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杭雨的成長
字數:3927 加入書籤
董茗隻說製度優勢,不說製度的真正架構,大概是想忽悠其他公司,讓他們學個皮毛,然後公司運營出故障......
雖然杭雨表現很寬鬆,連“公司破產回家種地”這樣的話都說出來,但下麵的人並不會因為他說了這樣的話而鬆懈。
原因很簡單,杭雨不在乎公司破產,嶽勤他們卻在乎的很。
盡管他們隻有很少的股份......
杭雨的老媽,總經理也很在乎。
而公司管理主要有中心辦公室和總經理配合完成,杭雨不是管理者,而是領導者。
杭雨給自己製定了主要職責,最重要的職責是堅定立場!
99%的私企都唯利是圖,沒有丁點長遠目光,能從長遠發展考慮的私企,全世界範圍都屈指可數。而杭雨可以做到這點。
杭雨有兩大優勢,一是重生,二是豁達。
杭雨之所以能從長遠發展考慮,主要原因是心胸豁達,不怕失去財富。
這跟杭雨兩世為人,從小養成的一個習慣有關。
每次做“大”事之前,杭雨都會先腦補出最壞的下場,並準備好接受最壞的結果。久而久之杭雨便形成了習慣,每次做出重要指令前,杭雨都會做好最壞的打算。
“公司破產回家種地”這句話,不是杭雨用來鞭策自己的,而是杭雨做好了準備去接受的結果。
有了這樣的準備,杭雨能以最冷靜的姿態做決策.
豁達不代表杭雨亂來,盡管有了最壞的準備,但杭雨依舊會全力以赴。畢竟心理準備是虛的,這麽大一家公司,怎麽可能真的當破爛來玩。
有了這樣的習慣,杭雨可以堅定立場,始終選擇最“好”的方案。
沒錢的時候當然是想辦法賺錢,現在公司不缺錢了,則要及時轉換觀念。從以“錢”為本轉變為以“人”為本,這裏的人主要是客戶和職員。
客戶不用說的,雖然杭雨不提倡顧客就是上帝,但也很重視顧客體驗。
職員則分技術,管理,基層三大類,技術職員是杭雨優先拉攏的,基層和管理層不分上下,很難說哪個更重要。
畢竟是一家公司,不能用國家的管理觀念來看待。
如果是國家,最重視的自然是基層百姓,因為隻要有基層百姓在,通過教育就能源源不斷地產生人才,自然也就有了上層建築。
但杭雨不需要這麽做,他可以從公司外麵招聘。
事實上,現在連國家都能招聘外來人才,所以本土人才有時候會受委屈。
為什麽說以人為本呢?因為財富都是人創造出來的,沒有人作為根基,財富不過是空中樓閣。杭雨作為一個人,他當然也創造了很多財富。
不過江燕公司能發展到今天,絕不是杭雨一個人的功勞。
尤其是那些寶貴的技術人才,他們每個人都能創造不小的財富。
哪怕公司真的破產了,杭雨隻要保住一支技術團隊,再不濟也能做點小玩意,不至於淪落到親自種田的地步。
能明白這個道理的老板很少,或者說他們沒有條件去明白這個道理。
又或者說,是他們沒有明白這個道理,所以走不到杭雨這步。
這是先有雞蛋還是先有雞的難題。
總之杭雨明白這個道理,並願意切身實踐,他就是江燕公司的定海神針,貫徹以人為本的經營方式,此之為堅定立場。
杭雨第二個重要職責是“指明方向”!
大方向就一條——發展技術!
細節上,杭雨其實天賦不高,靠的是重生優勢才走對了很多路。
這些路雖然沒有大方向那麽重要,卻令江燕公司的發展道路順利很多。如果杭雨不是重生者,他壓根沒機會發揮自己的優勢。
這世上有不少心胸豁達的人,有機會大展拳腳的卻很少。
杭雨第三個重要職責是“監督運營”!
經過近六年的成長,杭雨著實成熟了很多。
他自己總結出一套領導公司發展的方法,其中監督運營就是很重要的一環。
杭雨自認在具體管理和經營的能力上比不過整個高層,但他也不能完全放權。那麽如何監督整個管理層呢?杭雨的辦法是定目標,塑架構,看結果。
定目標就是製定公司的發展目標,比如之前的微博雲,杭雨的規劃並不是具體發展路數,而是製定了微博雲的發展目標。
至於技術公司怎麽達成這些目標,杭雨不管,他隻要看結果。
到了目標期限,杭雨就會去看結果。
達成目標,那沒的說,表揚一下職員們。
沒有達成目標,先問失敗的原因,情有可原可以原諒,並重新製定目標。
若是沒有正當理由,則進行懲罰。
懲罰不能懲罰一個人,要對上下涉及人員都追究責任。
於是又有了追責製度。
杭雨對責任有一套很清晰的理念,畢竟他也是學管理出生的,知道明確責任,追究責任的重要性。
秦代建長城的時候,讓奴工在每塊磚頭上都刻名字,哪塊磚頭出了問題,就找哪個奴工,於是萬裏長城屹立至今!
從這個案例可以看出,中國古代很早就有了責任追究的意識。
不過很多時候,大範圍追究責任容易導致內部結構不穩定,於是上位者開始和稀泥,或者承擔責任的人太多,集體抵抗上位者的追究。
而上位者的威望又不夠,遭到抵抗後不得不放棄。
杭雨沒有這個煩惱,在整個江燕集團,隻要他想追究的責任,哪怕整個辦公室引咎辭職,杭雨都能讓他們乖乖排隊去寫辭職報告。
明確責任,追究責任,可以保證公司運營效率。
反之,責任模糊,則承擔者相互推卸。
要讓做事的人沒有推卸責任的對象,一開始就讓他明白,出了事就你負責!人都是逼出來的,如果不給他們壓力,就容易亂來。
(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