣令。

    長得真俊,這是潛縣老百姓對新父母官的直觀印象,其他就沒有了。天下老鴰一般黑,誰來做縣令對他們都一樣!

    梁心銘到的時候,正是梅雨季節,大雨如注,照這個勢頭下去,隻要半個多月,便會山洪暴發、潛水破堤。

    縣衙賬簿上,顯示財政赤字,倒欠了湯主簿五兩銀子,湯主簿墊上的,為了修補縣衙、迎接新縣令……

    梁心銘就像前世那些大學畢業生,剛走上社會便遭到迎頭一棒,別說升官,生存都艱難。

    百姓們漠然地看著她,不對她抱任何希望。

    惠娘眼巴巴地看著她,希望她大顯身手。

    趙子儀和五個小子五個婢女都滿懷信任地看著她,等她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們隻管扇風添柴。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第一桶金從哪來呢?

    梁心銘很從容地叫上趙子儀,冒雨出去了。

    他們順著潛水察看地形,足足察看了五六日,回到縣衙後,梁心銘便召集民工修建堤壩,日夜趕工。老天爺也照顧她,此後居然一連晴了好幾天。

    有經驗的老農直搖頭歎氣:這根本不管用!

    這梁縣令太年輕了,倒也想為百姓做點事,來個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惜不對症。

    又半個月後……

    簡而言之,就是梁心銘日夜搶修了兩段新堤壩,正在這時候,潛水山洪暴漲,原本的舊堤壩破了,大水衝下來,被新堤壩擋住,滿滿積蓄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

    梁心銘命名為潛山湖。

    這是個人造湖,有些像她前世的千島湖。不過,潛山湖淹沒的山峰數量不多,隻有幾十個,形成了幾十個島嶼。梁心銘稱之為“潛山湖”,意思是潛伏在水底的山。

    接著,她便上書請求賑災,書雲:潛縣遭受大災,淹沒良田山巒無數、百姓流離失所,災情慘不忍睹……

    寫的有些誇張,其實也沒那麽嚴重啦。

    最起碼沒淹死人,因為事先她就安排百姓分批撤離,有計劃、有預謀地利用這次水災興建了個大水庫。至於百姓的窮困潦倒,不是本次水災造成的,沒發大水之前就存在了,現在被她拿來當請求賑災救濟的借口了。

    然後,梁心銘便和趙子儀火速趕去六安府,請求援助,去的時候,帶上了靖康帝賞給她的那方龍紋端硯。

    六安知府姓陶,腆胸凸肚、趾高氣揚,不等梁心銘回稟完災情,便打斷她的話,說六安治下不止一個縣受災,他都沒處要援助呢,哪裏管得了小小的潛縣!

    梁心銘便掏出龍紋硯台,當著陶知府的麵研墨,寫上奏文書,請陶知府簽名,說她要去徽州府找巡撫大人,再通過巡撫大人上奏朝廷,請求朝廷賑災。

    她不經意間就提到皇帝對她的厚望、臨別時和她下棋、殷切囑咐,然後黯然說自己辜負了皇恩……

    陶知府看著龍紋硯台,神情惶恐,如見天顏。

    他反複打量梁心銘,衡量這個狀元郎的潛在價值,到底是理她呢還是理她呢?最後,陶知府決定穩妥些,先安排三千石糧食給梁心銘,意思意思。若梁心銘沒吹牛,他可就押對了寶;若是梁心銘吹牛,他再收拾她不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