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二章、一夜成城
字數:2898 加入書籤
詢問不出緣由的張繡,隻好作罷。
然而,在私下細細梳理,近期華雄的各種安排後,就覺得華雄根本沒有渡過渭水的打算。
比如從武都散關出發時,他叮囑過散關守將。
說什麽遲則一個月,快則半個月,他華雄就會回來。在他回來之前,關隘的城門,決不可打開!無論是誰來叫關。
張繡明白,他這是是斷絕了散關被詐開城門的可能。
但是很不能理解,這還沒出發呢,還不知道敵情如何呢,華雄怎麽就定下歸來的時間了呢?
另一個理由,則是如今的龜速行軍。
以這種速度過去,叛軍早就在渭水北岸戒備了。
華雄還有什麽辦法渡過渭水呢?
雖說冬季是枯水期,渭水的水位降低了不少,己方隻需做簡易浮橋,橫渡也不是什麽難事。但“兵半渡可擊”這種行軍大忌,他張繡不相信華雄會不懂!
退一步來說,渭水很長,尋找個隱秘之處渡河,讓叛軍來不及“半渡而擊”也有可能。
但羌騎來去如風,絕對會趕在華雄過河後立下營寨前到來,以騎兵的衝鋒之勢,漢軍能在北岸站穩腳跟嗎?
被逼回南岸還是好的。
就怕到時候,一大半的兵卒都被驅趕進渭水裏,做了魚鱉之食!
張繡滿腹疑惑不解。
但又不好屢屢去詢問華雄,索性趁著夜幕落營的時候,跑來段煨的軍帳,問出了疑惑和扔出了擔憂。
還加了一句請求,“段校尉,你算是狩元的長輩,要不去叮囑兩句?”
恩,他們都是武威人。
張繡的從父張濟,依著同郡人的關係,和段煨同僚多年來關係一直維護得不錯。
段煨對於他的請求,有些遲疑不決。
一方麵,是他對華雄如此行軍,也有些擔憂。
不渡過渭水,董卓提議的誘敵之策,是不可能奏效的。
因為無論西涼叛軍還是朝廷平叛大軍,都在渭水北岸呢!
華雄和他們若是一直流連在南岸,叛軍才不會理會。
另一方麵的考慮,則是和華雄那點香火情,他不想過多牽扯其中。
他畢竟已經是年齒四旬的人了。
以歲月沉澱出來的人情世故,讓他在心中斷定,華雄和董卓不會是一路人的。
董卓權欲甚重,常以恩義利益結交人,收為己用。
而華雄心誌甚高,不甘為人下,不可能甘願充當董卓的棋子。
這兩個人在短期間內,可以為共同的利益暫時和諧共處;一旦時間久了,絕對會爆出彼此性格上的衝突。
他段煨在董卓麾下任職多年,到時候不想因為這種破事,感受“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典故。
不過呢,張繡既然都親自跑來了,也得給個答複。
捏著胡須,思索了一陣,他就尋了個理由,“文常,你覺得華狩元的將略如何?”
呃
張繡當即無語。
他知道,段煨為何如此發問。
縱觀華雄這些年的戰績,都沒有吃過敗仗,而且還是常有出人意料之舉。
因而,段煨的潛台詞是在說:既然華雄素來有奇謀,此番行事詭異,應該也是有謀定而動。我們兩人身為副將,就不要去質疑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
說白了,就是該幹嘛,就幹嘛去!
別鹹吃蘿卜淡操心!
好嘛,張繡心中怏怏不快,卻也隻能拱手作別離去。
數日後,他們一行終於到了渭水南岸。
而讓張繡擔心的事情,也終於發生了:叛軍比他們更早抵達,就算隔著波光粼粼的水流,都能看見對麵叛軍來回戒備的遊騎斥候。
也就意味著,他們無法消無聲息的渡過渭水。
該死的!
張繡心中咒罵了句。
早在前去武都散關的時候,他就給從父張濟誇過海口,說此番隨著華雄誘敵,必然積累功勳再將官職提一提。
結果呢,別說立功了,連想渭水都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