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元璋大明建立 念義不求虛名

字數:4673   加入書籤

A+A-




    大明建國前夕的促膝而談。

    “二弟,前幾和伯溫商量,建國後,該給你一個什麽樣的職位呢”朱元璋說道。

    “大哥登基建國順應天理、民意,念義隻願像往常一樣做大哥帳下小卒,不求名利。”念義說道。

    “果然和我想的一樣,當時和軍師商量時,我就說你會斷然拒絕的。”

    “還是大哥了解我。”

    “我現在有一事,想征求一下二弟的意見。”

    “大哥請說。”

    “你是文武兼備,不知你是想做一個文官,還是武將。”朱元璋說道這兒,停頓了一下。“你做一個文官,可惜了你的一身武藝;你做一個武將,又浪費了你的才華。”

    “那大哥的意思是?”

    “我是希望你做一個文官,為我出謀劃策。建國之後,治理國家的事務多於軍事事務,我身邊武將較多,缺乏的還是有謀略、有政治頭腦的人。”

    “大哥,那伯溫、宋濂他們都可以的。”

    “能出上力的也就他們幾個,其餘的人則缺乏一定的治政經驗。建國後,不僅僅要加強軍事,更要注意一個國家政治、文化、經濟、民生等各個方麵的建設,需要的人太多了。”

    “哦,原來是這樣呢。”

    “那二弟,你做文官如何?”

    “大哥,我”

    “二弟,有啥事盡管說,今天就咱兄弟兩人,還有啥猶豫的。”

    “大哥,我不想做文官,也不想做武將。”

    “為啥,難道兄弟不想留在我的身邊?”

    “沒有,大哥。我想隨三弟四弟他們為大哥開疆拓土,掃除元軍之擾,為大哥排除後顧之憂。”

    “軍隊中三弟、四弟他們就夠了,二弟,就留下來了吧。”

    “大哥,三弟的脾氣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呆在他身邊,他還能服從管教,四弟拿三弟沒辦法。”

    “二弟,你啊。”

    “還有一事兒,在隨大軍四處征戰的過程中,我也可以廣泛搜羅人才,讓他們為大哥效力。”

    “二弟,請受我朱元璋一拜。”

    “大哥,你別這樣,念義也是盡自己微薄之力罷了。”

    “二弟,大哥知道你不求名利,你說你喜歡應天的哪一塊地方,我為你建一座大宅子,好讓明月和你,還有兩個孩子有一個安身的地方。”

    “大哥,這就更不必了,我和明月一直在外麵,兩個孩子又跟著自己的師父學習,要大宅子也沒有用啊。”

    “二弟,等以後總歸有用的。”

    “大哥,那就等以後再說吧。我的那個宅子好著呢,就不需要再大的了。”

    “哎呀,那個宅子當初隻是一個短暫的棲身之所,現在你還住哪兒,以後別人怎麽說我朱元璋,自己當皇帝了,出身入死的兄弟還住在一個小宅子裏。”

    “大哥,那都是別人的看法,隻要住的安心就好。再說了建國以後,百廢待興,花錢的地方多了。”

    “唉,二弟,說理我怎麽都說不過你。”

    “大哥,就遵從念義的意思吧。”

    “好了好了,二弟,你還記得我給你的那塊玉佩嗎?”

    “在這兒大哥,我一直帶在身邊。”

    “今後隻要你拿著玉佩來找我,無論什麽事情我都答應你。”

    “謝謝大哥。”

    正月四日,朱元璋在應天登基稱帝,國號“大明”,改元“洪武”,這一年被稱為洪武元年。湯和、廖永忠克福建延平,陳友定被俘,後被處死。月底,念義和明月準備前往軍中,與徐達、常遇春匯合,繼續攻打元朝殘餘勢力。

    離開應天時。

    “念義,請留步,為何不說一聲就要走。”劉伯溫說道。

    “原來是伯溫兄。”念義說道。

    “娘,為何不給孩兒說一聲。”鴻遠說道。

    “還不是你那個狠心的爹,說是讓你知道我們要離開,肯定會傷心難過的。”明月說道。

    明月知道劉伯溫和念義有話要說,就帶著鴻暢到旁邊說話去了。

    “念義,為何要離開這裏呢?”

    “伯溫兄明白,我這個人還是喜歡軍中的生活,灑脫自由一點;再者,你也知道我那三弟,脾氣大,我想除了大哥和我就沒有人能關注他了,現在明朝剛剛建立,大哥事務繁忙,沒辦法抽身,所以我就先去軍中,看著點三弟。”

    “除了這個,還有呢。”

    “再沒有其他原因了,伯溫兄此言何意?”

    “念義,你知道我為什麽很欣賞你嗎?就是因為你的這一點,淡泊名利,並且懂得進退。”

    “伯溫兄言過了,在下隻是不適應繁文縟節罷了。”

    “明朝初立,人才匱乏,我想念義兄此去,定當是我朝的一大遺憾。”

    “伯溫兄,此言差矣。身在廟堂為臣,在軍中亦為臣。”

    “念義,勿怪。我隻是覺得你留在朝中,比在軍營中更能發揮作用。”

    “伯溫,謬讚了。朝中有伯溫兄在,我大明可繁榮昌盛、穩固發展。”

    “哎。隻是孤掌難鳴,知音難尋。”劉伯溫說了一句,長久地看了念義一眼。

    念義向伯溫見了一個禮。

    “臨行前,我還有兩件事需要勞煩伯溫兄了。”

    “念義,請講。”

    “一個是我的孩子鴻遠,還在才九歲,不懂事情,讓現身費心了。”

    “這個你大可不必擔心,鴻遠雖年少,但機靈乖巧,不會給我添麻煩的。倒是我有這麽一個弟子,實乃我的幸運。”

    “伯溫兄太抬舉小兒了。”

    “那第二件事是?”

    “第二件事是我想讓伯溫兄給景濂兄帶句話,告誡他務必注意言行。”

    “我明白了。”劉伯溫說道。念義和劉伯溫之間,不需要過多的解釋,隻需要簡單幾個字,就能互相明白對方的意思。

    “明月,我們該走了。”念義說道。

    “爹,你就沒有什麽話給孩兒說嘛。”鴻遠說道。

    “沒有呢。”念義說完後就上船了,鴻遠在那兒嘟囔著嘴不說話。

    “你這個爹當的。鴻遠,來讓娘再抱一下,不要怪你的爹爹,他啊,私底下老是念叨你,隻是嘴上不說罷了。”明月說道。

    “娘,我懂。”鴻遠說道。

    “還有就是要多聽你師父的話,別給他添亂,知道嗎?”

    “孩兒知道了。你也給哥哥帶句話,就說弟弟想他了。”說到這兒,鴻遠就哭了起來。明月不想讓鴻遠看到她掉眼淚,就上船了。

    “鴻遠,好孩子,你的爹媽都是為了你好,你將來也要做像他們一樣的人。”劉伯溫安慰小鴻遠道。

    船,駛向了遠方,留下一個老人和孩子的背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