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剿匪

字數:3083   加入書籤

A+A-


    金秋時節,嵩山腳下新立的“濟民堂“飄出藥香。覺遲挽起袖口熬製祛寒膏,青石板上曬著的除了藥材,還有明遠剛從山下帶回的民情手劄——某頁朱砂圈著“洛河決堤“四字,旁邊綴著枚幹癟的麥穗。
    “朝廷的整頓文書到了。“君寶抖開黃絹,目光掃過“各門派需設流民粥棚““違禁兵器限期熔鑄農具“等條款,最後落在落款處的“戊酉“密印上——那是啞僧臨走前留給朝廷的暗記。明遠晃著腿坐在窗台上,新換的青布衣裳下,鎖骨疤痕被編成了護身符紅繩。
    “監寺招供時,提到嵩陽盟藏了批火藥在...“覺遲突然頓住,目光落在明遠腰間晃動的銅鈴——正是當日藏經閣簷角墜落的殘片。少年渾然不覺,正用炭筆在牆上畫地圖:“從這裏到洛河災區,走後山密道能省三天腳程。“
    暮色浸染時,濟民堂來了位不速之客。灰衣人遞上油紙包便消失在炊煙裏,君寶打開時,裏麵是半塊羊脂玉佩和封信箋,墨字力透紙背:“當年令堂為護賑災銀線索,碎玉為信。今嵩陽盟餘孽未淨,望君...“
    “是啞師父的筆跡。“明遠湊過來,眼尖地看見玉佩內側刻著的“驚“字——與君寶那半塊“鴻“字嚴絲合縫。覺遲往火盆裏添了塊炭,火星濺在他新得的鐵戒上,那是朝廷欽賜的“濟民“令牌所化。
    “洛河的事,我明日帶一隊弟子去。“覺遲將祛寒膏裝進瓦罐,忽然想起啞僧最後一次現身時,曾往他藥爐裏撒了把蒲公英種子,“明遠,你負責聯絡各城丐幫,讓他們留意戴狼首巾的人。“
    月上中天時,君寶獨自登上鍾樓。新鑄的銅鍾上刻著密密麻麻的善款流向,某串數字旁用小刀刻了行小字:“每兩銀,可換三鬥粟。“他摸出拚合的玉佩,月光下,玉紋竟隱約映出嵩陽盟總壇的地形圖——正是母親當年用鮮血染紅的方位。
    “原來她從來不是逃兵。“君寶對著鍾聲喃喃。記憶裏母親臨終前染血的笑容,與啞僧留下的字條重疊:“二十年前,血滴子奉命追查賑災銀,你母親是我們的眼線。“
    山下忽然傳來梆子聲,是明遠與丐幫約定的暗號。覺遲的身影出現在階梯盡頭,袖中藏著剛收到的飛鴿傳書:“朝廷欲設武林監察司,望少林薦才。“兩人相視而笑,鍾鳴裏,濟民堂的燈籠次第亮起,像撒在夜色裏的星子。
    明遠的腳步聲從後山傳來,懷裏抱著個受傷的小叫花子。孩子攥著塊發黴的餅子,卻死活不肯鬆開手裏的撥浪鼓——鼓麵畫著的,正是嵩陽盟的狼首圖騰。
    “看來餘孽還在玩火。“覺遲用銀針挑開鼓麵,掉出卷細如發絲的密信,上麵赫然寫著“冬至,洛河渡口“。君寶摸出拚好的玉佩,觸到內側凸起的小點——連成線後,竟是洛河下遊的火藥庫坐標。
    “啞師父說,江湖不是棋盤。“明遠替孩子包紮好傷口,往他兜裏塞了塊蜜糕,“是該讓那些玩火的人,看看人間的燈火了。“
    雪粒開始飄落時,濟民堂的粥棚前排起長隊。覺遲往明遠手裏塞了包炒貨:“去把洛河的流民安置好,順便查查渡口的船運記錄。“少年咬著炒栗子跑遠,圍巾上的銅鈴碎響混著孩子們的笑聲,驚起簷角幾隻麻雀。
