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天下五極燃風翔十九)

字數:3114   加入書籤

A+A-


    這一次汪直沒有繼續置若罔聞,他輕輕歎了口氣道:“少俠,老夫雖然多次差點要了你的性命,但實際上老夫還是非常欣賞你的,屢出殺手並非因為私怨。
    老夫現在是真心為了你好,此事不要再繼續追問下去了,人生難得卻是糊塗。”
    俞長生斷定汪直已經開始動搖,既然到了這個地步、他決意要一問到底!
    就在他再次要開口之際,這時身後突然傳來了一聲喝止道:“夠了!”
    隻見俞大猷不知什麽時候也來到了此處暗獄死牢,俞長生方才心中激動一時疏於防備,俞大猷武功又遠勝於他,是以對方一直走到了自己身後近處、俞長生也絲毫沒有察覺。
    俞長生雖不知俞大猷來到這裏已經多久,但看他如此急切出言喝止,想必是聽到了不少他與汪直的對話內容,俞長生還不死心,繼續追問汪直道:“你快說!是也不是!那信息到底是什麽意思!”
    不及汪直開口,俞大猷便立時上前一把抓住俞長生的手臂將他拉開,隨即對陸流喝道:“誰允許你私自帶人接觸重案死囚的!”
    俞長生一把甩開俞大猷道:“與流兒無關,是我求她非要來的,我問的可是關乎天下的大事,為何不可!”
    俞大猷道:“審訊犯人自有三法司、有朝廷官員負責,你是什麽身份,憑什麽自行私下審理,憑什麽代表天下?
    如果審出了什麽你承擔不起的訊息,那這責任危險是你來擔、還是錦衣衛鎮撫使來擔!”
    俞長生一下無言以對,俞大猷所說不錯,他嘴上調子雖起得高顯得大義凜然,但內心深處更多的還是為了自己。
    俞長生知道《山河圖》背後的真相一定非同小可,他本就是風口浪尖之人總是招風惹雨,現下再把陸流也牽扯進來、自己實在是太自私了,他絕不能把朋友的支持當作是對方理所應當的犧牲。
    俞長生最後看了看汪直,隻見其人好像也在配合俞大猷一般,再無任何吐露之意。
    俞長生緩緩對汪直道:“我幼時難得下山一回,最喜歡的事就是聽路邊評書,但每一次我都聽不到開場。
    直到一次我淩晨偷跑下山,終於趕在開場前第一個擠在前麵,那說書人的定場詩很有意思,講的是、說書唱戲勸人方,三條大路走中央。善惡到頭終有報,人間正道是滄桑。
    我不知道你心中的理想新國究竟什麽樣,但是你為了救人而殺人,多少無辜之人因為你口中的更好國度而死於非命,這番所作所為與真的正道便是背道而馳,你當有此報。”
    汪直聞言又恢複了那般慈祥笑意,一如第一次見到俞長生的樣子,他道:“老夫時日無多,臨了前能再和長生少俠推心置腹幾句,已經是心滿意足,多謝少俠了。”
    說罷汪直輕輕閉上雙眼、嘴裏悠悠哼著小曲,便是他少年時在妓館為奴時,意中人每每為他清唱的歌謠,手中還擺弄著一根髻金簪,也是對方的遺物。
    俞長生也不再看向汪直,一言不發徑直離開了死牢。
    三天後,十二月二十五日。汪直被押送至zj省杭州府、斬首於官巷口。圍觀中人有叫好者、有哀痛者,眾人對其爭議頗多評價複雜,但縱橫江湖的五峰徽王就此徹底落下帷幕。
    俞長生一行人也回到了浙軍之中,胡宗憲和戚繼光劉顯等人皆已解除禁足、官複原職,負責暫時接替戚繼光俞大猷統兵的譚綸也還沒有離開。眾將見俞大猷此次能全身而退都連連祝賀,夜間準備了盛大的酒席為俞大猷踐行。
    俞長生本在糾結是繼續留在“戚家軍”還是跟著俞大猷赴大同練兵,但俞大猷表示長生應該留在浙江,如今戚繼光年紀尚輕需要幫手、且“長字營”也需要俞長生帶領統禦。
    胡宗憲和戚繼光也紛紛挽留俞長生,胡宗憲言道:“誌輔雖然暫時被貶為地方守備一職,但倭寇尚未完全平定,朝廷如今是用人之際,用不了多久誌輔就會官複原職返回浙江的,長生少俠與其跟著奔波、不如留在軍中,早晚也會相聚。”
    戚繼光也道:“是啊兄長,咱們軍中的兄弟們也離不開你,尤其是長字營的弟兄可是日夜念叨著你。”
    見眾人如此說,俞長生便決定先留在浙江、同戚繼光沈煉等人繼續共事。
    俞長生雖留、俞大猷卻是非走不可,軍中眾將都與他灑淚告別。譚綸尤其與俞大猷私交深厚,俞大猷道:“子理譚綸的字),這段時間我軍中兄弟全都靠你照顧。賢弟之才勝我多矣,今後我不在、還要麻煩賢弟有機會多多提攜他們。”
    譚綸道:“俞兄說得哪裏話,若論節製部隊精明,兄不如譚綸;論軍中賞罰分明,兄不如戚繼光;論作戰精悍馳騁,兄不如劉顯;然此皆小知小智,而兄堪大受,唯有俞兄才是真正的大將之才。
    俞兄誠同霍光,擔當堪比諸葛亮,大度如似郭子儀,有文天祥文丞相之忠直,於謙於少保之堅毅。是可以托付後世寄予江山性命之人。這般才智操守,當今之世,舍兄其誰?
    兄長此去一定要千萬保重,俞兄一片赤誠之心、必不會因歲月雖變!”
    俞大猷聞言連道慚愧,其餘眾人也一一與其話別,故舊之中唯有徐渭沒有出席。
    兩日後俞大猷踏上了前赴大同的路,俞長生等人送他許久不舍離去,師徒倆雖屢有意見不合但心中牽掛不曾有減,最後俞大猷道:“就到這裏吧,送君千裏終有一別,我肯定還會回來的。”
    正在大家告別之時,突然見不遠處徐渭竟然也前來送行,他一身白衣如玉公子無雙,雖然他身子不比從前但依然令人觀之傾仰,徐渭也不走近言語,隻是輕輕頌吟道:
    “孤城一帶海東懸,寇盜經過幾處全。幕府新營開越騎,漢家名將號樓船。
    經春苦戰風雲暗,深夜窮追島嶼連。見說論功應有待,寇恂真欲借明年。”出自徐渭贈俞參將公)
    喜歡山河長生請大家收藏:()山河長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