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世家底蘊
字數:2078 加入書籤
留地張氏兵書傳家,僅僅是在世家裏傳說,對於普通人,留候已經是四百年前的人了,劉氏子弟都能去賣草鞋,張氏僅僅三代就被削候的,當然更不行了,能出了張易這種天才,還是靠《弟子規》和《千字文》出名的。
賈詡最先跟的是祖茂,祖茂是張易的姐夫,也是得力大將,他覺得能力不過如此,真正強的隻是張易,而不是張氏怎麽樣,天下有名的世族裏,可沒有留地張氏。
張易命賈詡當密探首領,賈詡除了查外麵的消息,當然也會查內部隱患,結果就發現江東表麵繁華,內部卻是腐敗叢生,戰功赫赫的平東軍,腐敗最嚴重,等他深入細查後,才發現平東軍將領其實都姓張,很純的張氏私軍,從上到下的軍官都是張氏子弟。
既然被張易委以重任,賈詡見到平東軍這個龐然大物後,並沒有嚇得住手,腐敗可以不管,和外人勾結,損害江東的人必須要查清楚,怎麽處理,交給張易就行。
結果越查下去,賈詡越看不上張氏子弟,隨隨便便就被外人套出那麽多信息,平東軍將領都是爛泥扶不上牆。
他當時覺得,所謂平東隻是張氏子弟帶人在不毛之地上種莊稼,官都是張易瞎封的,那麽多人力物力堆上去,再有張易幫忙,和野人搶地盤虛報戰功,算什麽難事?
一直以來,賈詡都沒覺得張氏子弟有什麽了不起,打荊州時,賈詡事先知道,解決江夏會有四萬水師幫忙,襄陽這裏是誘餌,隻要黃家出兵襄陽了,水師就有出兵的借口。
賈詡以為水師是吳郡船廠的那些工人,那些人原來都是大漢北軍,送去船廠訓練一下船隻,就變成水師,以前沒提水師是為了方便偷襲。
結果三天攻陷江夏已經嚇人了,等江夏之戰結束,見到封賞名單後,賈詡徹底被震撼,水師四萬人,十幾個營將領清一色姓張,和平東軍一樣。
賈詡才明白水師也是張氏私軍,而且水師將領年紀比平東軍將領小一茬,明顯是平東軍將領的弟弟們組建的。
而且,他以為的混子軍隊平東軍並不簡單,隻用三個月,江夏這裏戰鬥結束,荊南三郡也結束了,平東軍三個營,一營一個郡,沒有要任何外援,從安南港跑過去就獨自解決了,事後移民過去,無論山越還是蠻人,都老老實實開始種地,整個安置過程沒有一點波折。
除了威名赫赫的鐵血營,坤字營算是賈詡見過的最強軍力,結果張氏居然有那麽多可以和坤字營抗衡的軍隊,那麽多可以和黃敘趙雲陳到等人比肩的將軍,才讓賈詡知道張氏真的不僅僅有張易。
兵書傳家四百年,張氏到底有多少戰將荒廢在田野裏,估計誰也說不清楚,可這能算損失嗎?能算浪費嗎?
大漢立國四百年,從來就不缺名將,而且名將大多沒有好下場。
張易培訓名將打天下,而不是帶著子弟打天下,不僅是因為大漢這裏的戰場太小了,容不下這麽多戰將,也是讓張氏避禍。
所以張易才大力發展海軍,就是要送張氏子弟出海找出路。
開發海島需要的不僅僅是戰鬥,還有管理,涉及方方麵麵,平東軍把會稽南方弄得很富裕,因為是給自己家族做事,不能算本事,因為管理得一塌糊塗,張易才會把漢中交給新一代子弟錘煉。
現在還求他們給張氏子弟更多的事情做,而不是給更多的官位。
說得這麽明顯了,郭嘉賈詡哪裏會不答應,他們都不缺人手,卻缺指揮官,既然張易要送子弟來軍情,地情學習,他們怎麽會不傾囊相授?
找張帥要人,當然是去荊州實地選拔,郭嘉和賈詡兩人都想見見水師將領,就聯袂去了江夏,找到張帥後,剛說明來意,張帥居然說:“好事啊,現在我們都嫌無聊呢,我也想去學習學習。”
手裏四萬大軍的統帥,居然想來參加情報人員,兩個城府都很深的人,都把剛喝到嘴裏的水噴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