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一百八十八章 廷議

字數:5910   加入書籤

A+A-




    

    

    天邊的彤雲之中透出了些許的晨曦,落在了大內的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大朱色的城牆上。

    大內刻漏房裏剛掛起了辰牌,然後威嚴厚重的景陽鍾響起,鍾聲一遍一遍地回蕩在紫禁城之中。

    在莊嚴宏偉的皇宮大殿之間,身著華麗章服的顯宦重臣行走在磚道之上。

    “見過元輔!”

    “見過許閣老!”

    一排緋袍大臣向申時行,許國二人行禮。

    二人都是點了點頭,許國問道:“人都到齊了嗎?”

    “都已經到了,唯獨新任禮部尚書林宗伯未至。”吏部尚書宋纁代表九卿官員答話。

    許國問道:“哦?宮裏可曾照會了嗎?”

    “聽宮裏人說已是派行人司的官員去傳話了。”

    許國點點頭道:“聽說他昨日方到的通州,想必是昨夜大雪延誤了吧。”

    宋纁等官員紛紛道:“是啊,昨夜的雪真大啊!”

    “林宗伯既是不在,是不是要等一等?九卿少了一人,還是禮部尚書,如何能廷議?”兵部尚書王一鄂出聲問道。

    申時行捏須道:“林宗伯還未接任禮部,而且今日的廷議定在辰時,沒有我等都等他一個人的道理。”

    眾官員們都心想正是如此。

    但這話誰也不好說,也唯有申時行可以提出,一來他是首輔,二來林延潮是他門生。若換了其他人提,再心胸寬廣的官員都要在心底落下芥蒂,又何況於林延潮。

    說話之間,乾清門開啟,但見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誠,秉筆太監陳矩,田義三人一並迎了出來。

    這三人張誠著蟒衣,陳矩,田義鬥牛服,裝束都如同內閣大學士般貴重。

    但見申時行率眾文臣迎了上去。

    張誠矜持地道:“元輔,皇上一大早就起了,敢問閣部大臣都到了嗎?”

    申時行道:“尚欠新任禮部尚書林延潮一人,不知是否路上耽擱了。我想還是先到乾清宮,不令陛下久等,不知張公公意下如何。”

    張誠點點頭道:“還是元輔想得周到,那我們入宮吧。”

    話說完文臣與太監一起入宮,卻說司禮監掌印太監張誠與內閣首輔申時行誰走在前麵,這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地方。

    司禮監掌印太監,首輔內閣大學士,到底二人誰得權力更大?

    名義上當然是首輔,但明朝首輔若不搞好與司禮監掌印的關係,向來是坐不穩這位子的。

    隻見張誠恭恭敬敬地攙著申時行前行。

    申時行年紀雖比張誠大,但卻沒有老到走不動路的地步,可是張誠此舉就是對申時行的一種尊敬。

    兩人一麵一走,一麵閑聊。

    張誠口裏低聲道:“一會兒聖上麵前還請申先生手下留情啊,不要讓我們輸得太難看啊。”

    申時行聞言笑嗬嗬地道:“內相哪裏話,一會不要覺得我們冒犯才是啊。”

    張誠道:“都是為皇上辦事,你我各自盡力,這也是一貫的規矩。”

    “內相說得極是。”

    乾清宮正殿之中。

    一道紗製的垂簾隔絕內外殿之間,從殿外隱隱綽綽可以看見一位身穿絳紅色龍袍的人坐在禦炕上。

    “聖躬萬福!”

    申時行等眾官員向天子參拜後。

    “平身。”

    天子答後,眾官員們都是站起身來,然後兩名中官給申時行搬來一張連椅來,連椅就是有小靠背的椅子,椅上還有錦墊。

    這就是首輔元臣的待遇,至於其他大臣都必須站著回話。

    張誠稟道:“啟稟陛下,新任禮部尚書林延潮因大雪延誤,其餘大臣都已在殿內。”

    垂簾後傳來一聲磬響,天子表示已經知道了。

    說完張誠,陳矩三人則站在另一旁,與文臣們相對而立。

    眾官員們都知道廷議之事,自當年憲宗皇帝口吃以後,天子就退出了這一流程,基本都是交給大臣商議,然後拿出結果交給天子定奪。

    明朝曆史上很多重要的廷議,比如說決定俺答封貢,天子都是不在場的。

    而當朝天子,身為有名的宅男,平日連上朝都免掉了,可是對於參與廷議卻反而相對熱衷。這熱衷不是說經常參加,大體一年會參加兩三次廷議如此。

    天子也通過廷議,在關鍵的國家大事上有所把控。

    當然就算天子在場,但廷議一貫的流程是,天子不輕易出言,由大臣們議論。

    至於這話頭,當然要申時行來起。

    但見申時行輕咳一聲然後道:“諸位都知道去年太倉歲入隻有三百三十九萬兩,出數比入數整整多了一百萬多兩,全賴老庫發銀一百八十萬兩才勉強維持。”

