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廣陵散

字數:3569   加入書籤

A+A-




    讓人窒悶的低沉琴音驟然一變,慳鏘有力的旋律,猶如雲開月朗,有一種搏擊黑暗的勇氣和爭取光明的力量奏出。

    聽琴至此,懂琴之人,已經知道所奏的曲目,也相繼有人發出感慨道“這為郎君所奏,乃是《廣陵散》。”

    聽到四下感歎的聲音,玉郎君臉色微微發僵。

    劉辰星跪坐在案前,研墨之餘,也聽到《廣陵散》三字。

    她對音樂是一竅不通,卻也聽過《廣陵散》的大名。

    《廣陵散》正是一首琴曲,以戰國時聶政刺韓相為題材的敘事曲。

    戰國聶政的父親,為韓王鑄劍,因延誤日期而慘遭殺害,聶政立誌為父親報仇,入山學琴十年,身成絕技,名揚韓國。韓王召喚他進宮演奏,聶政終於實現了刺殺韓王的報仇夙願,自己毀容而死。

    後人也根據這個故事,譜成琴曲,並由三國時期的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演奏,此曲自此成名,廣為流傳。

    此曲也是一首具有戈矛殺伐戰鬥氣氛的樂曲,全曲貫注一種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更透著一種反抗精神與戰鬥意誌。

    這是後世之人對《廣陵散》的解析。

    劉辰星雖然不懂音樂,更不懂琴聲,但她音樂是舒緩還是激昂,這種最為基本的判斷還是有的。

    沈仲夷所彈奏的這首《廣陵散》,的確曲調慷慨激昂,隱然有一種氣勢宏偉之感。

    而音樂的最高境界,她曾看過一句話,即是融入演奏者的真實情感,這樣才能真正打動於人。

    許是今天聽了沈仲夷坦露了野心中的冰山一角,一個和女皇不同姓氏的“沈”字,讓她在聽沈仲夷所奏的《廣陵散》時,總覺得琴聲中就像後人分析的一樣,透著反抗和戰鬥的憤慨不屈。

    這又是一首表達為父報仇精神的曲目,聽說魏王的生父德懷太子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深得沈氏高宗皇帝喜愛,卻也因此被女皇所忌憚,以謀逆罪名廢為庶人,後來於流放之地,被崔相的人逼迫自盡。

    但是坊間又有傳聞,德懷太子其實就是被女皇逼死。

    虎毒不食子,可天家亦無父子,即使德懷太子不是女皇下令逼死,其英年早逝也是女皇一手造成。

    沈仲夷將這首《廣陵散》彈得如此動情,便是她這個對音樂不懂的人,也能感受其琴聲傳達出來的力量,若是沒有情感融入怎會彈得這樣情真意切?引人入勝。

    念頭閃過,劉辰星又覺不對。

    女皇是何般人物,豈會不知道養虎為患這個道理。

    若是沈仲夷有仇恨女皇之心,女皇難道不會察覺嗎?這樣又怎麽可能如此器重沈仲夷。

    祖孫之情嗎?

    女皇的所有兒子,死的死,廢的廢,這些都是女皇一手造成,又豈會對一個孫兒手下留情?畢竟要說孫兒,女皇的親孫子可比兒子多多了,少一兩個怕是比少一個兒子心裏上容易過多了。

    如此一個念頭,劉辰星發現自己一開始以為的有些不對,可現在又不是思索這些的時候,而且不論她以為的對錯與否,有一點可以肯定,沈仲夷絕對有爭皇位之心,即使他不想爭,皇長孫的位子也讓他不得不爭,所以這樣的人照樣得躲遠點,什麽從龍之功,她沒有任何一點想法,機遇和危險是雙刃劍,不到萬不得已,她還是想哪怕走慢一點,也要走得更平穩安全一些。

    琴弦在沈仲夷手指間流沔出的弦音變化萬千,時如海浪擊岸,時如喁喁私語,繼而是悲壯、淒涼的哀調,連這四下的牡丹花似乎也在為之嗚咽。

    劉辰星深深閉上眼睛,讓自己不再受沈仲夷的琴聲所影響。

    先前玉郎君所奏,她聽著已覺琴聲琤崆,聽之猶如一種享受。

    然而沈仲夷所奏,卻能牽動人的思緒,讓人的情緒和思維跟著他每一個音符跳躍。

    二人誰更甚一籌已然不言而喻。

    本來還想看沈仲夷的熱鬧,總不能沈仲夷的熱鬧沒看成,倒成了她灰溜溜地敗北了,劉辰星不急於落筆,隻讓自己清空腦袋,將沈仲夷的琴聲隔絕於耳外。

    當時間過去了三分之一,香客們也能將思緒從琴聲種剝離一二,注意到劉辰星一字未落,不由搖頭,繼續沉浸在沈仲夷的琴聲當中。

    終於在時間過半之時,劉辰星認為自己心徹底靜下來了,她這才開始揮毫潑墨。

    楷書是一種最基本的字體,也是練習書法最開始學習的一種字體。

    可能在比試現場,楷書遠不如草書、隸書等字體更引人矚目,也更能彰顯書者其品貌,不過與其強行寫自己不擅長的,還不如就寫好自己會的。

    劉辰星就選擇了楷書這種四四方方的工整字體而書。

    不知可是受沈仲夷琴聲所影響,加之此處又是佛寺,劉辰星想到曾經看到過的一句禪語,是她十分認同的,於是寫下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心不動,萬物皆不動。

    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寥寥三十二字,約不到一分鍾便已寫完。

    劉辰星停筆放下。

    立在一旁的小沙彌似乎沒想到劉辰星遲遲動筆而書,卻又早早地停下筆,他愣了一愣,有心提醒劉辰星多寫幾個字,後一想書法比試又沒規定寫多少字,哪怕一個字也行,隻是近年來的參賽者為了通過機會大一些,往往不到結束的鑼鼓敲響,不會停下筆來,仿佛字寫得越多,取勝的機會越大。

    小沙彌也不知道到底字多字少哪個好,反正規定是隨意寫,而現在劉辰星已經寫完了,他就該把宣紙拿去給各位師祖品評。

    不再胡思亂想,見劉辰星麵前的墨跡已幹,小沙彌這就拿起宣紙,卻不及呈給評審,琴聲搶先一步停下,三位評審當下執筆評等級。

    剛才那位玉郎君琴聲與滿分一步之遙,這位郎君所奏似乎不相上下,小沙彌立在一旁好奇看去,果然見三位師叔祖沒有一絲猶豫地皆在宣紙上畫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