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我輩中人

字數:2419   加入書籤

A+A-


    大戶人家出身的,言辭鋒芒都不會太差。

    尹奉就是如此。

    麵對華雄的問話,他就笑著反問了句,“華司馬以縣令之職,尚且膽敢孤軍而去,我不過一介布衣,又有什麽好猶豫的?”

    這個回答,讓華雄大笑開懷。

    原本他看似善意的提醒,就是另有禪機,是在試探尹奉為人的意思。

    如果尹奉聽從了自己的提議,就證明他是那種審時度勢的人,已經形成了以利益為行事標準的價值觀。

    這種人可以用,但不能引為心腹、委以重任。

    因為今天他可以為了利益跟隨自己,明日也可以為了利益,轉手就將自己給賣了。

    退一萬步來說,既然沒有共同患難的勇氣,又怎麽能一起享受勝利的果實呢?

    但如果尹奉沒有退縮,那就是可以將背後放心托付的人!

    都舍命相隨了,又有什麽好懷疑的呢?

    馬上的,華雄就將自己麾下分為了三部。

    先將三百羌騎調撥給杜縣尉統領,讓他湊足了五百之數,充當獨立作戰的前部。以後打探地形、敵情和衝陣包抄等髒活累活,都是他的了。

    對此,杜縣尉十分滿意。

    在他的腦海裏,閑時大口喝酒吃肉,戰時衝鋒陷陣勇往直前,就是完美的人生。

    薑敘和尹奉,則是充當了華雄這個別部司馬的左右督。

    薑敘掌騎,統領其餘的四百羌騎;尹奉掌步卒,統領自己帶過來的兩百人和原先以魏武卒方式訓練的一百部曲。

    這個安排,薑敘倒覺得沒什麽奇怪,而尹奉就挺感慨的。

    其一,是感慨華雄的心細如發。

    他帶過來的人,是家中僮客和遊俠兒組成。這些人既然淪為大戶的附庸,也意味著出身貧困,和沒有戰馬練習騎射功夫,隻能充當步卒。而有了已經訓練好久的一百部曲加入,就能“以老帶新”的方式,讓這些人迅速成長起來。

    其二,是感慨華雄的厚望。

    西涼雖然以騎兵稱雄,但騎兵的優勢是野戰,攻城守城都得依托步卒。也就是說,在此番前往牧苑之行,華雄將營寨的防禦提前托付給了他。

    從表麵上看著,好像尹奉被當成了打雜的。

    其實不然。當年高皇帝劉邦定鼎天下後,論臣下之功,以留守後方的蕭何為第一。而不是身被七十創、攻城略地最多的平陽侯曹參。

    畢竟沒有了後方的錢糧補給,外出征戰的將士就成了無根之萍。

    所以呢,尹奉在努力融入的過程中,心頭上也在想著:好像薑敘的家人已經開始遷去西縣躲避戰亂了,自己要不要也給家裏提提呢?

    從冀縣到平襄城,也沒多遠。

    當華雄隊伍的腳步,剛剛離開顯親縣的地界,馬騰就得到了消息。還帶著十幾個部曲,出來迎接了。

    踏上仕途一年多的他,沒有被蠅營狗苟給腐蝕,依然保留著豪邁的性格。

    戰馬離華雄還有三四十步的時候,他就率先開口招呼,“哈!華狩元,這次我們倒是可以並肩作戰了!”

    嗯,他這是用兩人第一次見麵時的話題,作為再次逢麵的親近之意。

    也讓華雄露出了笑容。

    如果不是知道了曆史,以馬騰的為人,還是值得深交的。

    是的,如今馬騰的名聲很好!

    無論是在行伍中,還是在黔首百姓的口口相傳裏。

    可能是年少而孤、貧困無所依的生長環境,養成了他忠厚且又恤下的性格。

    他對麾下兵卒很好,差不多做到了“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