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九六章 對決

字數:5768   加入書籤

A+A-


    長安堡的原駐防章京府前廳內,鴉雀無聲,祖克勇、張國淦、嚴省三等人神情嚴肅的等待著楊振的命令。
    “祖克勇!”
    “卑職在!”
    “你立刻號令你部騎兵,在長安堡以東五裏列陣準備迎戰來犯之敵!同時叫葛朝忠的那個重騎兵營,立刻從王大人屯一帶撤回來,加入第一線迎戰清虜行列!接戰之後能擋住多久就擋住多久,如有陷入敵人重圍的風險,我允許你們立刻撤回城下!”
    “卑職——遵命!”
    “張國淦!”
    “卑職在!”
    “你馬上傳令給火槍團營,還有張天寶,立刻在長安堡以東二裏附近,沿路兩側挖掘戰壕,將你團營火槍手與張天寶手下擲彈兵主力,部署在戰壕之中。若祖克勇所部兵馬抵擋不住,就由你們負責將來犯之敵攔在城東二裏之外。”
    “卑職明白!”
    “嚴省三!”
    “卑職在!”
    “你速歸河上,調動船隊往東沿著河岸一字排開,統統將炮口對準城東三到五裏內的道路方向,尤其是瀛洲號、樂浪號、鯨海號上的重炮務必調校好準頭!”
    “卑職明白!”
    在楊振的突發設想之中,河上重炮將在此戰之中發揮重要作用,甚至是一錘定音的作用,因此對嚴省三下達命令之後,楊振隨即環視在場諸將,又多說了幾句:
    “本都督命祖總兵率領麾下騎兵,往東迎戰來犯之敵,就是為了給你們調整部署,校正火炮,埋伏槍手和擲彈手製造機會贏得時間,你們絕對不能輕易浪費了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
    “卑職明白!”
    這一次,不僅嚴省三再次躬身領命,就連已經領命的張國淦、祖克勇,也再次抱拳躬身,表示明白其種種命令背後的計劃。
    就在眾人領了命令轉身要走的時候,楊珅和劉仲錦二人也聞訊匆匆趕來。
    楊振一見到他們進來,就立刻對他們說道:
    “你們來得正好。現有大批清虜騎兵從遼陽方向疾馳而來,你二人立刻回去指揮火炮團營,將方便使用的火炮調往城東城南,在張國淦、張天寶防線背後布置幾座炮陣。一等祖總兵他們騎兵撤回之後,你們要與火槍團營、擲彈兵團營將士一起迎戰來犯之敵!”
    “卑職遵命!”
    楊珅與劉仲錦二話不說,領了命令,然後與眾人快速退出,各自準備去了。
    而此時此刻,由於祖克勇手下哨探送回來的緊急軍報並未在第一時間禁止傳播,所以長安堡內外各處營地都是一片騷動不安。
    長安堡太小,並非所有征東軍右翼軍的將士都能安頓在城內。
    甚至大部分將士,包括祖克勇的金海東路兵馬,都是在城外臨時紮營。
    雖然大家都是金海鎮的軍隊,而且與清虜交手已經很多次了,照理不該有騷動不安的表現。
    但是曆數金海鎮與清虜大軍的交戰,實際上多數都是防守反擊的類型,眼下這種事起倉促的野外正麵對決,尤其是對方出動了兩萬來人的披甲騎兵,還真的是頭一回,確實由不得各路人馬心生慌亂。
    但是楊振的鎮定自若與胸有成竹,在關鍵時刻發揮了穩定軍心的重要作用。
    特別是其迅速果斷拿出來的應對之策,立刻平息了長安堡各路人馬當中的慌亂情緒。
    遇上這樣的事情,最怕的恰恰就是主帥的猶豫不決。
    一旦主帥患得患失,短時間內拿不出一個像樣的應對之策,那麽各路人馬很快就會從心生慌亂轉變為真正的營伍混亂。
    真要到了各路人馬陷入營伍混亂的境地,那麽不管你有多少人馬,就都難以再組織起來共同對敵了。
    那結果將會師一場悲劇。
    好在短暫的心生恐懼與慌亂之後,隨著楊振一條條命令的下達,征東軍右翼軍各大團營共同組成的戰爭機器,很快就運轉起來了。
    而當征東軍右翼軍各大團營快速投入到了緊張有序的備戰狀態之中以後,最先得到大批清虜披甲騎兵來犯的金海東路兵馬,也都穩住了心神。
    他們沒有攜帶重火器裝備,可是征東軍右翼軍有啊!
    而且楊振交給祖克勇和金海東路兵馬的任務,雖然看似極其危險,可是楊振也明確說了,一旦他們有陷入重圍的危險,允許他們撤出戰場,直接撤到征東軍右翼軍的兩道防線背後。
    有了楊振的這個允諾,金海東路兵馬率先迎戰看似相當危險,實則是有人給他們兜底的,說白了就是打得過就多頂一陣,打不過就盡快撤退,危險再大又能大到哪裏去呢?
    所以一時慌亂的軍心,很快就穩定了下來。
    雖然各部將士心中依然緊張和忐忑,可是命令既下,並沒有哪路人馬或者哪個營伍真的敢臨戰退縮。
    清虜來得很快。
