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七四章、本末倒置
字數:2276 加入書籤
大漢朝現在的天子劉宏,身上有許多標簽。
比如荒淫、親小人遠賢臣、貪財等等不好的名聲,但是朝中百官也都承認一點:那就是天子很聰慧。
所以夏育在得知皇甫嵩被貶職後,不得不去思考天子此舉背後的意義。
皇甫嵩與董卓的人馬加起來,不過約摸六萬。麵對十數萬羌騎叛軍,堅守著城池不被攻陷,遏製出叛軍劫掠關中三輔,這種成果怎麽能變成了無功呢?
夏育不相信,整個朝廷百官都是傻子。
但天子還是下了貶職的詔令,所以隻有一種解釋。
天子劉宏覺得,皇甫嵩在朝野中的威望太高了。
去年的黃巾之亂他轉戰數州,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平定的。如今若是再平定羌亂,會不會被麾下將士慫恿做出什麽來呢?
畢竟冀州如今還在傳唱著,稱讚他的歌謠呢!
畢竟如今在關中平叛的將領,籍貫幾乎都是西涼人!
雖然安定皇甫家,世代都對大漢朝忠心耿耿。但是在從帝王心術中,忠不忠心並不是被猜忌唯一標準,還在於有沒有謀逆的實力。
將危險泯滅在萌芽中,不是應該的嗎?
剛好,被任命為車騎將軍的張溫,終於帶著其他兵馬到了美陽。他是荊州南陽人,不會得到西涼驕兵悍卒的擁護,就可以避免了這個問題。
是故,夏育終於想通了一些事。
比如為什麽之前朝廷就給了他護羌校尉的官職,卻半個兵卒都沒有調遣給他。
比如他覺得早一日辭掉官職,對自己和華雄都是好事。
他是因戰事而傷殘的,朝廷看在這個情分上會給他一個體麵的歸宿。而華雄是借著自己徒兒的名頭,才被皇甫嵩任命為臨時軍候的,並不屬於朝廷的編製。
張溫要是不認賬,也是情理之中。
不過呢,若是夏育辭掉官職後,張溫從人情世故上出發,說不定就會繼續任用華雄了。
做個順手人情嘛!
都是在仕途摸爬滾打的人,對這種事早就無師自通。
事情也正如夏育所預料的方向發展。
他以傷殘和老邁上表請辭去護羌校尉,朝廷的允許詔書很快就到了。不光說了一堆誇獎的話語,還很難得的念起了以往功績,給了他一個關內侯的榮譽身份。
嗯,夏育在十幾年就因功封了侯,還是有食邑那種。
如今的關內侯,相當於變相的補償吧。
夏育對此很感恩,這個結果對他來說,已經是一個很好的身後名了。
不過呢,華雄卻辜負他一番好意!
這個豎子竟然不和他商量一番,就擅自主張拒絕了張溫的繼續任用的將令,說什麽要送自己回鄉裏。
理由聽起來,好像挺溫馨的。
但這不是夏育想要的結果。他還指望著華雄能在戰場打拚出名號來,給他臉上添光呢!
怎麽能錯過了這次平亂的機會呢?
“先生,雄是覺得留在此地,充其量不過在留在城內維護治安。”
麵對夏育的大發雷霆,華雄拱手解釋自己的理由,“車騎將軍畢竟不是皇甫將軍,他不會讓雄領軍出去作戰的。”
夏育聽完了以後,就沉默了一陣。
他知道華雄說得是事實,張溫不會重用的。他不是皇甫嵩,不會念在“涼州三明”的情分上對華雄照顧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