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整編
字數:3003 加入書籤
水泥這個東西,對於遼東來說,確實讓他們解決了不少的難題。比如像寧前的幾座堡壘,都開始被用水泥重新修繕,一旦完工,雖不敢說是堅不可摧,但後金要是憑借手中的冷兵器,再派一萬人以下的人馬來攻打。隻要堡壘中的人不犯渾,去主動出擊或者棄城逃跑,他們想要攻克,基本上是難如登天。
而從山海關到寧遠的水泥大路也已經開始鋪設,等這條路修好之後,從山海關到寧遠,即使是步行,也是一日可至。
不過袁崇煥這時候可不會把心思放在這些事情上邊,作為統帥,他需要關注的東西更多。後勤上的事情有劉應坤楊嗣昌他們操心,他也樂得把這些事交給他們,讓自己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戰事上來。
自從朱友建登基之後,遼東兵馬的軍餉經過前後幾次的補發,現在已經基本上能夠保證不拖欠、按時發放了。再加上朱友建寧可短了百官的用度,也要保障前線的供應,所以遼東的十幾萬兵馬這大半年都沒有為糧食的問題發過愁,因此遼東各部兵馬的士氣明顯比之前有很大的改善。
雖說這些未必就能夠讓他們在對後金的作戰中更加勇猛、奮不顧身什麽的,但至少不用擔心的是會像曆史上那樣,某些將士因為缺糧缺餉鬧兵變。
袁崇煥看到麾下的兵馬現在士氣正高,便起了心思,想按照自己離京前和孫承宗袁可立商量過的那樣,將手中的兵馬也進行了一些整頓改編。在得知劉應坤在山海關已經開始做整編的工作後,他心中也就更堅定了這份心思。
不過遼東兵馬派係眾多,還有許多都是各個將領的家丁和私兵,遠不像山海關那裏一樣,沒有這麽錯綜複雜的關係,隻要主將夠強勢,壓服各軍還是能夠做到的。所以袁崇煥心中很清楚,自己要想完全按照設想的去進行改製,那動靜勢必會很大,還要觸碰到不少人的利益。
這些人大部分都是通過戰功升上來的遼東本地的大小軍頭們,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祖大壽、吳襄等人。雖然這些人在與後金的戰鬥中不含糊,勇猛敢戰,但對於自己的家丁和私兵,那也是很看重的。袁崇煥知道自己現在根本無力,也不能去動他們的根子。
所以袁崇煥也僅僅是把自己在寧遠真正能夠掌握的兵力進行了整編此時寧遠的兵馬,除去各級將領的私兵之外,還有大約兩萬出頭的士卒。袁崇煥將他們編為槍兵營、刀兵營、火槍營、炮兵營、騎兵營、輜重營,每營下轄三到六個千戶不等。
其實明軍的這種編製朱友建是很不讚同的,畢竟在軍改開始後,大明已經要由冷兵器時代向熱兵器時代過渡了。不出意外的話,在朱友建的有生之年,將大明軍隊完全火器化應該是沒有什麽太大問題的。若是還按照以前的那種小隊、總旗、百人隊、千人隊這樣的編製,是根本不利於今後近代化的戰爭。
不過要想完全改變這種編製,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也根本做不到。別的原因都不說,單單是一個裝備的問題,就足夠讓朱友建暫時沒有辦法完全解決。後世不論是師團級還是旅營級的編製,都是為了適應現代化戰爭的要求而衍生出來的,而且他們可都是有了比較合適的武器的。
反觀朱友建此時的情況,除了有人之外,別的可以說是一無所有。甚至可以說就連人都是不合格的,根本達不到朱友建心中的要求。更不要說此時生產出來的各種新式火器連上十二衛的需求都滿足不了,又怎麽去裝備整個大明的兵馬?
因此朱友建在反複斟酌之後,決定還是先按照明軍原有的編製來進行整編,不過這也是僅限於還在使用冷兵器的那些兵馬。而像已經全部裝備了新式燧發槍和新式火炮的上十二衛各營,已經在按照“班排連協團”五級的編製進行整編了。(這裏“協”的編製就相當於後世的營,隻不過此時有五軍營、三千營等更大一級的稱呼,為避免造成混亂,朱友建特意把營改成了協。)
如果說最下邊的這五級的編製讓百官們有些摸不到頭腦的話,搞不明白皇上依據的是什麽搞出來的,那更大的軍師旅則是讓眾人有點回過味兒來了皇上這是在依據《周禮》搞的啊!於是一幹人都紛紛又去翻查《周禮》等春秋之前的書,想要找出來“班排連協團”是在哪裏出現的,不過他們注定是找不到的了。
當然袁崇煥在寧遠搞得整編就比朱友建正在搞的軍改簡單多了,將手下的兵馬按兵種分別編組之後,袁崇煥就開始狠抓操練。依照袁崇煥的想法,大明除了守城之外,若是想要在野戰中與後金爭鋒,那就需要多兵種合作,“戚家軍”的戰法就是自己一個很好的借鑒。
首先得能夠用車陣、長槍兵和刀盾兵頂住女真騎兵的衝擊;接著是火槍兵在騎兵接近前盡可能多的射擊;再則是各類火炮進行遠程打擊;最後就是騎兵負責掠陣,保護側翼安全以及追擊敵人。隻要做到這些,相信女真人也沒什麽可怕的,大明在野戰中也肯定能夠贏過他們,重現“一漢當五胡”的雄風也不是沒可能。
除去練兵之外,袁崇煥也一直在積極推行大規模屯田,想以此保障遼東兵馬可以自給自足,減少朝廷的負擔。可以說,自寧遠至山海關一帶那些肥沃的土地,已經幾乎全被遼東的邊民和士兵們給開墾了。
至於築城,卻是被朱友建給叫停了。倒不是說朱友建不打算築城,而是自錦州以南實在是沒有築城的必要。現在有錦州和寧遠為支撐點,再加上大小淩河、寧前等大大小小數十座的城堡,已經是很不少了。
反觀錦州以北,沒有大城作為支撐,修再多的堡壘也是無用,後金兵鋒一到,即便是水泥修築的新型堡壘,也根本守不住多久。到時候除了損失一些兵馬之外,堡壘也會被破壞。這種出力還不占便宜的事情,朱友建是絕對不肯做的。
因而這一段時間袁崇煥也隻能是加固修繕各處的城牆和堡壘,剩下的時間就是開始修築從寧遠至錦州的水泥路。至於山海關到寧遠和關內天津到山海關的道路,則是由劉應坤楊嗣昌兩人在負責,無需他再去插手。
皇太極暫時無心對遼東用兵,袁崇煥也在抓緊這段時間整軍備戰,誰知道女真人什麽時候就會打過來呢?所以在這幾個月裏,遼東倒是十分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