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關東會盟
字數:4457 加入書籤
新年過後,朝庭改元初平元年。
新年剛過不久,便有豫州的名士數十人前來平輿城,為首之人是潁川韓氏族長韓韶韓仲黃。其他人有陳氏的陳諶陳季芳;鍾氏的鍾瑜、鍾演;荀氏的荀祈、荀悅、荀衍、荀棐;及瘐乘。汝南許氏的許虔、許瑒、許劭,南頓人的應瑒。陳郡陽夏人何夔何叔龍,以及陳化、李術、魯人唐光、張熹、謝奐。
韓易聽聞有如此之多的名士前來平輿城求見自已,頓覺受寵若驚,急忙從軍營之中趕回,回府沐浴後正裝前往驛館之中恭迎諸人。
麵對韓易的恭敬見禮,六十有五的韓韶柱著拐杖,隻用杖頓頓地,以示回禮。韓易絲毫不以為怪,不說韓韶的年歲在此,就是他的名望,在大漢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
潁川郡的鍾皓、荀淑、韓韶、陳寔皆是以清高有德行聞名於世的大名士,人稱為潁川四長。這四家人物幾乎人人都有大名,即使是權傾朝野的董卓,也對他們禮敬不已。就如去年征召的荀爽、韓融、陳紀等,現在都是三公一級的高官。
韓易恭敬的拜道:“未知仲黃老先生遠來平輿有何要事,韓易不才,竟累您在初春雪化之際出行,全是我之大罪過也。”
韓韶點點頭駐杖笑問道:“月前,嚐聞弘農王順利的逃出了雒陽城,在平輿城中出現過,不知弘農王何在?老朽欲前往拜見。”
韓易一怔,看來弘農王劉辨逃至汝南的消息,還是不免的流傳了出去。隻是劉辨不願再為漢帝,與劉協相爭。自已也不好強迫,任其向著東南而去了,此時好似在九江的陰陵附近。
韓易既然沒有強留劉辨,自然也不會將其的行蹤透露,於是故作驚訝的問道:“什麽?弘農王逃出了雒陽城,還在平輿城出現過?此事我怎不知?這兩月韓易一直整軍備武,準備為國討賊之事,不意汝南竟有此等大事發生。樂彭、艾科,汝二人常在平輿城中,可知弘農王的消息?”
樂彭不擅說謊,隻是垂頭不語。隻見艾科張口說道:“仲黃老先生所言,科也曾聽聞過。隻是這兩月來,科也曾派人四下尋找過,隻是……汝南郡內決計沒有弘農王的蹤跡。弘農王即使順利的逃出了雒陽城,此時也決計不在汝南郡中。”
樂彭此時才接口應道:“對,弘農王此時決計不在汝南郡中。”
眾名士聞言,頓時麵麵相覷。陳諶陳季芳笑道:“吾聞韓輔國兵勢甚強,此間又是汝南的腹心之地,我等欲拜見弘農王,隻是向其問安罷了,別無他意。韓輔國又何需如此的警惕?”
陳諶乃是潁川四長之一陳寔的次子,陳寔自黨錮之禍後,便實居鄉裏,平心率物,德冠當時,為遠近之宗師。與其子紀、諶名重於世,父子三人時號“三君“。陳寔雖喪,但長子陳紀已被征召入京任侍中,而陳諶陳季芳本人,此時也是天下的名士。
陳諶有問,韓易不好不答,於是說道:“弘農王確實不在汝南,更不在平輿。”韓易想了想後,為加強肯定,於是又說道:“弘農王若在汝南,韓易又豈有藏匿之心,還不早早的傳揚開來,在平輿城重扶弘農王為帝。我自掌兵事,設立百官,效仿董賊,與之針鋒相對也。韓易既然沒有行此事,當知弘農王確實不在汝南矣。”
眾名士聽後,頓時大失所望,其實他們未嚐不想重立弘農王為帝,以之與董卓對抗。憑借劉辨的嫡傳天子身份,所建之朝庭必能號令天下義士。擊敗董卓的偽朝庭,從而安定天下,隻是在反掌之間罷了。隻是不料,弘農王竟然不在汝南郡中。那他到哪裏去了?
眾名士大失所望之後,便紛紛告辭離去了。任憑韓易如何禮敬,大都不應召。隻有應瑒、瘐乘、陳化、李術、唐光、張熹、謝奐等數人留了下來。
樂彭見了,不由埋怨韓易道:“主公為何把弘農王放走?使得主公本有掌控天下的機會,卻白白的喪失了。”
韓易搖搖頭,自已所要的是天下平安,寒士百姓也有出頭之日,對於誰人為帝並無要求。弘農王與漢帝劉協兄弟情深,他自已不願為帝,自已又如何能夠強迫?真強迫了,那自已又與董卓何異?
