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零八三章、以戰養戰
字數:2419 加入書籤
如果一個木桶,所用的木板長短不一。
那麽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決於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是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隻要稍微一提,所有人都會恍然大悟。
華雄就是用了這個道理,來說自己覺得漢室到了“不破不立”的時刻。
大漢最長的那塊木板,是積威四百年的深入人心;最短那塊木板則是“富者阡陌郡縣相連、窮者無立錐之地”。
缺乏耕田的黔首百姓,也意味著家中沒有存糧。
一旦遭逢天災人禍,他們就得為了活著,踏上不歸路。
比如去年的黃巾之亂。
除了少數人想借此機會,成為人上人之外,絕大部分黔首將黃巾裹在頭上,不過是為了能活下去。
但,可惜了。
大漢天子並沒有去思考,黃巾之亂背後的意義。
他在黃巾軍主力被皇甫嵩剿滅後,第一時間開始了,為了自己的私房錢橫征暴斂。一步步將四百年威嚴,都給透支掉。
然後,變成弊病積重難返!
最終,局勢演變成為不破不立!
華雄一邊說著,一邊搖著頭感慨。麵目神情滄桑得,不像個未及弱冠的年輕人。
就是感慨完了,接下來的話就變得野心勃勃,“閻先生,雄就是黔首出身,所以雄知道他們要什麽,也知道怎麽得到他們的擁護。”
閻忠聽完了以後,就陷入了好久的沉默。
不是覺得華雄說得不對,而是華雄和他的出發點不一樣,看事情切入的角度不一樣。
他是士人,家中是大族。
他慫恿皇甫嵩麵南稱製,是從上到下的順推,打算直接踹開劉姓漢室,換個人來整頓時弊,類似於換湯不換藥。
而華雄的看法是從下到上的逆推,打破不斷製造弊病的基礎,將一切重新洗牌。
如果將漢室比喻成為一艘漏水的船,閻忠的想法,是將換優秀的船長與舵手,避免這艘船不再磕磕碰碰添加新的漏水點,讓這艘船有修補的時間。
而華雄是建議將這艘船拆了,再去打造新的。
以成事簡易而言,閻忠的做法更省力。
若是以效果來論,則是華雄的做法更徹底。
“狩元,你是覺得破而後立,就能解決土地兼並,長治久安嗎?”
閻忠還開始開口了,帶著很不確定的語氣。
也讓華雄搖頭苦笑。
從古至今,都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財富與土地集中少數人手中,這種問題曆朝曆代,沒有誰能真正解決過。
伴著舊勳貴泯滅的,永遠是新勳貴的崛起。然後隨著時間的流逝,新勳貴就慢慢變成了,舊的!
周而複始,不斷輪回。
“閻先生,我也解決不了,這是無法根治的問題。窮者思富,富而思貴,都是人之常情,是本質。我又怎麽能解決呢?不過,我的做法能暫時緩解。”
閻忠終於露出了笑容。
他也是智者,當然也能看到這種本質。
若是華雄一口就大言不慚說自己能解決,他就直接將這個豎子給轟出去了。與其去好高騖遠,還不如用時間去看看書撫撫琴什麽的,不是更好嗎?
“善!”
他讚許的點了點頭,也不再糾結這個問題,而是問出華雄一直期待著的話題,“狩元,你費了那麽多唇舌,是想讓我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