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三章、大風起兮

字數:2203   加入書籤

A+A-


    公元187年,中平四年,緩緩而來。

    隨之而來的,還有一個震驚整個西涼的消息。

    叛軍內訌了。

    韓遂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暗中培養親信和拉攏其他種羌部落,發動了兵變,殺死了首倡叛亂的北宮伯玉和李文侯,連叛軍名義上的大首領邊章也殺了。

    將之前有許多聲音的叛軍陣營,變成了自己獨掌大權。

    當然了,這種做法,還是激起了不少人寒心的。

    湟中羌的部眾,在首領被殺了以後,就突圍往世代繁衍的地方而歸,不再聽從韓遂的命令。

    而和北宮伯玉關係很不錯的宋健,則是率領部眾回到了抱罕。

    自稱為“河首平漢王”,置丞相百官,過上了土皇帝的日子,隻用名義來參與叛亂。

    不過呢,這對韓遂來說,一切都值得的。

    湟中羌就幾千騎,回去就回去了,無傷大雅,也沒有必要擔心他們膽敢起兵來為首領報仇。

    至於宋健嘛,既然稱了王,就會變成朝廷首個要滅掉的目標。間接的吸引了大漢將士的兵力,和留在金城郡也沒什麽區別。

    這不,耿鄙知道宋健稱王了以後,就勒令隴西太守李相如率兵去滅了;同時也讓敦煌、酒泉和武威三郡太守,整軍備戰,配合他自己的大軍,從金城郡的後方發起襲擊。

    是的,耿鄙打算趁著叛逆內訌的時候,大舉進攻。

    他覺得這樣的機會,是老天爺賜予的,錯過了可就不再有了。

    好吧,從戰略層次上來說,是這樣的沒錯。

    但是從實際情況上來說,他這是盲目自大的魯莽行事,想將朝廷在西涼的最後一絲元氣,也給揮霍了。

    涼州本來就是民生凋敝之地,連續幾年的戰亂,加上耿鄙的大肆擴軍征調錢糧,早就讓黔首百姓苦不堪言。如今耿鄙不思先安定人心,反正想在春耕即將到來的時節,大舉征調民夫運送輜重配合作戰,這不是將百姓往死路上逼嗎?

    更何況,他寵信的治中從事程球,趁著備戰的名義巧立名目貪墨剝削,連軍中將士都有了怨言。

    民心不附、軍心不穩,這樣的情勢還想著去征戰?

    去找死還差不多!

    傅燮,這位當年在皇甫嵩軍中從討黃巾,立下無數軍功的人,就是個明白人。

    他以這些理由,勸說耿鄙放棄大規模軍事討伐的舉動。

    覺得應該繼續保持著小規模作戰為主,讓他從去年開始屯田、安撫人心的措舉有成效了,再訓練兵卒去征戰。

    從戰略層次上說,叛軍能內訌一次,就能內訌第二次!

    應該示敵以弱,讓叛軍覺得官府沒有威脅,繼續肆無忌憚的爭權奪利去。等他們內耗得差不多了,就能一戰而定。

    而且,現在貿然發大兵去討伐,反而會幫了叛軍一把!

    叛軍在生死存亡的關頭,絕對會拋棄爭權奪利的心思,重新團結起來一致對外!

    不得不說,傅燮的分析十分到位。

    就是可惜了,遇上了耿鄙,就是對牛彈琴。

    耿鄙要是能聽信人言,當初蓋勳就不會憤然棄官隱居了。

    他直接無視了傅燮的金玉良言,一意孤行用刺史府發出了州令,給各郡縣攤派征戰所需的糧秣和必須湊齊服徭役的民夫。

    還是限時完成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