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擦肩而過

字數:4604   加入書籤

A+A-


    尹玉成放下筆,側身看見拿走團扇的是一位年輕的公子,不過十七八歲左右,麵如冠玉,正神采奕奕的看著她。尹玉成後退了兩步:“這位公子,拿走團扇是何意?”聽見尹玉成的話,青年公子的眼中神采頓時暗淡了下去,他目不轉睛的盯著尹玉成:“我恰好路過,見這團扇不錯,不知姑娘可否割愛?”

    小茹原本見他氣度不凡,心中還存了幾分欣賞,沒想到這人卻是個截胡的,她立刻嚷嚷起來:“你這人,知不知道什麽叫做先來後到啊?”青年公子不慌不忙的說:“扇子的確是你們先看到的,然而隻有寫的詩得到店家的認可,才能獲贈這把團扇。這姑娘的詩可還沒寫呢。”小茹更加不滿:“你要是不攔著,我家姑娘的詩已經寫完了。”尹玉成抬手示意她別再說話,而向這青年公子說:“依閣下的意思,如何是好?”

    青年公子胸有成竹的說道:“不如我和姑娘來比賽作詩,誰做的又快又好就算贏了,那這團扇就歸誰。姑娘可敢與我一比?”小茹忍不住哼了一聲,低聲說:“和我家姑娘比作詩,這人真是白長了一雙好看的眼睛。”尹玉成生性不喜歡與人爭鬥,當然也是因為她從來都在高處,沒有人可以與她相比,她自然沒什麽好爭的。這青年主動提出來要和尹玉成比作詩,尹玉成倒也起了看看這敦煌的文人詩作如何的興趣,她可不知道這個人不是本地人。尹玉成看看小茹,又看看團扇,點頭同意了比詩的提議。

    店主見相貌不凡的一雙男女要比作詩,倒也十分風雅,立刻準備好了兩幅一樣的筆墨和紙,定了題目是團扇,兩人麵對麵坐下,店主一說開始,兩人都開始提筆書寫,兩人寫字的速度都很快,可稱的上運筆如飛。書鋪這邊的動靜吸引了不少人來看熱鬧,眾人知道兩人都在用心作詩,周圍雖然人多,但是竟然十分安靜。

    尹玉成在寫到最後一句的時候,忽然分了神,她坐的位置正對著街口,從街口駛過來兩匹駿馬,馬上兩位公子,一人身著錦衣,一人身著玄衣,在距離書鋪五十米左右的一間看似酒樓的坊所前下了馬,坊裏馬上有侍者上前牽走了馬,兩人並肩進到了裏麵。尹玉成目力當然不及練過武功的人,但是其中一匹駿馬渾身紫黑色的皮毛如同緞子,她看著十分像紫風,騎這匹馬的玄衣公子背影也很像李兄。尹玉成沒有看錯,馬上下來的兩位公子正是剛才招搖過市的索嗣和李暠。他們進去的當然不是酒樓,而是這敦煌城裏最大的相親場所——桃花坊。桃花坊是敦煌的幾個媒婆數年前開辦的,既負責給城裏的單身男女牽線搭橋,也提供場所給有意的男女彼此相看。敦煌郡人口眾多,青年男女大多是需要媒妁之言的,因此桃花坊一向生意紅火,算是現在婚介所的早期雛型了。

    尹玉成當然不知道桃花坊是怎樣的場所,她分心走神的功夫,那青年公子已經完成了詩作,他放下毛筆,也不催促,十分有風度的看著尹玉成,等她完成詩作。倒是小茹著急的喊了一聲:“哎呀,姑娘你慢了。”尹玉成立刻凝神,加速寫完了最後一句。

    店主拿過兩人的詩作,先念了那公子的詩作:“團扇複團扇,奉君清暑殿。秋風入庭樹,從此不相見。上有乘鸞女,蒼蒼蟲網遍。明年入懷袖,別是機中練。”念完之後不由的讚不絕口,尹玉成也點頭稱讚:“寫的真好”。