一國分成二主,此乃天下大亂的景象。而且自已也是武人的身份,若是成了董卓,隻怕關東群雄又將矛頭全部對準了自已。汝南郡中又無險處可守,一旦被人針對了,就是想退都無處可退。所以韓易不願行此擁立之事,任由弘農王離去,隻是償還太後何貞的情份。
潁川諸人本欲返回,忽聞董卓以胡軫為大都護,領兵五萬,都將無數,出伊闕、大穀關,破輪氏、陽城二縣,於陽關下寨。
潁川太守李旻雖未響應義舉,卻也屬反董之人。於是急率兵前往陽關防守,又使人前往魯陽、酸棗兩處求援。此二處已有不少的反董大軍聚集,必能給予潁川郡極大的臂助。
潁川諸人聽聞兵事,無奈之下隻得滯留在汝南郡中,又恐潁川的家人受兵災之累,於是全部遷至汝南郡中暫避。
身處於酸棗的渤海太守袁紹,正在大會先至的諸侯。聽聞汝陽的家人傳說弘農王在汝南之事。當即派使令韓易將弘農王送往酸棗,接受眾人的擁立。
韓易去信告知袁紹,弘農王不在汝南,無人可送。討董事大,不宜重複的另立新君,免得漢帝的權威大減。袁紹大怒,當即劃去韓易入盟的資格。更有意先起同盟大軍,殺奔汝南而來,所幸被曹操所勸住。
曹操也寫信私問韓易弘農王的下落,韓易表示一概不知。曹操無奈,隻得請韓易暫緩來酸棗會盟,等日後再說。
韓易於是派使前往潁川問李旻,是否需要援兵一事。不想李旻乃是袁氏故吏,與袁紹、袁術立場一致,對韓易的援兵之語無動於衷。
韓易大怒,感覺本是好好的討董義舉,已成了袁董二氏在雒陽城明爭暗鬥的延續。頓時無心加入其中,為袁氏一族於火中取粟了,隻在郡中按兵不動,加緊練兵之事。
廣陵郡功曹臧洪說服太守張超,聯合其兄陳留太守張邈一同舉兵。兗州刺史劉岱亦加入,在酸棗舉兵,推舉袁紹為盟主,領車騎將軍,討伐董卓。
反董勢力的酸棗聯軍與河內聯軍勢力極大,董卓頗感威脅。加之西河之事敗,董卓愈加的驚恐,慌忙令胡軫暫時退兵。又恐韓易令汪洋率南匈奴兵南下河東,或從上郡截斷董卓部西涼羌兵的後路,於是起意遷都一事。
二月,董卓提出遷都長安的計劃,太尉黃琬、司徒楊彪因為反對而被免職。董卓又借此殺害周毖、伍瓊以泄憤。
董卓擔心據守長安的京兆尹蓋勳與左將軍皇甫嵩響應關東的反董聯軍,故將二人征入雒陽城。皇甫嵩到任後,董卓因為舊怨,便指使他人陷害其入獄,欲致其於死地。皇甫嵩之子皇甫堅壽與董卓關係不錯,於是親自求見董卓,替父求情,董卓這才答應釋放皇甫嵩。
二月十七日,東漢朝廷遷往長安,董卓則在雒陽城放火焚燒宮殿、官府、民宅,趁機搜刮財物,又指使部將挖掘帝王、公卿大臣的陵墓獲取珍寶,致使雒陽方圓二百裏荒蕪凋敝無複人煙。三月五日,漢帝劉協入長安未央宮。董卓則留守雒陽畢圭苑中,以對抗關東聯軍。
然而關東聯軍坐視不管,每日裏隻是置酒高會。先有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諸侯不理,遂獨自引軍西進。並傳信韓易,請從大穀、伊闕進攻。韓易立即大起馬步軍三萬,進入潁川郡中。
然而潁川太守李旻卻懷疑韓易欲奪取潁川郡,驚慌之下忙率兵萬餘,至潁陰與許縣的韓易軍對峙,並求魯陽的袁術出兵,前來救援。
韓易進軍不得,欲殺李旻,卻又怕徹底的與袁氏翻臉,投鼠忌器之下,隻得再次無奈的罷兵。
然曹操行至滎陽汴水,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為士兵數量懸殊,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董軍流矢所傷,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幸免於難。
回至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圍困董卓,關東諸侯依然不肯從。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上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的勢力。
曹操氣憤不止,隻得前往汝南郡與韓易商議。韓易也被袁氏的所為弄得火大不止,決定夏收之後,將盡出汝南兵討伐董卓。不管誰人攔路,一並殺之。曹操大喜,引部前往揚州丹陽郡,欲召萬餘丹陽精卒,與韓易同討董卓。
夏收之時,韓易再次測量汝南郡田畝,清點戶籍,終於得出大至的數字來。汝南一郡共有田畝八百一十四萬畝,可收稅糧一百六十三萬石。人丁一百八十餘萬口,戶籍三十六萬餘,稅金總共收得一十一億錢。加上去年的錢糧,足可供應十萬大軍一年的花用。
然而此時,長沙太守孫堅也領兵二萬北上南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