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直麵

字數:3190   加入書籤

A+A-


    張君寶往爐中添了塊鬆脂,濃煙騰起時,丹房牆上映出兩人扭曲的影子。“洪武爺殺功臣,看似猜忌,實則是要斷了‘功高震主’的根。”道士用撥火棍挑起殘頁,“但他沒想到,殺盡了能臣,卻養肥了宦官;鎮住了江湖,卻讓朝堂爛到了根裏。”
    韓林正忽然想起泉州港那個帶著紅痣的少年,想起他眼裏燃燒的複仇之火。“現在江湖上都傳,我是來請張先生出山抗明的。”老叟苦笑,“他們不知道,您當年辭去應天府尹時,就已經看透了這朱家江山的氣數。”
    張君寶望著窗外的雲海,目光悠遠“貧道隻問你,那些被你親手處決的人裏,有沒有無辜者?”韓林正的手突然發抖,眼前閃過韓府叔父的臉,閃過地牢裏那個咬舌的婢女。爐火燒得更旺了,他卻覺得遍體生寒,那些年揮刀時濺在臉上的血,此刻都成了梗在喉間的冰。
    “有個少年,左腕有月牙形紅痣。”他從懷中掏出半片曼陀羅花瓣,“他說要去應天府,把《秘典》的內容刻在午門城牆上。”張君寶猛地轉身,道袍掃落了爐邊的《道德經》,露出裏麵夾著的一張黃紙——正是當年朱元璋求他“推演國運”的禦筆。
    “告訴他,別去。”道士撿起經書,指尖撫過“天地不仁”四字,“皇權如爐,民如薪柴。就算燒了那龍庭,也不過是換一爐新火。”韓林正抬頭,看見張君寶鬢角的白發,忽然想起朱元璋臨終前那雙渾濁的眼,那裏麵沒有帝王的威嚴,隻有困獸的絕望。
    山風卷著雪粒撲進窗來,吹滅了爐中炭火。韓林正摸著繡春刀的斷刃,想起秘窟裏那具缺首的禦像。原來真正的“斬龍”,從來不是用刀劈斷龍椅,而是讓世人看清,龍袍下裹著的,不過是具貪婪的凡人之軀。
    “張先生可會寫《大誥》?”他突然問。張君寶挑眉,老叟已掏出隨身攜帶的炭筆,在丹房牆上寫下大大的“民”字,“當年陛下讓臣背‘通匪’的鍋,卻沒算到,這天下的民怨,才是最鋒利的繡春刀。”
    道士看著牆上的字,忽然笑了。他揮袖掃去積雪,露出青石板上天然的紋路,竟像是條困在淺灘的龍。“明日隨貧道去采草藥吧。”張君寶拾起竹帚,“太和山的曼陀羅開得正好,可治外傷,亦可醒神——就像有些人,有些事,看著是毒,實則是藥。”
    韓林正望著滿山冰雪,忽然覺得掌心的鏽刀輕了些。遠處傳來隱約的山歌聲,唱的不是《鳳陽花鼓》,而是沿海漁民新編的調子“繡春刀,繡春刀,斬不了龍鱗,劈不開民牢”
    他知道,張君寶不會跟他下山,正如當年的徐達終究要咽下那碗毒鵝。但有些種子已經埋下,在太和山的雪下,在東海的浪裏,在每個看透皇權真相的人心裏。
    當暮色漫過紫霄宮時,韓林正摸出懷裏的殘頁,將它折成紙船。山風接過這葉扁舟,載著那些吃人的秘密,向山下飛去。而他和張君寶,一個提刀,一個執帚,站在這天地間的爐鼎旁,看著舊火將熄,新火待燃。
    第九章皇城燃新火
    應天府的元宵節比往日多了三分戒備。韓林正混在踩高蹺的隊伍裏,望著午門城牆上新增的錦衣衛弩手,掌心的鏽刀鞘擦過腰間的曼陀羅香囊——這是張君寶特製的迷藥,能讓三丈內的人昏睡三個時辰。
