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普達升天

字數:3425   加入書籤

A+A-


    船家收起戒指,雙膝跪地,望空拜了幾拜,這才回家不提。那麽看官們要問了,這三個人到底是什麽人呢?是什麽來頭呢?別急,待我一一道來:

    咱先說說這個和尚吧。那和尚可不是一般人,乃是蟠溪寺供奉的祖師:普達禪師!早在二百年前就已圓寂升天去了。那船家自然是不認得了。那麽咱就說說這位普達禪師的來曆吧。

    二百多年前,正是大明永樂年間。播州府真安州施裏,有一小地名,喚著神仙洞。就因普達禪師在此修行而得名。普達禪師原是個遊方和尚,二十年前雲遊至此,見山勢雄奇,洞府幽深,非常適合修煉,便在洞中住下。常年采藥,診濟鄉民,分文不取,隻換一碗齋飯。且醫術高明,手到病除。廣受鄉民愛戴。都喚作活神仙。如是過了十二年,普達禪師自覺修行已圓滿,便以身試火,已無痛感,便擇定日期,準備浴火脫胎。並知會了鄉鄰,以及自己的俗家妹子。他的妹妹接到消息,十分悲痛,然而心知兄長一心向佛,無法挽留,就為哥哥納了一雙僧鞋。作為永別贈物。

    九月初九,重陽,便是禪師火化的日子。洞外人山人海,洞門口架起了柴樓。普達禪師端坐於柴樓上,默誦經文。隻待午時,即將點火。就在將要點火之際,突然一個婦人嚎啕大哭,來到柴樓下,痛呼“哥哥!”禪師一看,正是自己的俗家妹妹,手捧一雙僧鞋。大哭道:

    “哥哥啊!你這一去,我們兄妹,就再見無期了!妹子別無他物,就送你一雙僧鞋吧!”

    普達禪師聞言,也不禁動容。圍觀群眾,見此情形,也都戚然。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施主不別悲傷,貧僧苦修多年,今日圓滿,應該高興才是!

    “施主的厚禮,貧僧受了!”

    說罷伸手接過僧鞋。突覺心血翻湧,幾不自持。便又念起經文。稍時,才定住心神,就伸手就小火試之,竟疼痛難忍!普達禪師誦了一聲佛號:

    “阿彌陀佛!罷了!罷了!貧僧塵心未淨,尚有俗念,要待圓滿,還須苦修!眾施主請回吧!”

    眾鄉民聽了,歡聲雷動:

    “大師不走了!大師不走了、、、、、、、、、、、

    眾人散去,普達禪師又回到洞中打坐,重新修煉。食氣而僻穀,雖風雷激蕩而巋然不動。如是又修八年,已是三花聚頂,六氣朝元,一念動風雲,呼喝如霹靂,開聲驅虎豹,吐氣化虹霓、、、、、、

    六月十八,清晨。旭日初升,早起的人們遙遙看見,神仙洞的方位,有五彩祥光,直衝雲霄!雲蒸霞蔚,襯著旭日,煞是壯觀!都紛紛奔走相告,前往看個究竟。大家很快來到神仙洞,隻見洞門口已架起高高柴樓。普達禪師盤膝而坐,一邊敲著木魚,一邊誦著經文。木魚聲,誦經聲,環繞四山,聲輕而遠近可聞,仿佛就在耳邊。

    人們不由自主的,都齊齊跪下,鴉雀無聲。時間慢慢流逝,到了午時。突然,柴樓下就起了火,頓時濃煙滾滾,整個柴樓都籠罩在煙霧當中。而木魚聲和誦經聲卻越來越高亢,隨著煙霧,越升越高,直達雲霄、、、、、、

    一陣工夫,柴樓已化為灰燼,經聲也漸漸消失,人們才如夢初醒!知道普達禪師已修行圓滿,脫去凡胎,得證大道!

    鄉裏四鄰感念禪師這麽多年的善行,便籌劃為他建一座廟,供大家朝拜。於是,很快就聚集了幾百會首,分頭籌集善款。曆時三年,終於集齊資金、木料、石材、糧食等物。萬事俱備,就等選址。又四方尋訪風水先生,選取風水寶地。幾番選擇,便定基於一個叫天神壩的地方。大家就動手開挖基址,一方麵,木工、石匠們也同時加工木料,石料。半年後,各項工作俱已完成,就等立期。轉眼,立期將至,會首們都忙著準備。將砥石安穩,扇架擺齊,就等第二天一早立架升梁。不料半夜卻下起了雨,好在雨不大,天亮時雨已停了。等會首、匠人們陸續趕到,卻發現擺放好的棟梁不見了!眾人大驚,連忙到處尋找。一會兒,有個工匠叫了起來:

    “你們看,這是什麽?”

    大家過去一看,是一行碩大無朋的腳印!看似倆人留下的,一直往外延伸。於是大夥就順著腳印尋去,直尋到二裏開外的朝陽山下。走在前麵的人一聲歡呼:“找到了!找到了!”

    大家一看,果然看見那山腳一塊開闊的空地上,有個牛滾蕩,一根木頭正橫放在牛滾蕩上!

    眾人嘖嘖稱奇。議論紛紛,內中有人道:

    “這,難道是祖師自選的屋基?”

    眾會首一聽,也覺有理,就仔細察看了地形,隻見那朝陽山,來龍平穩,豐滿肥厚,向山開闊,左右擺布也頗為妥當,前麵有蟠溪河環繞而過,水流平緩,恰如玉帶環腰。大家都說:這地方不錯!俗話說,好地入俗眼,大家都覺得好的地方,定然不差!

    眾會首商量了一陣,決定暫緩立期,重看風水。便回去停下天神壩的工程。又找來風水師,到朝陽山分金定位。

    很快,便請來了風水師。到得朝陽山,風水師稍看了下,就讚不絕口,稱此處確實是塊難得的寶地,比天神壩強了許多!於是,廟址最終在朝陽山落成了。

    一個月後,一座嶄新的大廟,就屹立在朝陽山下。上殿是三尊大佛、十八羅漢;左右是文殊普賢,勢至觀音;中殿是祖師殿,供奉普達禪師像;下殿供彌勒、韋陀。雕梁畫棟,金碧輝煌,好不壯觀!這就是蟠溪寺。

    由於普達禪師生前未曾收徒,會首們就從周邊各大寺院請來了幾位高僧,打理蟠溪寺。住持名叫弘法大師。大師們都德高望重,將寺院治理的井井有條。有收了不少徒弟,香火鼎盛。遠近的香客絡繹不絕。據說祖師有求必應,非常靈驗。轉眼過去了一年,正是祖師升天忌日,寺廟裏舉行了盛大的。晚上三更時分,弘法大師做完晚課剛剛歇息,在半夢半醒之間,仿佛聽到一聲佛號:“阿彌陀佛!”睜眼一看,麵前站著一個胖大和尚,麵目與祖師像毫無二致,十分驚訝,正驚詫間,隻聽那和尚繼續說道:“師父辛苦了,有勞你打理鄙寺,治理有方。我身無長物,無以為謝,隻有這鐵匣贈你,望妥善保管,世代相傳,不到危急關頭不可開啟。貧僧告辭!”話音方落,已不見人影。

    弘法大師剛欲開口,卻一下醒來,原來居然是個夢!想伸手點燈,才發現手中多了一物,待點燈細看,正是夢中和尚所贈的鐵匣。

    這就是普達禪師的來曆。

    話分兩頭,待筆者再來介紹那位道人。且看他又是什麽來路。請看下一章:縣官奇遇。

    貌似靈感湧動,更新快了點,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