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茶癡
字數:3785 加入書籤
蘑菇宴自然能做,明晚吧,白天的事情有些多。廚子叔也沒多想,直接答應下來。
這時候廚子叔的徒弟將糕點和茶水端上來。
香氣襲來,幾人渾身一震,微醺的酒氣頓時消散。
這是宋種一號?熟悉的茶香讓鴻賓的精神力全部集中到那絲絲縷縷的水汽上。
鴻賓對於茶或者咖啡並不排斥,但茶水對於他來說還是家鄉的味道最好。
宋種自然是他的心頭好,茶水天然黃桅子花蜜香濃鬱持久,湯色橙黃明亮,滋味濃醇爽口,蜜味顯,回甘力強,極耐衝泡,有高山老樅之特韻。
你先嚐嚐。白洋不置可否,似是沒有否認。
嗯?鴻賓看向白洋,但他麵色如常,看不出任何端倪。
鴻賓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茶香立即充盈了唇齒。略微回憶,他立刻發現了與宋種的不同,不僅僅有黃梔子的蜜香,還有芝蘭香白玉蘭香丹桂蜜香。滋味不僅僅醇厚爽口,還有一絲絲細膩潤滑,帶有青甘蔗的清爽,在回甘中縈繞。
香氣充盈的茶水立刻征服了鴻賓,他不得不承認這茶水比起家鄉的宋種更出色。
茶香濃鬱,果然是好茶。鴻賓出口讚歎。這茶似乎與宋種頗為相似,不知道有什麽淵源?
它應該算是宋種的姨媽吧,與1928年枯死的那株宋茶同出一源。白洋略微斟酌了一下說道。
康熙五年,我的一位先祖遊曆到潮汕地區,品嚐過宋茶之後不禁擊節讚歎,千方百計的從當地農民手中購得,花了大力氣才移植到寨子裏。
好家夥,真相了,怪不得滋味如此高妙,原來是千年古茶樹啊。在潮汕,宋種一號近千年來經曆了無數滄桑,產量已大不如前。每年約麽隻有一斤的產量,剛一上市就會被搶購一空,百萬元的價格也阻擋不了土豪們的熱情,鴻賓就是其中之一。
去年,他曾購得一兩,一直珍而重之,即使老婆也不讓碰。沒想到今天卻碰到了真正的宋茶,品茗之後,頗有種眼前有景道不得的惆悵。
一杯茶水下肚,今天他也做了一次牛嚼牡丹的醃臢事。盯著桌上的茶壺,少喝一杯豈不是虧損了一個億?
白洋在侃侃而談地的時候,發現鴻賓盯著茶壺的眼睛都閃爍著藍光。
鴻大師,一壺茶而已,您用不著這個表情吧。白洋不禁苦笑,這位大廚也是性情中人啊。
白洋,你可能不知道鴻賓是潮汕人,你說宋茶他可就不困了,風靡全國的功夫茶可是從他們那裏興起的,據說與宋茶有關。陳春華見鴻賓的樣子,老臉也是一熱,隻能出言解釋道。
嗐,我當是什麽事呢?鴻大師,這事我做主,送你一兩。白洋不禁莞爾。
真的?鴻賓的目光瞬間看向了白洋,臉上激動的有些潮紅。
雖然宋茶樹老了,但每年茶葉的產量也有兩三斤,給你一兩不算什麽。
說完,白洋覺得喉嚨有些發澀,正準備拿起茶壺為自己斟上一杯,沒想到卻摸了空。
詫異間,白洋抬頭正看到鴻賓正警惕地盯著他。
陳春華廚子叔也覺察到了這邊的異樣,看著鴻賓手中的茶壺麵露古怪。
那個鴻賓這時候意識到緊張的過分了,急忙將手中的茶壺放下,不住地尷尬訕笑。
沒想到鴻大師這麽著急,一兩茶葉而已。說著白洋長身而起。大家稍等,我去去就來。
看著白洋離去的身影,鴻賓張了張嘴巴卻沒有開口,生怕白洋會順勢回來。
老鴻,你呀陳春華無奈地搖了搖頭,不過想到鴻賓嗜茶如命的性子,隨即也釋然了。
這老小子從自己手裏可順走了不少好茶。
鴻大師,您用不著緊張,寨子裏的名茶不少,除了幾樣產量太低的,像宋茶這樣的茶葉並不稀罕,60年代的時候,有知青來到寨子,給不少茶樹做了扡插,如今宋茶的二代樹也有不少。廚子叔在旁邊打著圓場。
鴻賓聽著廚子叔的解釋,心裏更慚愧了,卻低頭緊盯著茶壺。
廚子叔無奈,走出房門重新沏了壺茶。
不過,他換了一種茶水,生怕又被鴻賓抓在手裏。
小陳鴻大師,來嚐嚐,平時我都舍不得喝。廚子叔將幾人的茶杯又換了。
茶葉金貴,廚子叔自然講究一些。
隨著澄澈如秋水的茶水注入茶杯,一縷清香嫋嫋而來,撩撥的心弦,飄飄然不知其所止。恍若清風徐來,伊人飄渺,又悵然若失。
暗香微透窗紗,是池中藕花。
飄渺的蘭香,讓護犢子的鴻賓都放下了他手中的茶壺,目光向清澈的茶杯看去。
老鴻,喝你的宋茶吧,這茶水可沒你的份。陳春華搶先一步,將第一杯茶水端到自己身前,對著鴻賓打趣。
陳春華輕輕吸了吸鼻子,頓覺蘭室生香,不絕如縷,腋下清風習習,若美人之繾綣,明月之詩,窈窕之章,一抹驚豔的輕綠,扶搖直上,吹動了無數的芳華。
這香氣澄澈飄渺啊。陳春華覺得自己的精神都輕鬆了幾分。
陳春華忍不住輕掇一小口,津液暗生,消散了紛紛擾擾的倦意,滌清了無數的凡塵,君子如玉。
潤澤了幹澀的喉嚨,熨帖了腸胃,絲絲縷縷的香氣,在唇齒間徘徊,心緒莫名的悵然若失,飛雪拂了又滿。
好茶真是好茶啊。眼睛微眯,陳春華忍不住連連讚歎。
好茶,當然是好茶,一年就那麽兩小塊茶餅,加起來一兩都不到,廚子叔著緊著呢。白洋這時候從門外走進來,笑著接口說道。
嗯?陳春華神色微動,這又是什麽神仙茶葉。
宋代,閩地的轉運使可是用這玩意兒升官的。白洋沒有直接回答,隻是提到了閩地的轉運使。
說茶文化,鴻賓可就不困了,作為茶文化發源地的潮汕人,對於茶文化的名人軼事可謂是如數家珍。
丁謂?蔡襄?還是鄭可簡?這幾人都是因茶升官的,不過最出名的還是鄭可簡了。鴻賓想到這裏,激動地脖子都紅了。
這不會是龍園勝雪吧。鴻賓說話的聲音都在顫抖。
龍園勝雪風靡整個宋朝,雖然在元代有所衰落,但到了明代又恢複了生機。
不過朱元璋因為太過靡費,勞民傷財,下令終止了龍園勝雪的製作,最終一代名茶竟成了絕響。
近年來,在閩地有不少人表示自己恢複了龍園勝雪的製作。隻不過做龍園勝雪的北苑禦茶樹早已煙消雲散,遺留下來的典籍殘缺不全,如何能重新恢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