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敵情
字數:5344 加入書籤
時間在慢慢地推移著,兩支船隊相向而行,越駛越近。這時候即便不用望遠鏡,站在船頭上的人也已經能夠看清楚對麵船隻的輪廓了。鄭芝龍也在一直觀察著,但他依舊無法從外觀上判斷出這支船隊的來曆。
看到對方依然沒有打算調頭避開的跡象,鄭芝龍為了保險起見,還是下達了準備作戰的指令“去,向全軍傳達本將軍的命令,要咱們的船往東南方向轉,一字排開,搶占橫隊。同時也告訴孫大人,讓他保護好商船,不行就帶著那些商船往後退一下,以免造成損傷。”
小心使得萬年船,在海上廝混了這麽多年的鄭芝龍,對於危險有種天然的嗅覺。雖然暫時還是無法確定對麵的船究竟是意欲何為,但對方看上去明顯是來者不善。今天十有是要做過一場,殺出一條路來才行了。
所以在看到了己方最後邊的那十艘新式戰船,已經掛起了李性忠的旗號,而且還正在向右做轉向之後。作為一個有著豐富經驗的海軍指揮官,鄭芝龍自然也看得出來,李性忠這是打算從側翼進行包抄。為了保險起見,鄭芝龍沒有命令自己手下的戰船跟著李性忠的船去向右運動,反而是下令向左,希望能夠仗著自己船多炮多,搶在對方反應過來之前,占領t字頭。
從古至今,不論是在江河湖泊上進行水戰,還是在大海上進行海戰。但凡是駕船進行作戰,大致可以分為四個比較分明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冷兵器時代,以接舷跳幫以及衝撞作戰,並輔之以遠距離的弓弩甚至大型的投石機為主的水麵戰鬥。
第二階段則是地理大發現時期直到19世紀中葉之前,這個階段雖然已經發明了各種型號的火炮,但由於依然是以黑火藥為主,炮彈的威力還不足以完全摧毀一艘大型的戰船。所以這個時候的戰鬥雖然已經開始以炮戰為主,但接舷戰、跳幫戰以及衝撞戰術依然十分盛行。
第三階段就是有了鐵甲艦之後的時代,這時候得益於科技突飛猛進的發展,火炮的威力不僅僅體現在各種類型的火藥上,更是體現在整體的造船工藝上。可以說,這已經是進入了巨艦大炮的時代,比的就是誰的船大,誰的船跑的快,誰的船炮口粗,誰的炮多。同時也看誰的船防護更好,更扛揍。
第四個階段是眾所周知的航母的時代。飛機的出現,完全顛覆了千百年以來的海戰理念。你的炮管子再粗,炮彈再大,射程再遠,還能比得上飛機航程遠,所攜帶的炸彈威力大嗎嗎?
當然了,這就又扯遠了,先回歸正題。在有了火炮之後,風帆時代進行的海戰,雖然仍沒有擺脫古代海戰的桎梏,但也是有幾種較為先進的海戰套路的。其中最好的戰術自然是“t”字形戰術,可這種戰術幾乎是很難完美地實施出來的。你想搶占t字頭,集中優勢炮火以多打少。但對方也不是傻子啊,怎麽可能會直愣愣地排成那一豎,把自己的戰船送到你的炮口之下?
除非對方的指揮官是個傻子,甚至可以說,與其期盼對方排成那一豎,還不如祈禱讓掀起一陣巨浪,直接把對方的船全給打翻吞沒呢!