    店主再念尹玉成的詩作:“新裂齊紈素,鮮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旁觀的人群不由得爆發出一陣喝彩“好詩!”眾人之所以如此捧場,除了尹玉成的詩作確實不錯之外,那些不怎麽懂詩的人都是衝著這女子的氣度去的,會寫詩的女子還如此的美麗大方,所以這喝彩倒有一半是給了寫詩的人了。

    青年公子從店主手裏接過尹玉成的詩作又認認真真的看了數遍,點頭說:“詩寫的好,字也寫的好。姑娘,在下輸了。這扇子雙手奉上。”尹玉成搖了搖頭:“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公子的詩作也是極好的,我完成在公子之後,自然甘拜下風。”兩人都謙讓起來,店主也犯了難:“可惜我這團扇隻有一把,不然就該兩位一人送一把的。”

    那青年公子見僵持不下,微微一笑拿起團扇:“我們這樣推來推去的麵上也不好看。這樣吧,我就聽姑娘的,接受這把團扇。既然這團扇已經是我的了,我自然有處置權,我想將團扇送給姑娘。”青年把扇子遞給尹玉成,尹玉成卻不接,她說:“公子可能不知道,在我家鄉熟人之間不可以送扇子,因為扇子就是散,諧音不好,不過我和公子萍水相逢,應該是沒有什麽大礙。多寫公子了。”青年公子聽完一愣,下意識的就想把扇子收回來,但是小茹已經眼疾手快的把扇子拿過去收好了。

    青年公子隻得作罷,他對尹玉成拱手:“姑娘高才,名不虛傳。在下有個不情之請,想請姑娘把剛才那首詩箋送給我可好?”尹玉成的書法實際上在整個河西都很有名,姑臧城裏總是有人來求字,尹玉成一般都寫上幾個大字送給求字的人,她自己的詩作,親手寫好了送人,這樣想來,除了自己兄長和父母,竟然就隻有李暠一人了。尹玉成發現自己不知怎的,今天總是想起李暠。

    而李暠此時正在桃花坊三樓包間的窗戶邊看著尹玉成,剛才尹玉成匆忙間無法確認玄衣公子是不是他,但是他可不會認錯尹玉成。他下馬之時就看見尹玉成坐在書鋪外的書桌旁,因為索嗣催促,他就沒過來。到了三樓包間,索張氏他們還沒到,李暠特意坐到窗邊的座位,拉開了窗戶向外瞧去。他看見尹玉成的詩作獲得了眾人的喝彩,也看到那個青年公子和尹玉成親切的說話,李暠心裏暗想:“這人與玉成難道是早就認識的?”與尹玉成這種大家閨秀不同,李暠這兩年來一直在擴大自己的人脈和資源,雖然尹玉成沒有李暠的半點消息,但是尹家的任何大事他都會及時得到消息,他以這樣不打擾的方式遠遠的關注著自己心愛的姑娘。所以李暠很清楚,尹玉成並沒有定親。那麽這個青年究竟是誰?李暠的眼力很好,他能夠完全看清楚這個青年的麵容,然而他卻沒認出來,這青年就是他十年未見的弟弟宋繇。

    宋繇到了敦煌之後沒去找李暠相認,而是暫時用索泮給他的錢投宿在客棧裏。他今日是去淩雲書院報道的,沒想到在路上偶遇尹玉成。對於尹玉成的樣貌,他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認錯的。所以宋繇一反平時謙和的樣子,上前爭搶彩頭,其實他對女人家的團扇真的是一點兒興趣都沒有,然而他失望的是,尹玉成居然沒有認出他來,雖然兩年前隻是驚鴻一瞥,可是她不是一直在找叫做宋繇的人嗎?怎麽真正的宋繇就站在她麵前,她反而認不出了呢?

