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寶蓮村的產業

字數:2880   加入書籤

A+A-




    “老彭,全村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你可穩得住。”杭雨說道。

    “我一直都很穩,接下來也會一如既往的穩。”彭鐵家說道。

    “你要記住,失敗了我不會罵你也不會怪你,但是村民們就不一樣了。對我來說一千萬也損失的起,但是對於有些村民來說,幾萬塊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啊。”杭雨說道。

    “這種考慮我也有,為了避免將來錯誤出在我們手上,我建議在一些重大決議上搞民主投票。該怎麽做,讓所有股東來選,這樣就算出了錯也不能怪我們。”霍展說道。

    霍展這種想法是很普遍的,目前大部分農村集體經營活動,都是民主投票。投對了大家都好,投錯了大家一起承擔責任,村民也很願意參與管理。

    你情我願,又可以減免責任,可以說是最好的辦法了。

    “三百多個股東,而且大多是沒怎麽見過世麵,沒有管理經驗的普通村民。你讓他們投票選擇,這不是瞎搞嗎,肯定要出錯的。”杭雨卻不喜歡這種方式。

    “不能這麽說,大家坐下來一起商量,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何況三百多個人。而且投票不是亂投,也不是完全讓村民來決議,我們會居中調節提出建議。最終做出的決議,多半還是我們認同的,所以不用擔心會出問題。”彭鐵家馬上解釋道。

    霍展幾個村幹部的臉色有點難看,沒想到杭雨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我覺得三百多個人還是太多了,你們把一些股份比較多的股東選出來,成立漁場辦公室。十個到三十人左右是比較合理的,效率比較高,太多了影響工作進程。”杭雨說道。

    “恩,這樣也挺好的。”彭鐵家點頭。

    霍展幾個村幹部的臉色也稍微好了一些,想想原來的辦法,貌似的確不如杭雨提出來的好。

    “股份多的股東不多,我看還要讓村民投票,選幾個德高望重的股東出來。大家選出來的人,如果經營出了錯,就不能把責任都推到江燕公司和村委會了。”高寶樹說道。

    “高支書的意見很好,就這麽辦吧。”杭雨說道。

    漁場才剛剛建設好,大家就想著如何分散責任了,杭雨其實很討厭這種做法。

    但他也能理解彭鐵家和村幹部的想法,畢竟是集體經營,個人難以承擔起這個責任。如果真的按照他們一開始的想法,讓所有村民參與管理,杭雨估計夠嗆。

    這種民主的出錯率太高,無論從村民還是從自身利益角度考慮,杭雨都不認同。而選出一部分德高望重,大股東,有腦子的村民來參與管理,則是一個折中的,比較好的辦法。

    經營效率增加了,也安了村幹部和彭鐵家的心。

    萬一還是出了錯,最終也隻有杭雨站出來程度經濟損失,總之不會真的讓村民分擔責任。杭雨心裏很清楚,大多數村民根本沒有承擔損失的能力。

    “董事長,要不要去看看寶蓮村的項目,我們也有股份的。”視察完了漁場後,彭鐵家又道。

    “寶蓮村投資了什麽產業?”杭雨問道。

    “寶蓮村的投資項目都是鍾同堂自己搞出來的,分別種植竹子,種植香菇,山林散養雞,養殖毒蛇,還有竹製品加工廠。”彭鐵家說道。

    “這麽多產業!”杭雨吃驚道。

    “是啊,他把我們投資的一千萬分開來用,把村民分成很多個社團,按照他們的特長和資源各自承包了不同的產業。寶蓮村委會不參與經營,完全由各個社團自己選舉的人帶頭經營。我覺得他們這種方法還是很不錯的,直接解決了大部分村民的就業問題。”彭鐵家說道。

    “確實,你們的科學養魚法,減少了人工也減少了就業。”杭雨說道。

    “這也是好處,村民們不用參與漁場管理,可以自己做點別的賺錢。”彭鐵家道。

    “嗬嗬,都有理。”杭雨笑著道。

    隨後彭鐵家帶著杭雨去寶蓮村委會,認識了他們的一些村幹部。

    最讓杭雨側目的,自然是主持他們村發家致富的副主任鍾同堂,一個畢業不久的大學生。鍾同堂身高有一米八,戴著眼鏡,小麥色的皮膚,雙手比較粗糙,一看就知道是個吃過苦的人。

    相互認識後聊了一會,鍾同堂主動提出帶領他們去看產業。

    首先來到了種植香菇的大棚,一共五十多個大棚,每個占地一畝左右。走進大棚裏麵,杭雨不禁眼神一亮,隻見裏麵一排排整齊的猶如貨架一般,層層疊疊擺滿了木頭。

    香菇種在木頭上麵,一個木架有六層,一層五六根木頭,木頭上麵長著滿滿的香菇,看著有一種豐收的滿足感,種植效率極高。

    “杭董,這裏一畝地大約需要投入15000-18000元左右。如果管理得好,大約能產8000-10000公斤,利潤根據市場行情不同,收益也不一樣。大致上投入產出比為1:2-3左右,一年可以收獲三四次。”鍾同堂笑著說道,對這裏的產業十分自豪。

    “五十多個大棚,一年可以收益多少呢?”杭雨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