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山東巡撫

字數:3007   加入書籤

A+A-


    (首先聲名本章不是在為誰洗地,隻是高歌站在一個不偏不倚的角度,來看待明末的一些問題,不喜勿噴。若是覺得高歌說的不對,可以來書評區或者書友群內指摘,不許罵街。畢竟太祖也說過理不辯不明。書友群號749816799)

    再來看黃道周和宋師襄兩個,他們現在都是正四品的官員,若是去做巡撫,最少也要提一級,那也算是高升了。故而對他們來說,十有是會願意的。

    畢竟在朱友建看來,與其留在京城之中熬資曆,等著和一群三四品的官員,去搶僅有的那幾個尚書侍郎的職位,而且到時候還未必能夠搶得到。反倒不如外放,去做一個掌握一省軍政大權的巡撫。這樣到時候自己的履曆上跟他人相比可不僅是好看了不少,更重要的是自己再往上走的話,也會比京中的官員們有更多的優勢了。

    當然,這些也都隻是朱友建的猜測,各人有各人的想法,名單上的幾個人心裏究竟是怎麽想的,他是無從得知的,萬一成基命跟賀逢聖人家願意外放呢?或者黃道周跟宋師襄就想留下了做個京官呢?這些誰都說不準。

    而且內閣呈送來的這幾個人,究竟是不是打算讓自己在黃道周和宋師襄兩個人中挑一個,這也是說不好的。平心而論,這四個人中的任何一個去做一省巡撫,那都是沒什麽問題的,他們幾個都不是那種要能力沒一點能力,還隻知道撈錢為自己謀私利的人。

    朱友建現在不怕自己用的人能力稍差,人誰也不是生下來能力就很強的,那都是後天慢慢培養出來的,這也是他為什麽會一直在培養史可法的原因。忠心和氣節這些才是根本,是後天培養不來的。現在唯一讓他詬病的就是這幾個人全都是東林出身。

    這才是朱友建一直在糾結的關鍵。不過回過頭來想想,朱友建不禁又笑了,自己一直反感東林黨,始終在提防著他們。可看看自己的內閣,除了張惟賢這個勳貴之外,首輔韓爌是老牌東林,李標是星的學生,就連袁可立和孫承宗都跟東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而且張惟賢也曾經在天啟帝登基之初跟東林黨有過不少的合作的。這麽看來,五個人幾乎每個身上都打有東林的烙印。

    自己的內閣都是這樣,那朝堂上的六部大臣們就更不用說了,吏部尚書劉鴻訓也是個老牌東林了,還有刑部尚書孫慎行和左都禦史房可壯,再加上徐光啟也和東林黨有些關係。而且這還沒有加上各部的侍郎以及再往下的官員們。現在自己的朝堂上雖然還達不到曆史上崇禎皇帝收拾了魏忠賢之後那種“眾正盈朝”的局麵,但東林黨依然還是占據了朝中很多的職位。

    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朱友建不用這些人,難道要去用如溫體仁周延儒錢謙益這樣的人嗎?至少自己現在用的這些人,相對來說都還是有著一顆為大明付出的公心的,再加上朱友建自己把控著大的方向,隻要不出什麽幺蛾子,大明這艘破船暫時還沉不下去,還是能堅持向前航行下去的。至於其他的修修補補,那就真的隻能等著一步一步來了。

    所以真的是無人可用啊,朱友建穿越前看明末曆史時也是對東林黨各種不順眼,覺得要是自己做了崇禎帝,一定要把這些人全都踢回老家,讓他們種田去。可真的穿越之後才發現,真的不是這麽回事。

    自己登基也快一年了,在這個位子上有些東西才能看得更清楚,朱友建也能夠看得出來,什麽東林黨、閹黨、齊黨浙黨楚黨等等,並不是會跟史書上記載的那樣,非黑即白的。唯物主義的觀點就很好,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的去看。你能說壞人做了一件好事他就成為了一個好人嗎?還是能說好人偶爾幹了一件壞事,他就十惡不赦了?

    誠然,東林黨在明末基本上是貪汙混吃度日的代表黨派,他們結黨營私,任人唯親,不去為皇帝分憂,隻會打嘴炮,而且還想方設法的將東南地區豐厚賦稅撈進自己的私囊。但這終歸是片麵的,這些人是無法代表所有的東林黨人的。

    在東林黨中是依然有不少真正忠君愛國的仁人誌士的從朱友建一直很推崇的一門孤忠,盡赴國難孫承宗開始看。有投湖而死的賀逢聖;自己引頸受死的呂維祺;被挖膝蓋骨而不跪、五牛分屍的汪喬年。還有投井自殺的範景文,投繯自縊的蔡懋德,文天祥祠內自縊的李邦華以及臥底被殺的方逢年和投江殉難的解學龍等等,實在是太多了。

    東林黨中有水太涼、頭皮發癢的錢謙益,但也有許許多多錚錚鐵骨,捐軀赴國難、視死如歸的忠君報國之人。當然閹黨中也有不少死節的,但投降滿清,做了貳臣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朱友建從來都是認為,明亡實不在於殺了魏忠賢,清除閹黨;也不在於重用了東林黨(其實這個真的是要存疑的,僅僅從崇禎帝用溫體仁先後做了七年內閣首輔就能看出,他真的是太過重用東林黨了嗎?)。明亡亡於財政,亡於內,大明的亡,崇禎本人是要負很大一部分責任的。

    所以這也是朱友建為什麽一直以來都能容忍東林黨還在朝堂上活躍的原因。在他看來,東林黨也好,閹黨也罷,抑或是其他的黨派,隻要你是真的公忠為國,即便自身有些小毛病,也不是不能接受。

    想到這裏,朱友建頓時也有些釋然了至少內閣現在推上來的這四個東林黨,還是都有些才幹的。並不是他們拿來敷衍自己,或者是任人唯親的隻想著推自己一係的人上來。衝著這些,給自己推上來的人都是東林黨,朱友建覺得也不是完全不能夠接受了。

    又認真考慮斟酌了一會兒之後,朱友建決定讓黃道周去做山東巡撫,畢竟他最後可是抗清兵敗被俘,寧死不降的,也是一個經過了曆史考驗的忠貞之人。把山東交給他,自己也能放心,最起碼在吏治和民生上自己不用太過擔心。

    而且自己若是想推行新政,隻要黃道周看出真的是利國利民的,他也必定會不打折扣的去執行,因為他在為國為民和剛直不阿這些方麵,還是和自己的老師袁可立很像的。朱友建點他做山東巡撫,甚至有幾分也因為他是袁可立的學生。至於東林黨背後的那些黑手,想從他這裏得到利益,隻怕很大可能也是空想。

    不過現在還不是自己在山東推行新政的時候,雖說自己在山東有了一定的群眾基礎,但這些並不足以讓自己設想中的新政完全推行下去,還需要一個契機,所以還是先讓黃道周樊時英他們先把基礎打好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