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資助的借條(五)
字數:3774 加入書籤
3q中文網 www.3qzone.io,最快更新與兒子一起長大 !
蕭魚一家,在趙家住了幾天,準備回去,在回去之前,蕭魚又做了一件事。
“趙思源,我們要回去了,有件事要跟你說一下。”蕭魚對趙思源說道。
“蕭伯伯什麽事?”趙思源知道蕭魚比他父親年長後,也改口叫蕭魚蕭伯伯。
“關於資助你的事。”
“蕭伯伯您說,我聽著。”
“是這樣,我準備一直支助你到大學畢業,每年給你一萬元,不過你得寫個借條。”蕭魚說道。
“寫借條?”趙思源有些不解,其他人也不解,不知道蕭魚葫蘆裏賣的什麽藥。
本來資助貧困生,是一件慈善的事,但蕭魚這樣做,有點像在做生意,慈善的意味弱了不少,其實這是大家對蕭魚的誤解。
“對,寫借條。”蕭魚再次強調。
“為什麽?”蕭小魚心直口快,他不理解父親的行為,直接問了出來,蕭魚卻沒理他。
“蕭大哥,這借條讓我來替思源簽,作為父親,供他上學是我應盡的職責。”趙思源的父親,要替兒子簽借條。
“這事你別管,思源已經十六歲,他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他的事,隻能他自己承擔。”蕭魚對趙思源的父親說道。
“我簽!”趙思源答應簽借條,他想,隻要能讀完大學,找到好工作,還上蕭魚借給他的錢,也不是什麽難事。
“好小子,將來一定有出息。”蕭魚輕拍趙思源的後背說道。
然後,蕭魚拿出借條,借條的大意是蕭魚借給趙思源多少錢,供他上學,在他大學畢業後,賺到了錢,要如數奉還。
二人簽好字,蓋了手印,還真像那麽回事。
簽完借條,蕭魚一家與趙家人告別,上了車,踏上返家的路程。
車開出村後,蕭小魚終於忍不住,問出了心中的疑問。
“爸,您為什麽一定要思源哥簽借條?”
“你猜猜。”蕭魚故做神秘。
“猜不到。”蕭小魚說道。
“快說,別賣關子,我也想知道。”梅映雪催促。
“讓他簽借條,隻是為了給他點壓力,督促他努力學習。”蕭魚說道。
“這能督促他努力學習?”梅映雪表示懷疑。
“能不能,我也不敢說,但我這樣做的目的,確實是為督促他努力學習。”蕭魚說道。
“應該能,他們家的條件不好,他想上學本就困難,現在有錢上學,他應該會好好學習。”蕭小魚的分析還算理性。
“我也是這樣想的,簽借條,是想告訴他,這錢不是白花的,今後是要還的。讓他知道,花這個錢也不容易,他才不會亂花錢,才會想學成之後,怎麽還上這個錢。”蕭魚說出簽借條的真實想法。
“資助個學生,你還想那麽遠,你是不是把趙思源也當成了你兒子?”梅映雪問道。
“我把資助的每一個學生,都當成我兒子,我資助他們,是希望他們成才,不是告訴他們,隻要賣賣慘就能予取予求。”
“爸,原來您讓思源哥簽借條,是想告訴他,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一切都需要他自己去努力?”蕭小魚窮盡智慧,去猜測父親內心真實的想法,這對他的成長大有好處。
“這是其中之一,隻有讓他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才會努力去奮鬥、拚搏,才會真正成才,才不違背我支助他的初衷。”蕭魚說道。
“這隻是其中之一,還有其他的目的?”蕭小魚問道。
“對,你接著猜。”
“你就不能不賣關子?”梅映雪報怨。
蕭魚不說話,隻是報以一笑。
“我明白了,爸,您想的可真深遠。”蕭小魚不得不佩服父親,讓趙思源簽借條的睿智。
“你明白什麽?說來聽聽。”
“你讓思源哥簽借條,他以後學有所成,找到好工作,還上錢是很容易的事。他還了錢,您又可以拿這些錢去支助別的學生,讓這個愛心接力,傳遞下去。”
這小子還真不簡單,他所猜的,正是蕭魚想的。
“你猜的沒錯,我也是這麽想的,現在我解決他的燃眉之急,等他成才了,可以幫我解決別人的燃眉之急。”蕭魚說道。
“要是他還不上呢?”蕭小魚問道。
“這個借條的目的,本就隻是督促他變得優秀,而不是一定要他還,他要真還不上,我也不會逼他。”蕭魚說道。
“我總結一下,爸,您讓思源哥簽借條的目的,不外三個。第一,讓他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第二,希望被資助的學生成才,將愛心傳遞下去;第三,不想慣出被資助學生,隻會伸手索取的壞毛病。”
“咦,你不錯,領悟如此透徹。”梅映雪誇兒子,就算是她,也沒猜到蕭魚的三個目的。
“其實還有一個目的。”蕭魚說道。
“讓我猜猜。”蕭小魚主動提出要猜。
“好,你猜。”
“如果我沒猜錯的,爸,您最後一個目的,與孔子批評他學生差不多。”
“說來聽聽。”
“孔子是魯國人,當時魯國國君,下了一道旨意,隻要魯國的百姓,拿錢從別的國家贖回一個,在國外做奴隸的魯國人,定有重賞。孔子有個弟子,家中十分有錢,從國外贖回不少奴隸,卻從不去找國君領賞。孔子知道此事後,批評了他,說他隻救人不領賞的行為,隻是看上去高尚,實則愚蠢,坑害了不少魯人。弟子不解,問孔子,說做人要品格高尚,是孔子教的,他現在救人不圖回報,不正是品德高尚的表現,為什麽不對。孔子告訴他,他救人是對的,不領賞不對,他家裏有錢,不領賞錢,也不會有多大影響。但是他這種不領賞的行為,一旦被人歌頌,其餘魯人,在國外遇到為奴的同胞就不敢救了,拿錢救人,去領賞,怕被人嘲笑,不去領賞,又入不敷出,影響生計。這樣的後果是,很多魯人,見到同胞受難,也不敢出手相助,他們承擔不起救助的後果。弟子聽後十分慚愧,從此以後,救了人,都會大張旗鼓去找國君領賞。”
“領賞的智慧!老夫子,不愧是偉大的先哲。”蕭魚聽完兒子的故事,一聲感慨。
“您讓思源哥簽借條的智慧,也不輸孔老夫子。”
“索取的智慧,很難被凡俗之人理解,你小子不簡單,有子若此,我蕭魚此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