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受命賑災

字數:3168   加入書籤

A+A-


    (感謝忠誠兜帽雙槍男的打賞!另外還感謝狂妄後生,孤山不孤y,宇文夕涵幾位一直以來堅持不懈的推薦票支持!)

    倪文煥說的是宣宗廢漢王舊事,指的是明宣宗朱瞻基時,他的叔叔朱高煦因在靖難一役中立有大功,被成祖封為漢王,朱高煦也因此居功自傲,常常以唐太宗自比,欲取兄長朱高熾的太子之位而代之。

    但成祖在這一點還是不胡塗的,多次斥責、貶謫朱高煦。可等到宣宗即位,朱高煦再也不肯忍耐了,直接起兵造反,而宣宗仁慈,平定了叛亂後,並沒有殺了朱高煦,而是將他囚禁了起來。

    可朱高煦不僅不感恩,反而依舊不思悔改。一日宣宗前往探視他時,他用腿將宣宗絆倒。宣宗大為惱怒,命武士將其用銅鼎烹殺,其妃韋氏及諸子其後也被全部處死。

    此時倪文煥以此舊事來比喻朱友建,立刻就給魏忠賢吃了一顆定心丸。是啊,朱高煦立下的可是救駕大功,最後還被烹煮。如今朱友建不過是可能會有些區區功勞,自己又有什麽好害怕的?

    當即他抬起手,對眾人道“都不必再說了,我主意已定,明日就會啟奏陛下,派信王前往濟南府賑災。”

    此時的朱友建根本不知道自己已經落入了魏忠賢等人的算計,他還在密切關注著詔獄內的情況,等著許顯純將楊漣、左光鬥和魏大中的屍首給送出來呢可這邊剛得到燕客送出的消息,說許顯純已經決定明天把三人的屍首送出,還沒來得及做任何安排呢,那邊就被天啟帝給宣召,要他來乾清宮一趟。

    皇兄召見,自然是不敢怠慢的,他吩咐方正化史可法繼續密切關注詔獄裏的動向,自己就帶著曹化淳火急火燎的回宮了。

    來到乾清宮,被小太監告知皇上正在後邊的花園做木工,朱友建隻好繞過去,來到花園。天啟帝正拿著鋸子在鋸一根木條,朱友建上前行了個大禮“臣弟拜見皇兄,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天啟帝看到朱友建,將手中的鋸子丟下,接過魏忠賢遞來的手巾,擦了擦汗,笑道“皇弟來了,免禮吧,最近過得可還好?”

    朱友建起身答道“托皇兄的洪福,臣弟很好。不知皇兄召見臣弟可是有什麽事情?”天啟帝看了看魏忠賢,將手巾遞給他“嗯,其實也不是什麽大事,不過你我兄弟許久未見,朕也想念的緊,恰好魏卿給朕提了一些建議,朕覺得還可行,就召皇弟來問問。”

    “皇兄請問,臣弟知無不言。”朱友建急忙躬身答道。

    天啟帝擺了擺手“你我兄弟,就不要那麽多虛禮了。魏卿,此事還是你來說吧。”

    魏忠賢應了一聲,對朱友建道“殿下,最近朝中出了一些奸佞,整日裏不做正事,隻知道誹謗朝廷、非議天家,陛下震怒,命老奴徹查此事。老奴為了這件事,可真是勞心勞力,忙活個不停啊。”

    朱友建心中不以為然“還不是你這條老閹狗在那裏攪風攪雨,陷害忠良,說得可真是冠冕堂皇。”但這話他也隻能暗自腹誹,哪裏敢說出來?

    隻聽魏忠賢繼續“可這朝堂上的事還沒結束,地方上也不安寧了。老天爺也不知是怎麽了,這不,濟南府前幾日上了奏折,說飛蝗蔽日,將秋禾食盡,今歲濟南看來是要鬧饑荒了。”

    對於濟南發生的蝗災,朱友建並不清楚,但明末正是一個小冰河期,氣候變冷,農作物大幅度減產,這是導致明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這根蝗災並沒有什麽直接關係,蝗災的成因大部分是因為幹旱,而恰好這些年黃河多次決口,導致有些地方水患肆虐,而有些地方卻幹旱缺水,這最近的就是去年在徐州決口那次。這些必然與濟南的蝗災有著直接的關係。

    朱友建聽到這裏,還沒有明白魏忠賢到底想要幹什麽,隻能順著他的話接下去“魏公公,既然是這樣,那就要趕快賑災,再組織百姓自救,能再補種的就補種一些,以免到時候真的顆粒無收啊。”

    魏忠賢聽了,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信王殿下說的一點不差,老奴與朝中大人們商議後,也是覺得要盡快賑災,可如今遼東局勢雖然安穩,但今年的夏糧已然用盡,秋糧尚未征收,國庫內已是空的,老奴四處征集,也隻籌到了十萬石米和五萬石白麵,隻怕是杯水車薪啊。”

    “那就從江南調集啊!我看濟南的人口至少也逾百萬,這次受災人數怕是起碼要有六七十萬吧?僅靠這十五萬石糧食,恐怕一個月都堅持不了。江南富庶,怎麽也可以擠出百萬石的糧食吧?”

    魏忠賢裝出一副苦臉“殿下有所不知,這江南是富庶,可這些糧食都是在個人手中,咱們想要征集,那就得拿銀子去買啊!但這筆錢又該從何而來?再者說,征集糧食需要調派人手、時間,運糧也需要,這並不是一兩日就可以做到的,這段時間內,濟南的百姓又該如何安撫?”

    被魏忠賢這麽連連發問,朱友建也頓時語塞。他明白,魏忠賢說的都是實情,雖然可能有些事情被魏忠賢誇大了,但也絕不會太過離譜。“魏公公,那你是什麽意思?本王不過是個還未成年的親王,這些事情,我也無能為力啊。”

    這時天啟帝走過來,拍了拍朱友建“皇弟,你我乃是親兄弟,這江山乃是祖宗傳下來的,現在有了事,你也要幫幫朕啊。方才忠賢給朕提了一個很好的主意,朕覺得不錯,就想讓你來幫朕解這燃眉之急。”

    “但請皇兄吩咐,但凡臣弟能夠做到的,臣弟赴湯蹈火,在所不辭!”朱友建被天啟帝這大帽子一壓,自然不能推辭了,隻好表忠心了。天啟帝笑了笑,對魏忠賢道“忠賢,那你就說說你的主意吧。”

    “是!”魏忠賢躬身應了一聲。又朝朱友建笑著道“殿下,老奴思來想去,覺得此事還是需要殿下出馬才行。”

    朱友建還是搞不懂魏忠賢葫蘆裏究竟賣的什麽藥。“殿下乃是皇上親兄弟,正好可以代皇上宣慰地方,安撫百姓。此次濟南府受災,百姓人心惶惶,並不安穩,若殿下能夠代表皇上,到濟南府去,安撫、救濟災民,相信百姓們必定會感念皇上的恩德。隻要殿下能夠安定局麵,老奴再盡快征集、調撥糧食。那老奴覺得,不出三個月,事情就都能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