所以在雙方都想搶占t字橫頭,同時又要避免自己成為那一豎的情況下,逐漸就又有了另外一種戰術,那就是“雙艦戰術”。即將己方的戰船分為左右兩隊,將敵艦夾在中間,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種包圍,也能贏得火力上的優勢。
這兩種戰術互有優劣,很難說出哪一種更好。因為在實際的海戰中,一旦雙方展開,就會有許多的變數,根本不是人力能全部掌控的。所以一場海戰下來,想要做到全殲或者形成絕對的優勢,那真的是太難了。
鄭芝龍現在就是這樣打算的,自己現在提前展開,如果能夠按照原定計劃成功搶占t字頭,那自然是最好的。若是不能,那也可以退而求其次,到時候與李性忠的戰船形成夾擊之勢。現在李性忠的船隻還在自己右後方,對麵即使注意到了,那也未必就能看出李性忠的意圖,鄭芝龍現在打的就是這麽一個時間差。
而且別看李性忠手裏隻有十艘大船,似乎不怎麽強,可船上的火力卻是一點都不弱,加起來有大小三十多門火炮,每條船都堪比自己兩艘的火力了。因而對方就算看穿了自己這邊的意圖,想要先解決李性忠,然後再回身來和自己進行決戰,那可就真的大錯特錯了。李性忠可不是一隻軟柿子,那是一塊鐵板,還是一塊足以讓人把腳踢到骨折的鐵板!
隻要對方敢直愣愣地闖上去,那肯定是夠他們喝一壺的。到時候自己再尾隨包抄,說不得就又是一場大勝。至於說可能會給李性忠造成的損失,則直接被鄭芝龍忽略了。打仗嘛,怎麽可能沒有損失?隻要勝了,誰還能說什麽不成?
總不能說你手下士兵的命是命,我的兒郎的命就不是命吧?是人家先找上的你,又不是按老鄭指揮他們先打你的?這種事情,總要有人付出,有人犧牲不是?若是對方找上了俺,俺也不會有二話,隻能自認倒黴。反正最後說白了,隻要能夠打贏,就算是鬧到皇上那裏,鄭芝龍也是不怕。
就在明軍這邊擺出了戰鬥隊形,嚴陣以待之後,對麵那支船隊也在逐漸進行變向調整,慢慢的也呈現出了戰鬥陣型。這樣看來,對方的意圖已經很明顯了,基本上都可以肯定的說,就是衝著己方的船隊來的!
隨著時間的緩緩流逝,雙方的船隻也越來越接近。就在這時,瞭望台上的水手指著遠處的船隊向下邊大聲喊道“大頭領!對麵是劉香!是劉香的船!”
鄭芝龍聞言,也顧不上糾正瞭望台上那水手叫自己大頭領的錯誤了,而是急忙地又拿出望遠鏡去看。果然,對麵的船上已經慢慢地將自己的旗號給亮了出來,那旗幟的顏色以及中間圓圈裏寫著的一個大大的“劉”字,已經足夠說明一切了。
在搞清楚對方是誰之後,鄭芝龍雖然知道一場惡戰是難免的了,原本心中還抱著的那點僥幸也都打消了。對於對方船隻身份以及來意的疑惑也全部解開了。他放下望遠鏡,不假思索地命人立刻傳令下去,要所有人都抓緊時間備戰,做好開火的準備。
同時他又命人向李性忠和孫國禎兩處打旗語,大致說明了情況,並告訴他們此次戰鬥已經是無可避免,不能再抱有幻想了,現在也隻能放手一搏。至於說劉香為什麽會出現在這裏並且阻攔自己,這些原因那也隻能都等戰勝後再查探了。
有關鄭芝龍和劉香的恩怨,雖不說是由來已久,那也是事出有因。鄭芝龍在“開台王”顏思齊死後,被結拜的眾人推舉為盟主,繼續帶領眾人往來於大陸、台灣以及日本,進行各種商業以及黑吃黑的活動。
鄭芝龍本身的素質和能力都很不錯,在結義的“十八芝”弟兄中,威望也很高,大家都很服氣他,願意聽從他的指揮,所以這片海域很快就是鄭芝龍說了算了。
不過“十八芝”中也有人對這個結果很不滿,劉香就是其中之一。他覺得講資曆論能力,自己不比鄭芝龍差,憑什麽就要讓鄭芝龍做盟主?所以在劉香看來,若不是這些結拜的兄弟中有好幾個都是鄭芝龍的本家兄弟和宗親,那這個盟主會是誰還真的不好說。
就是因為有著這樣的想法,劉香對鄭芝龍一直很不滿,經常與他唱反調,對於鄭芝龍的話陽奉陰違,全不在乎。
再加上後來鄭芝龍想要被招安,歸順大明,這就更讓劉香不滿了。《水滸》的故事他們都看過,對於裏邊的情節自然也很熟悉。劉香覺得你鄭芝龍想做宋江,可我們還不想當李逵呢!nnd,憑什麽就要讓你拿著我們的身家性命去做你的晉身之資?老子不幹!
