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五五章、各有心思

字數:2132   加入書籤

A+A-


    冬十二月了。

    大漢天子劉宏有些喜憂參半。

    本來嘛,他懷著美好的希望,將年號改為了中平。理由是皇甫嵩徹底平定了冀州的黃巾之亂,讓他鬆了一口氣。

    覺得改個年號吉利些,也冀望著以後這種亂七八糟的煩心事,就不要再來了。

    不過呢,他很快就迎來了打臉:涼州羌人起兵作亂的消息,傳到雒陽了。

    雖然涼州刺史左昌在上表中說,就金城郡的湟中羌作亂而已,其他羌胡並沒有攻打郡縣的跡象,然而他還是有些不放心。

    畢竟西北羌亂,斷斷續續的,都有了上百年的曆史。

    但是呢,他現在無法做些什麽。

    為了供應討伐黃巾之亂的將士軍費,不僅賣官鬻爵的收入,就連他私人小金庫都掏光了。短時間內,他半個五銖錢都拿不出來。

    哎,希望左昌也能想皇甫嵩一樣,早日平叛吧!

    他隻能將希望寄托在了,那位花了千萬錢買到涼州刺史官職的人身上。

    無獨有偶,皇甫嵩這位名將心中也不好過。

    作為平定黃巾之亂中最耀眼的統帥,他的歡喜是再續了涼州三明之一、他叔父皇甫規的名聲,讓皇甫家的門楣在大漢如雷貫耳。

    然而,他的憂也是自己名聲太盛了。

    在攻滅冀州黃巾後,他上表天子請免除冀州一年田租,用來贍養饑民。天子劉宏聽從他的建議,然後冀州的黔首百姓作歌稱讚曰:“天下大亂兮市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賴得皇甫兮複安居。”

    這本來是好事,結果他賬下的幕僚,涼州名士閻忠突然勸說他把握機會,在人心所向的時候南麵稱製。

    嗯,稱製,是行使皇帝權力的意思。

    說白了,就是涼州人希望他自立。

    不管是以“清君側”為借口率兵殺回雒陽,還是自稱冀州伯或者回關中當秦王什麽鬼的。

    皇甫嵩沒有答應,而做出提議的閻忠,也棄官回鄉裏隱居了。

    他心中很不安,尤其是聽到了涼州叛亂再起的時候。

    所以呢,他也有了一個憂慮:天子劉宏不會調令他去平定羌人叛亂吧?

    他的麾下從年初到年末,跑遍了大漢好幾個州,早就師老兵疲了。再去征伐羌亂,恐怕力不從心,屆時戰事不順的話,不會被朝廷懷疑有貳心吧?

    他也隻能將希望,寄托在了別人身上:唉,希望涼州刺史左昌,能夠平定了吧.....

    與此同時,在漢陽郡的阿陽縣,太守蓋勳則是發出了一聲截然相反的憤慨難當:左昌豎子!羌亂不滅,皆汝之過也!

    好嘛,事情的理由,是他勸說左昌再一次被拒絕了。

    不是勸左昌將撈入口袋的軍費吐出來,對於這點蓋勳已經放棄了。他是勸說左昌在其位謀其責,出兵去救援金城郡。

    是的,北宮伯玉與李文侯率領叛軍退回金城郡,就和宋健瓜分了宋家的錢糧、土地與牧場。用這些財產招攬不少羌胡小部落,再度去攻打金城郡治所金城縣。

    而左昌這個刺史呢,卻當金城郡不在自己管轄範圍之內一樣,裝得什麽都不知道。

    結果呢,金城郡在沒有援兵之下,一部分兵卒覺得也許跟著北宮伯玉更有前途,便打開了城門迎接叛軍入城。導致太守陳懿被叛軍所殺,困在城內的涼州督軍從事邊允、涼州從事韓約被俘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