    君寶望著漫天飛雪,忽然想起藏經閣那卷《達摩易筋經》,如今扉頁的字已被無數雙手摸得發亮:“佛渡眾生,先渡人間煙火。“他握緊覺遲遞來的火把,火光裏,新修的密道入口刻著八個大字——“驚鴻一瞥,人間長明“。
    鍾鳴又起時,三千裏外的京城,某位黑衣人正將半塊玉佩嵌入暗格。格中整齊碼放著各地傳來的民情手劄,最上麵那頁朱砂批注:“少林濟民堂,可堪大用。“落款處,“戊酉“二字蓋著禦賜的朱砂印泥。
    雪落無聲,卻在人間踩出深深淺淺的路。而有些光,一旦亮起,就再不會熄滅。
    暮春的嵩山細雨如煙,君寶立在鷹嘴崖邊,望著雲霧中若隱若現的匪寨,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柳葉刀。覺遲和尚身披灰布僧袍,袈裟下藏著的戒刀泛著冷光,兩人身後三十名少林武僧已伏在鷹嘴崖兩側的鬆林裏,弓弦半張,箭頭裹著浸過桐油的麻布。
    “來了。“覺遲低喝一聲。
    山道上騰起滾滾煙塵,百餘名悍匪扛著刀槍蜂擁而至,為首的疤麵寨主提著潑風刀,踢開擋路的枯木:“那倆小崽子真敢來?“話音未落,前方探路的嘍囉突然踩中藤蔓——數十根碗口粗的原木從崖頂轟然滾下,在山道上砸出震天巨響。匪群頓時大亂,慘叫聲混著木頭碎裂聲此起彼伏。
    君寶反手抽出柳葉刀,刀光在雨幕中劃出半弧:“走!“
    二十名武僧從左側鬆林躍出,手中齊眉棍舞得虎虎生風,將退路截斷。覺遲僧袍翻飛,戒刀連劈帶掃,三名悍匪剛想舉刀抵擋,便被刀風震得虎口開裂。悍匪寨主驚覺中計,剛要調頭,卻見右側崖壁突然竄出十道身影,正是君寶帶著餘下武僧抄近路包抄。
    “放箭!“君寶暴喝。
    鬆林中騰起一片箭雨,裹著桐油的箭頭擦著明火紮進匪群,枯草瞬間燃起熊熊烈火。悍匪們被火牆逼得步步後退,又撞上少林武僧的棍陣,刀槍在雨中磕出火星,血水混著雨水在山道上蜿蜒成河。
    悍匪寨主咬碎鋼牙,揮刀劈開兩支箭,朝著君寶猛衝過來。覺遲斜刺裏殺出,戒刀與潑風刀重重相撞,火星濺在二人衣襟上,竟燒出幾個焦洞。君寶趁機欺身而上,柳葉刀如靈蛇出洞,劃破對方咽喉。
    寅時三刻,大火漸熄。君寶望著晨光中狼藉的戰場,用衣袖擦去刀上血跡。覺遲摘下僧帽扇風,額角青筋還在突突直跳:“那火攻之計雖妙,卻險些燒了半山鬆林。“
    “待事了,自當親向達摩院請罪。“君寶將刀收入鞘中,遠處山腳下傳來百姓的歡呼聲,混著晨鍾在山穀間回蕩。他望著東方漸白的天際,忽然想起師父圓寂前說的話:“佛渡世人,亦需金剛怒目。“
    雨停了,鬆針上的水珠滴落在焦土上,濺起細微的塵土。嵩山終於在曆經血戰後重歸寂靜,唯有鷹嘴崖下新添的墳塋,在初升的朝陽中默默訴說著這場蕩寇之戰。
    (本章完)
    喜歡武學宗師張三豐請大家收藏:()武學宗師張三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