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蛟龍出海

字數:2704   加入書籤

A+A-


    得到天啟帝的許可,又有了金牌在身,朱由檢真的要高興壞了,這樣自己就有足夠的時間去想辦法建班底、搞銀子、摸清楚大明現如今的情況了。天啟帝嗬嗬一笑,起身走到朱由檢身邊,將他扶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皇弟,朕隻有一個要求,出宮時一定要多帶幾個人,保證你自己的安全,不論什麽時候回來,朕和太妃、皇後都希望看到一個好好的皇弟。”

    朱友建看著天啟帝那關懷的目光,又看到劉老太妃和張皇後也都是一臉殷切的望著自己,用力重重的點了點頭,躬身答道“是,臣弟一定保證自己的安全,絕不闖禍!”

    劉老太妃開口問道“信王,你都打算去哪裏啊?什麽時候出發?”朱友建急忙回道“啟稟老太妃,孫兒打算過幾天就出去,就先在京城內轉轉看看,見識見識天子腳下的民情。”劉老太妃點了點頭“嗯,好,在京城轉轉挺好,能別跑遠還是最好。”

    接下來晚宴繼續,不過眾人也都是各自吃著,離得近的偶爾會低聲私語幾句,朱友建跟身旁的幾個王爺公主們也都不怎麽熟,隻能低頭默默的自斟自飲。不多時,劉老太妃就以身子乏了為由先行回宮了,然後就是天啟帝和張皇後也先後離開,朱友建見狀,也就跟著起身離開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朱友建拿著天啟帝賜的金牌,又看看後邊幾個太監端著的五百兩黃金,心中隻想高歌一曲。回到宮中他就開始打算自己的行程,手中拿著毛筆在紙上寫寫畫畫,可怎麽用怎麽感覺不舒服。雖說自從恢複了朱由檢的記憶後,他的毛筆字也跟著提高了一大截,可他還是不習慣用毛筆寫字,總感覺有些別扭。

    “曹化淳!曹化淳!”

    “殿下!奴婢在呢,可是殿下有什麽吩咐?”曹化淳趕忙跑進來。朱友建提著毛筆,看著曹化淳“曹公公,明天你去給我找個會做木工活的來,我有事要他去辦。”曹化淳心中一驚,微微一遲疑,但還是應了下來。

    他現在真的是搞不懂這位小王爺了,這幾天他讓自己辦的事情總是有些不著邊際,想一出是一出。前兩天還隻是想放個炮仗什麽的,這會兒卻竟然要找個木匠,但若是說小王爺像當今萬歲一樣也迷上了木工活,他是怎麽也不會相信的,畢竟沒有道理啊。帶著一肚子的疑問,曹化淳告退出去找人了。

    第二天一大早,朱友建剛用完早膳,就見曹化淳領著一個三十來歲的匠人走了進來。“殿下,您要的人奴婢給您帶來了。”朱友建點了點頭,看了看那匠人“你的木工活做的怎麽樣?”那匠人急忙躬身回道“啟稟王爺,小人乃是家傳的手藝,在工部已經幹了二十年了,打造些普通器具還是不在話下的。”

    “那好,本王這裏有一樣東西,你看看能不能做,你若是能夠做出來,本王重重有賞!”說著,朱友建從桌上拿起一張紙,隻見那紙上畫的是一支筆,從樣子來看,應該是後世的鉛筆。朱友建指著圖問那匠人“你能否將墨塊削成細長條狀,而後卡入兩塊木片中,做成如此的圓柱形狀?”

    那匠人仔細看了看圖,略微思索了一番,才答道“啟稟王爺,能做倒是能做。依小人看,王爺是打算用此物來書寫,若是如此,太硬的墨條恐怕不行,過軟的話又易折,隻有那些適中的方可,但這些墨大都屬於上等,少量製作還可以,若是要做許多,隻怕”

    朱友建知道他什麽意思,便接口道“無妨,本王也不用太多,能有五六支就夠了,不過這長度要有大半尺才好。”那匠人稍稍一想“既然如此,就請王爺放心,小人這就去做,要不了兩三日,必定給王爺送來。”朱友建大喜“好,等你將此物做出來,本王重重有賞!”那匠人又拜謝了一番,便被曹化淳給帶下去了。

    其實朱友建也就是想試試,因為做鋼筆、圓珠筆是不現實的,而鵝毛筆他感覺用著也肯定不會怎麽舒服,所以就想弄幾支鉛筆出來。但做鉛筆芯的原料是石墨,他這一時半會兒的也不知道去哪裏搞石墨,所以隻能退而求其次,先用墨塊來做幾支鉛筆試試了。

    但這件事朱友建有些想當然了,在他的印象中,古代中國都是鬆煙墨什麽的,似乎跟石墨八竿子都打不著,所以他直接就沒有找石墨。而他不知道的是,我國古代發現和利用石墨的曆史十分悠久,不少古籍都有關於石墨的記載,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商代,用石墨書寫一直是延續到東漢末年,石墨才被鬆煙墨取代。可這些他是不了解的,所以就讓木匠去用墨塊代替了。

    之後的幾天,朱友建一直在收拾整理東西,雖然他是答應先在京城內轉轉,但他並沒有打算呆太久,這才是初七,他計劃著利用元宵節前後的這十多天,在北京城溜達溜達。等過了正月二十,就直接啟程離京,到外邊去。至於究竟要去哪兒,他倒是還沒想好,但能肯定的是,他會想辦法收一些有用的人,發展自己的勢力。

    而且從初二開始,他就每天早上早起,努力鍛煉身體。因為他這具身體養尊處優慣了,身體素質比前世要差了太多,朱友建深刻的明白一個道理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要想完成自己的目標,他就必須有一個強健的體魄。

    初四的傍晚前,那匠人把製好的鉛筆送了過來,朱友建試了試,雖然與後世的鉛筆相比不算太好用,但終究比拿毛筆要舒服多了,他命曹化淳賞了那匠人五十兩,就把人打發走了。

    來到這時代的第一件事情辦成了,朱友建也是高興萬分,命人整治了幾個小菜,燙了一壺果酒,哼著小曲兒就在那裏喝了起來。這貨一邊喝一邊想著“哎呀,真快把小太爺給憋壞了,明天小太爺就出宮去,到北京城去走走,堅決不能再悶在這皇宮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