在這種想法的左右下,劉香與鄭芝龍爆發的衝突也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有時甚至還要上演全武行,不過還好最後每次都還是被眾人勸住了。不過這麽日積月累下來,兩人的矛盾就更加地深了。
眼看自己不光是做大頭領的事情沒有了希望,而且就連在海上快活的日子也要被終結,這種事情又怎麽能忍?劉香知道一旦鄭芝龍真的率眾人歸順了大明,那時候看似風光,穿上了一身官服,似乎能夠光宗耀祖了。可仔細想想,那哪有現在這樣在海上來去自如,不受管製,吃香的喝辣的來的爽快?
所以劉香聯絡了幾個與自己意見和想法一致的兄弟,帶著自己的人馬,與鄭芝龍決裂,跑到了廣東一帶做起了原先無本的買賣。
年前荷蘭人不知道從哪裏知道了這個消息,就派人聯絡了劉香,想要跟他聯手,共同消滅鄭芝龍。劉香知道荷蘭人可比自己強大多了,所以思來想去,他就覺得這確實是一個好機會。隻要能夠滅了鄭芝龍,那不僅僅大頭領的位子會是自己的,而且鄭芝龍手裏一直經營的那幾條線,也都會是自己的。
於是雙方就聯起手來,趁鄭芝龍向日本進行貿易的時候,在路上設伏,擊沉了不少鄭芝龍的船隻。這一戰雖說沒能完全消滅鄭芝龍,不過也確實令他元氣大傷。不僅手中所有的那幾十艘商船損失殆盡,而且戰船也多有損毀,就連手下的弟兄,也幾乎是個個都帶著傷。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才促使鄭芝龍加速歸順了大明。
劉香也因為這一仗,在與荷蘭人進行談判時底氣更足一些,張口就是要一百艘大船,外加一千門火炮。荷蘭人雖說這一仗小勝了一陣,可鄭芝龍的主力仍在,再加上又投靠了大明,實力恢複過來是早晚的事。所以也是在拉攏著劉香,打算借他的手繼續對付鄭芝龍。
不過劉香這也是獅子大開口,一下子敢要這麽多,荷蘭人要是會給那才是奇怪呢。但要是一點不給,那又是不可能的。畢竟鄭芝龍的身後可還站著大明呢!一旦讓鄭芝龍恢複過來,肯定是會找自己麻煩的。
雖說荷蘭人不怎麽怕鄭芝龍,可對於大明,他們還是心存畏懼的,畢竟這是一個龐然大物,前兩年自己才被對方打了一頓,所以跟大明正麵對抗,荷蘭還是缺乏勇氣的。不過扶植一個代理人,惡心惡心大明,若是順帶能夠把鄭芝龍給滅了,這還是很不錯的。
所以在與劉香聯手打過鄭芝龍後,荷蘭人跟劉香討價還價,扯皮了好一段時間,最後半賣半送地給了劉香二十艘在他們手裏都算是大一點的戰船。當然了,這個“大”也是相對於劉香原本手裏擁有的船而言的,這二十艘船荷蘭人也用了好幾年了,不少地方都已經破了爛了,所以給了劉香他們也覺得不心疼。
劉香在得了這二十艘大船之後,也是喜出望外,這些船可比自己的要好的太多了。跟著他又花了大價錢從荷蘭人那裏買了不少的火炮和炮彈,頓時實力大增。整個廣東附近的海上,除了荷蘭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之外,還真沒有誰是他的對手了。甚至就連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暫時也不是他的對手,畢竟他們的重心在更南邊。
而之所以劉香會出現在這裏,那也是他得到了消息,畢竟大明要與占城進行互市這件事,可以說在東南沿海一帶已經是傳的人盡皆知了。
賀逢聖在揚州停留了五天,與鄭芝龍在金門匯合又花了好幾天。這麽多天下來,消息傳到廣東也就不足為奇了。劉香作為海盜,怎麽可能不在廣東布置自己的探子和暗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