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五七章、汝乃旌旗

字數:2316   加入書籤

A+A-


    遊牧民族有個習慣。

    他們進犯農耕民族都會挑選在秋冬季節。

    一方麵,秋冬正好是中原地區的收獲季節,這個時候能搶的東西最多。

    另一方麵,是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決定。

    從天氣上來說,他們以及馬匹習慣於幹涼的天氣,秋冬季節的中原正適合他們活動。而且戰馬在這個時候,積累了大半年膘肥體壯,狀態最好。

    從勞作習慣來說,是在秋冬季節,大量精壯漢子閑下來了。這個時候冬季的草原已經是白茫茫一片,沒必要再逐水草而居,而是收好了牧草找個風雪小點的地方貓冬。

    總的來說,就是遊牧民秋冬季節南下,能有效利用他們馬力,人力以及天氣上的優勢,能搶到東西就是非常賺。如果不出來,那馬匹的良好狀態以及勞動力上的充裕,就白白浪費在冬季營地裏。

    所以他們這種劫掠行動,有一個很形象的叫法:打穀草。

    涼州的羌胡部落,雖然絕大部分都進入了半農耕社會,然而打穀草的時節也保留了下來。

    是故,韓遂主力以羌胡為主的邊叛軍章與,解了冀縣之圍率軍離去,並沒有去圍攻其他郡縣,而是回去金城郡休整了。

    但上至朝廷百官下至冀縣百姓都知道,他們再度來襲的時間不會太久。

    所以呢,防禦的布局也在展開。

    不過可惜了,天子劉宏做出的調度,讓涼州官民大失所望。

    首先,他直接以貪墨的罪名,將左昌免職征調回洛陽,換了宋梟為接任涼州刺史。

    這個不知道有沒有花錢買官的人,剛到任就讓人掉了一地的下巴。他麵對羌亂大起、整個涼州都烽火遍地的局麵,做出的應對策略是教化!

    對,教化!

    他覺得涼州屢屢叛亂,是因為胡漢雜居的邊陲之地,人們很少學習儒學經典。所以他想讓涼州人每家每戶都來抄寫《孝經》,讓黔首百姓們懂得道義之理。

    這個想法剛出來,所有人都驚呆了。

    不是覺得《孝經》不好,而是覺得宋梟的腦子有問題。

    別的不說,整個涼州識文斷字的人都不到十分之一,怎麽可能家家戶戶抄書?就算他們能抄,抄書的竹簡與筆墨誰來提供?

    難道連飯都吃不飽的黔首百姓,還會有餘錢去買不成!

    再說了,涼州叛亂是羌人為主!

    就算有漢家黔首百姓參與,也幾乎都是被脅迫進去的!讓沒有參與叛亂的百姓抄《孝經》,怎麽去感化叛亂的羌人?

    意念隔空能傳遞嗎!?

    儒家經典《孝經》,是鬼神術的咒語嗎!?

    就連剛剛被剿滅的黃巾,其領袖張角給人治病的時候,都知道讓百姓喝下燒符水呢!堂堂大漢朝的封疆大吏,危難之際接過職權的人,竟然如此“可愛”嗎?

    當即,蓋勳就狠狠的懟了回去。

    當然了,能想出這樣法子平亂的宋梟,是不可能聽的。

    然後呢,他給朝廷洋洋灑灑的平叛上表,是被天子下詔令責問。這個詔令是楊雍帶來的,他也是來接替宋梟位置的。

    嗯,這個人還算靠譜。至少知道自己將大小事務都和蓋勳一起商量著來。

    而天子另一個舉措,是起複了夏育。

    任命為護羌校尉,駐守在右扶風的畜官。

    這個決定,看起來是不錯的。畢竟夏育跟隨故太尉段熲的平定東西羌叛亂,堪稱是如今大漢朝最熟悉羌人作戰方式的人。

    但是呢,天子劉宏就給了個名號,半個五銖錢都沒有給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