    “現在庫銀僅四十餘萬,窖房銀僅一百一十七萬,唯幸去年旱災有所減緩,但南直,湖廣,浙江又見災害,而今朝廷利孔已盡,無可複開,歲入日短,歲出日多,然而國庫空虛,而四方又是不靖,西北火落赤部叛亂,西南楊應龍又是隱患,這邊朝鮮,倭國是否有勾結不說,但倭國進犯之心已是顯然,今日廷議還請諸位集思廣益,在陛下麵前拿出一個應對之策來。”

    申時行的話一句比一句沉重。

    國勢到了今天這一步,大明麵對的可是內憂外患。

    張居正變法的紅利已經差不多用完,比起李太後當年給潞王結婚就能花個六百萬兩的大手筆而言,現在國庫裏的存銀申時行說得很白了,淘盡家底隻剩下一百五六十萬兩。

    但朝廷現在麵臨是多麵受敵的局麵,西北已經開戰了,西南的問題是要不要打,而東邊倭國肯定是要來打了,問題是朝鮮倭國兩個一起上,還是一個人來。

    這一點點的錢同時應對三場戰爭,這是要崩啊。

    這時候吏部尚書宋纁第一個出奏道:“啟稟陛下,臣之前掌管過戶部,於朝廷現在用度短缺有之事有不可推卸的過失。臣以為眼下正是國匱民窮之時,當寬入嚴出,首先必須厲行裁革沉員,如錦衣之帶俸官役;禮部鴻臚寺之譯字生,通事,序班;光祿寺之廚役,各監局之工匠;外而佐貳首領之添設;九邊年例與主客市賞的供費諸如此類。”

    “譬如昔無而今有,昔有則今增,當視期緩急,漸次裁革,如此視為節約生財之道,另外京師城垣之修建也應該停一停。”

    垂簾後的天子一聲不吭。

    這時候司禮監太監張誠站出來道:“宋尚書此言,我不能認同。眼下朝廷今年的用度短了一百多萬銀子,這是一個山大的窟窿,如裁撤官役,官吏,廚役,工匠,賞賜且不說會不會打亂了朝廷之辦事流程,就算裁撤了一年也省不下幾萬兩銀子吧,如此實是杯水車薪。”

    一旁田義出班道:“京城城垣也是關係重大,若不加以修葺,萬一將來崩壞所費更大,這也不能停。”

    陳矩也是道:“今年六月,朝廷已經依內閣所請修訂宗藩條例,將河南,山西,陝西三省宗俸定為永額,並許無爵宗人自謀生路。這限定宗藩,朝廷已是在開源節流了。”

    這修訂宗藩條例,是申時行在位時辦得一件大事。

    他通過各方麵的平衡,將河南,山西,陝西三省宗俸定為永額,也就是說以後這三省的宗室不論生再多,錢都隻有這麽多,你們自己去分,朝廷不再想辦法。

    當然這是朝廷不得已之舉,而申時行也因此開罪了不少宗室。

    宋纁對此正要反擊,卻聽垂簾後麵一聲磬響,此意思就是這個話題打住,再講下去就要講到朕的頭上了,朕不想聽。

    宋纁也是氣悶,他先前說了一堆,就是要借此事最後規勸到天子上,比如湖廣為皇宮采辦木料一年即七十多萬兩,這大頭還是在皇帝身上。

    哪裏知道天子一聽宋纁這開頭就堅決地打斷,不給你將屎盆子扣到朕頭上的機會。

    這邊話剛說完,三位司禮監太監顯然得到了天子的鼓勵,但見張誠向戶部尚書石星質問道:“戶部口口聲聲說錢財短缺,但九月時陛下屢屢請問‘近來多有人請開礦,為何不見戶部複奏,戶部卻回覆,開礦乃聚眾之所為,聚眾則擔心有人生事,朝廷切不可因民間有人奏請而開礦,陛下卻說,戶部如此考慮卻有道理,但漢武帝以鹽鐵之利歸國有,國庫因此而充實,為何漢朝能辦,本朝卻不能辦。戶部回複說拿一個條陳來,為何條陳遲遲不出?”

    朝堂上目光都看向戶部尚書石星。

    但其實眾人都知道石星是受內閣授意回複天子的。

    但見石星道:“此事臣正要向陛下陳言,其實戶部不同意開礦還是那幾句話,一出於防患於未然,二,愛惜錢財,朝廷開礦投入,雇礦工都要錢財,三,避免差官擾民,但最重要是此事不可外傳,以免外夷知道本朝虛實,趁機作亂。”

    張誠與石星又爭論了幾句,石星也是頭鐵,對於張誠都每一句話都直挺挺地頂了回去,哪怕他知道張誠後麵是天子授意的也一樣。

    眼見二人要在朝堂上爭執起來,但聽垂簾後又是一聲磬響。

    看來天子也是不願二人再吵下去了,這根本沒有結果,不如擱置下來。

    這時候兵部尚書王一鄂出奏道:“眼下朝廷支出大頭還是在兵餉上,去年朝廷兵餉一年三百餘萬兩,臣以為其中有虛冒之弊,如遼鎮南兵一年支出五六十萬兩,而薊鎮南兵兵餉太厚也當議處,此事還請朝廷派官嚴核。”

    聽了王一鄂的話,眾官員不由心底一凜,朝廷這是要對薊遼兩鎮的南兵開刀了嗎?(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