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草稿
字數:3243 加入書籤
就在劉辰星警惕以後要注意時局變化的時候,內舍人魏堅身為負責史館日常事務的判史館事,代史館向沈仲夷及眾同僚表態後,心下一橫,一刀切了史館堪為窮奢極侈的待遇,道“為了以表和受災黎民共患難的決心,史館願意公廚咀嚼用度減至三成。”
史館待遇好眾所周知,即使減至三成,估計也就和其他司平時夥食差不多,甚至還要好上那麽一兩分。
畢竟聽聽女皇都為災減膳,史館卻還能吃上過廳羊這等佳肴,可是其他諸司怎麽也追趕不上的。
但是就這樣直接砍掉七成的待遇,雖說是在災情期間,可一旦砍下去了,想要再漲回以前這般怕是要費一些周折。
一旁的三位五品高官,以為魏堅最多減五成就了不起了,沒想到魏堅一開口就是砍掉整整七成,三人不由一驚,麵麵相覷,這可不隻是做做麵子功夫。
沈仲夷似乎不意外魏堅下如此大的決心,或是根本不在意,他的神色絲毫不變,卻也應了魏堅所請,當下就一聲“好”,應道“今日我就讓人核算史館一個月的開銷,然後取七成捐入災糧之中。“頓了一頓,“到時候救災名錄上,自會記史館一筆。”
比起來時的一臉虞色,除了應劉辰星那一聲“嗯”,始終不發一言的低氣壓,現在神色雖然還是一貫的冷峻,但是言語間已經有了一分和緩之意,顯然滿意魏堅這樣的大手筆。
就這樣,沈仲夷沒有多說一句話,就得了魏堅雙手奉上的史館每月七成開銷。
魏堅能多年呆在女皇身邊,自也不簡單,一聽沈仲夷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還一改平時的寡言少語,定下今日就讓人取了史館每月七成開銷,估計就等他這樣表態了,魏堅苦笑了一下,叉手一禮道“現在聖人都為了災情以身作則了,我等身為臣子還如此享口腹之欲,如今捐出每月七成開銷,不過是將功贖罪,不敢表功。”
對魏堅主動捐出史館每月七成的開銷,沈仲夷的確頗為滿意,他扯了扯嘴角,微笑道“魏舍人代史館慷慨解囊,有功自不能不表,到時自有史館的名諱。”
沈仲夷先直言今日就命人來史館取捐贈的災糧,這會又一言敲定了史館的捐贈不能白給,更重要是表現的種種似乎頗在乎災糧,看來沈仲夷很可能就是這次災情的負責人。
劉辰星心裏隱隱有了猜測,卻不及魏堅再表態,讓她從魏堅那邊再看出一二,沈仲夷已斂下臉上的笑意,公事公辦地吩咐道“現在,需要司農寺和戶部近年來的檔案資料。”
已經為了鄧遠文耽誤了不少時間,現在聽魏王言歸正傳,魏堅也不敢耽擱了,忙道“檔案資料於不日前為劉女史所借閱,請先容下官問過劉女史。”
說完,就看向劉辰星。
劉辰星會意,不等魏堅再開口,她已微抬手,做出“請”的姿勢道“檔案資料,就在室內案上,請魏王和諸位入內。”
從第一次在貝州見沈仲夷,人前沈仲夷一貫裝十三,現在亦是,她話音甫落,沈仲夷就已率先闊步而出,徑直進了她那間從藏書閣一樓劈出來的一間長五米寬二米的狹長辦公室。
沈仲夷率先入內了,魏堅身為史館的主事者,當緊隨其後。
魏堅心如明鏡,正欲舉步跟上,餘光瞥見一旁還像木樁杵著的鄧遠文,想起鄧遠文今天惹出的事,他是不敢再像以前對鄧遠文還有些許放心,當下就對鄧遠文低聲斥道“立刻退下!”
說罷,不多看鄧遠文一眼,忙一步跨過門檻,跟了上去。
隨即,其他三位五品高官也相繼而入。
劉辰星對鄧遠文是話不投機半句多,更是無話可說,也未多看鄧遠文一眼,直接越過他,步入她的小辦公室內。
鄧遠文看著眾人逐一從他麵前走過,卻將他當空氣視而不見,鄧遠文垂在兩側的手悄悄緊握,臉上一片屈辱憤怒,青一陣白一陣十分難看。
控製不住自己,又唯恐魏王他們看見自己的不滿,鄧遠文隻得深深低頭。
想到魏堅剛才和魏王的對話,屈辱憤怒漸漸被惶恐取代,魏堅捐出史館每月七成開銷,不會怪責到他的身上……吧……?
想到這個可能,鄧遠文頓時坐立難安,就聽室內傳出了說話聲。
“這是什麽?”
鳳眸一眼掠過劉辰星出入宮廷後的辦公場所,沈仲夷就來到劉辰星說放有資料的案前,檔案資料都是一卷卷捆綁著書卷,在長案上壘如小山般高,一看就是資料冗雜,用鎮紙壓著的宣紙不由搶眼的跳脫出來。
隻見上麵有記載了相當多的文字,略一掃過,可清楚看見是與司農寺和戶部相關內容,有事件有人名時間線等。
沈仲夷知道劉辰星的字,此地又是劉辰星的辦公室,顯然上麵的內容乃劉辰星所書寫,沈仲夷遂直接看向宣紙詢問。
比起壘著的的一卷卷書,平鋪開寫有文字的書卷委實太為醒目,魏堅等四位五品高官一來也都看見了宣紙上的字,一聽沈仲夷詢問,目光自也聚焦在宣紙之上。
魏堅身為史館日常事務負責人,快速瞥了一眼宣紙上的內容應該無大礙,當下俯身移開鎮紙,將最上麵一頁宣紙拿起,雙手呈上。
沈仲夷遂接過宣紙,仔細閱之。
官員則立於其兩側,也略遠一些看了起來。
劉辰星正要為沈仲夷等一眾之人,告知哪些是他們要的資料,沒想到他們已經看看向她用於理清條理的草稿紙,這樣隻能如實以告,反正她光明正大,也無可不告知的。
劉辰星垂首而言,道“回魏王,相關資料頗為冗雜,下官為了便於理解,故看資料之時,會按時間線以及事件本身,將涉及的相關內容進行歸納。”
“魏王您手上這一張宣紙,正是下官隨手記載的草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