    “老丈可要糖畫?”賣糖人的少年抬頭,左腕紅痣在燈籠下格外醒目。韓林正看著他往糖漿裏混入細粉,那是太和山的醉仙草,與當年張院判的毒香同源卻無害。“記住,隻刻第三塊磚。”老叟低聲叮囑,目光掃過街角裝作賣元宵的緹騎。
    子時三刻,焰火照亮夜空。少年趁亂躍上城牆,懷裏的《秘典》殘頁被月光鍍成銀色。他摸出隨身帶的刻刀,剛要在第三塊城磚上落刀,忽然聽見身後傳來琴弦聲——那是幽冥教左使的“勾魂曲”,卻混著道家《清靜經》的吟誦。
    “小友當心!”韓林正的喝聲被箭雨掩蓋。三枚弩箭破空而來,卻在距少年三寸處突然轉向,釘進城磚發出金石之音。少年驚覺刻刀上竟纏著細如發絲的琴弦,順著線望去,隻見人群中站著個灰衣道士,正是張君寶座下弟子,手中拂塵正輕輕顫動。
    “速刻!”道士甩出三枚銅錢,分別擊中三個方向的火把。應天府瞬間陷入黑暗,唯有少年手中的刻刀閃著熒光——那是用太和山夜明石磨成的刃,專刻金石。當“煉藥”二字剛顯雛形,韓林正聽見東南方傳來熟悉的鎖子甲響,立刻擲出三枚曼陀羅鏢,正中帶隊緹騎的麻穴。
    “老東西果然沒死!”錦衣衛指揮使的聲音從暗影裏滲出,繡春刀劃出的冷光中,韓林正看見對方耳後的疤痕比五年前更深了。刀光相擊時,他故意露出左肋舊傷,引得對方攻向要害,卻在錯身時將醉仙粉吹進其麵門。
    少年終於刻完最後一筆,城磚上“君食民血”四個大字在焰火餘燼中泛著暗紅。他摸出懷裏的青銅鏡,鏡光映出正從角落趕來的禦林軍,卻發現鏡中自己的紅痣竟在發光——那是與秘窟石匣相同的感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跟我來!”韓林正扯斷少年腰帶,那上麵竟繡著淑妃的“雙鶴銜芝”紋。兩人躲進巷口的糖畫攤,老叟掀開案板,露出通往皇宮的地下水道——正是當年張院判地圖上的“龍脈”。少年觸到石壁上的曼陀羅刻痕,忽然想起張君寶臨走前的話“真正的火,不在刀光劍影,而在人心。”
    與此同時,太和山紫霄宮內,張君寶望著北鬥七星的鬥柄轉向。他取出當年朱元璋的《國運帖》,在“日月當空”四字旁添了句批注“日已偏西,月將東升。”道童捧著剛抄好的《太平經》進來,墨跡未幹的紙上,“均平”二字被朱砂圈了又圈。
    應天府的晨鍾響起時,韓林正看著染血的刻刀插進賣糖人擔子。少年摸著城磚上的字跡,發現每個筆畫都在吸收露水,漸漸顯出下麵的密文——那是用功臣血寫的《告天下書》,詳述朱元璋煉藥一事,落款是“泣血臣韓林正”。
    “他們會殺了你的。”少年攥著老叟的手,發現那掌心的繭子比五年前更厚了。韓林正望著漸漸亮起的皇宮飛簷,想起張君寶說的“新火”——或許不是推翻皇權,而是讓每個百姓都知道,龍椅上的人,也不過是需要吃喝拉撒的凡人。
    錦衣衛的搜捕聲漸近,老叟突然將鏽刀塞進少年懷裏“去東海,找那個刻著‘濟’字的島嶼。那裏埋著的不是兵器,是當年淑妃娘娘分給百姓的糧種。”少年愣住的瞬間,韓林正已大步走向街角的緹騎,曼陀羅香囊在晨風中輕輕晃動,像極了當年張院判灑出的硫磺。
    喜歡武學宗師張三豐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武學宗師張三豐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