    宋繇一想到尹玉成完全不記得自己,內心就感到十分沮喪,他是不知道,其實自己的親哥哥也認不出自己了。宋繇決定要給尹玉成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他提出和尹玉成比賽作詩,這是尹玉成的強項,但是宋繇也不差。他和兄長李暠一樣,在讀書上都極其有天分,也極其刻苦,他在酒泉的時候曾經閉門讀書,不舍晝夜,對於經史子集都很下了一番功夫,尤其是十分精通經史。在郭瑀之後宋繇是河西一代最著名的大儒,他的水平就可想而知了。宋繇的詩賦也都寫的極好,此時的青年宋繇也有著年少氣盛的想法,能夠和名滿河西的才女尹玉成一較高下,想想都覺得激動。而尹玉成的詩作也的確讓他傾慕不已。

    尹玉成對宋繇要詩箋的期待最終還是選擇了拒絕:“我先陪個不是。我沒有將自己所寫詩箋送人的習慣,公子如果喜歡我的詩,可以另行抄錄。”尹玉成拿回詩箋,和欣喜的捧著團扇的小茹告辭離去,宋繇一直看著她的身影消失,方才轉身問店家要了紙筆,將尹玉成的詩作抄錄了下來。

    目睹這一切的李暠聽不見尹玉成拒絕宋繇的話,卻無端覺得尹玉成和這公子的關係不一般,他哪裏知道再次和自己的弟弟擦肩而過。宋繇內心一定在想,你們說要找我,都是騙人的,我大活人就在你們麵前晃來晃去,都認不出來,我才不要告訴你們我是誰。所以,兄弟相見,抱頭痛哭的戲碼還得後推。遇見宋繇,因為尹玉成認不出自己而故意刁難,作詩贏彩頭,尹玉成承認他有才華。

    而慕容衝也悄悄做了個全程圍觀者,他從對麵的藥鋪踱步出來,笑的頗有些意味深長:“剛才這公子明顯是想要追求這姑娘啊,可惜撩妹技巧太差,一看就是個單純的年青人啊。”

    桃花坊三樓,索張氏帶著索月、李暠的相親對象索英,還有索英的哥哥索嘏進了包間。索張氏對於索月的心思十分清楚,事先打了招呼讓她不許說話,索月為了能一起來,滿口答應下來。

    李暠和索家的人都十分熟悉,索月要叫索嘏五哥,索嘏比索嗣大三歲,去年成親,取了敦煌另一望族曹氏的庶女。索嘏性格豪爽,愛交朋友,頗有他族叔索泮當年遊俠兒之風,索泮很是喜歡這個侄子,當年索泮教李暠武功的時候,索嘏也是一同學習的,和李暠是從小認識的朋友,因為索嘏自己爭氣,雖然是庶出,在索家倒也不算邊緣人物。

    索英是索嘏的親妹妹,就比他小兩歲,今年也二十一歲了,在當時二十一歲還沒定親對一個女子來說確實是太晚了。但事實上,索英是訂過親的,她少女時代也頗有一些才名,雖然性格冷傲了些,上門求親的人還是不少,索英十七歲時候和自己青梅竹馬的張氏旁支嫡子定了親,不過半年,對方忽然就暴斃而亡。要是在宋明,這就屬於望門寡,索英一輩子就要孤獨終老了,但是還好她在十六國時期的西域,對於婚姻之事這裏的人們沒有那麽保守。對方去世後,都過了三年了,索英也可以重新開始議親了,但是周圍合適的子弟都已經有主了,索張氏想來想去就想到了李暠。儀表堂堂,知根知底,而且比索英大三歲,這簡直就是天作之合。

    索張氏一廂情願籌劃的挺好,她就沒想想以李暠現在敦煌萬千少女偶像、士子楷模的狀況,為什麽會一直到二十四歲都沒定親?

    作者有話說:今天這章必須要說話,再此鄭重申明,本章和團扇有關的兩首詩都不是作者本人所寫。宋繇那首是唐代劉禹錫的《團扇歌》,尹玉成那首是漢代班婕妤的《團扇詩》。古人珠玉在前,作者實在寫不出更好的詩句來了,故此拿來主義借來一用,都是為了推動劇情發展的,還請諒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