    祖克勇剛剛收攏好麾下兵馬,抵達長安堡東五裏左右的預定位置,而他派出去叫回葛朝忠部的傳令兵也才剛剛渡河北上,清虜前鋒馬隊的身影以及他們掀起的煙塵,就出現在祖克勇的視野之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雖然此次此刻,不論在天時、地利或者人和方麵,都不是對自己最有利的場合,但是眼前這個場景,卻實實在在曾經無數次出現在他的夢境中。
    十多年前被圍大淩河,被迫跟著降虜,是他內心深處永遠揮之不去的夢魘。
    多少次午夜夢回,他都想堂堂正正地在沙場上與清虜正麵對決衝鋒一次,以洗刷掉那份恥辱,向所有人尤其是楊振麾下參加過盧象升巨鹿被圍之戰的那些人證明自己的骨氣。
    他知道那些人因為他出身祖家,在當年大淩河被圍之後形跡可疑,所以看不起他,不信任他。
    對此他確實百口莫辯,除了用行動剖白心跡,用行動證明自己,他也沒有別的辦法。
    而眼下,形勢雖然凶險,但也是證明他自己的最好機會。
    祖克勇騎坐在一批高大健壯的棗紅色高頭大馬上,往左右看看,自己的親兵隊個個屏著呼吸,神情緊張而又興奮。
    緊了緊下巴下的頭盔束帶,掂了掂斜插在馬腹右側裝具裏的那杆長槍,然後插回原處,又從馬腹左側取了一張強弓,試了試弦,而後沉聲說道:
    “記住了,第一輪拋射,第二輪直射,然後換長槍,硬撞過去!記住了,狹路相逢勇者勝,誰遲疑誰先死,誰怕死,誰必死!”
    說完了這些話,清虜馬隊也已經越來越近,轟隆隆的馬蹄聲已經清晰可聞。
    祖克勇深吸一口氣,隨即吹響了掛在脖子上的哨子,然後大喝一聲“走”,當先朝前衝出。
    一時間,尖銳側耳的哨音此起彼伏,留在太子河南岸的金海東路輕重騎兵,大約三千來人,緊隨祖克勇及其親兵身後,向前衝擊而去。
    騎兵需要速度,而要達到衝擊敵軍的速度,就需要相當一段距離的助跑。
    這一點,對於骨幹班底出身於“關寧鐵騎”的祖克勇麾下重騎兵營來說,他們一清二楚。
    就連那些屬於草原馬賊出身的大批輕騎兵們,也深知這一點。
    “都督,聽說葛朝忠部還沒趕到——”
    “怎麽,擔心你兄長了?”
    長安堡東南,在戰場之外的一道黃土嶺上,楊振在自己衛隊的保護之下,手舉千裏鏡,遠遠地觀察著東北方向的戰場形勢。
    他親眼看到了祖克勇一馬當前帶著麾下騎兵,撞向來犯清虜先頭馬隊的場麵。
    時至今日,祖克勇及其親信部將的利益,已經與楊振與金海鎮高度綁定了。
    楊振並不擔心他和他的麾下會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保留實力,或者出賣自己。
    而眼前的事實,也驗證了楊振的判斷。
    隻不過同樣跟在楊振身邊的祖克勇的親弟弟祖克祥,目睹其兄長親率金海東路兩營騎兵與大批清虜馬隊正麵對決的場麵,仍不免心驚肉跳。
    “卑職不敢,卑職隻是想,若是葛朝忠能及時趕來,金海東路騎兵在數量上就能與清虜的先頭馬隊相當了!”
    “無妨。我軍甲胄精良,士氣正盛,又是以逸待勞,眼下正是銳不可當的時候。而清虜先頭馬隊,一路疾馳幾十裏,長途奔襲而來,就算人人皆是精銳,其馬力也將耗盡,正所謂強弩之末,其勢不能穿魯縞也,你兄長當能逢凶化吉有驚無險!”
    祖克祥聽了這話,雖然點頭不語,但是翹首望向東北方的臉上,依舊神色緊張。
    楊振見狀,也沒再多說什麽。
    祖克祥小時候聽多了清虜各種可怕的傳聞,眼下又是其嫡親兄長親冒矢石,與清虜先鋒正麵對決,自是關心則亂。
    但是對楊振來說,今日的金海鎮各路軍隊早就不是幾年前的草創時期了。
    隨著金海鎮鋼鐵產能的連年增加,現而今不僅征東軍所用各種火器的產能與性能有了大幅度提升,就連金海鎮各路地方團營軍隊慣常所用的冷兵器,如槍頭、箭簇、腰刀、甲胄,也大多用上了精鋼。
    以前楊振麾下缺騎兵,尤其缺重騎兵,所以金海東路團營下轄的兩個重騎兵營,一直是楊振重點扶持和裝備的重騎兵營。
    本著好鋼要用到刀刃上的原則,對於金海鎮所產各種精鋼鍛造的冷兵器,楊振一貫都是可著祖克勇麾下的重騎兵營優先裝備,然後才輪到金海北金海中路和忠義軍各部。
    一方麵,固然是祖克勇在楊振軍中一直地位較高的原因。
    另一方麵,也是最重要的方麵,則是因為祖克勇麾下重騎兵班底出自聲威赫赫的“關寧鐵騎”,他們原本就有這方麵的根基。
    楊振把大批量精鋼鍛造的甲胄和各種性能大幅提升的冷兵器調撥給他們,除了順便收攏軍心之外,最重要的是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與此相應的是,楊振從鄧常春嘴裏了解到的清虜的情況,也讓他有底氣敢於將自己手裏為數不多的重騎兵營派上去與對方鐵騎硬碰硬。
    喜歡大明新命記請大家收藏:()大明新命記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