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節 太後薨了
字數:2106 加入書籤
自從感染了瘧疾之後,太後娘娘的身體就一直不好了。雖然用了金雞納霜治好了,但是畢竟老人已經七十了。人病經不得鬼哄,一哄就跟著走了。太後熬得油盡燈枯,最後還是撒手人寰。此時,孟采薇的兩個小孩子才剛剛滿周歲。原思憲身體已經康複了。夫妻兩正在商量著下一步該怎麽辦時,太後薨逝的消息就傳來了。皇帝穿素服七日,輟朝五日。滿京城一月縞素。作為皇室成員,原思憲夫妻都要去宮裏掛孝致哀。
有道是冤家路窄,在喪禮上又碰到了三皇子一家人了。經過決鬥後的三皇子氣色差太多了,幾乎要兩邊人架住才能站得穩。看臉色也是一臉灰敗。怪不得有人說三皇子命不久矣。就這個鬼樣子還有人向他效忠?怕是手底下人都跑光了吧。孟采薇沒去理他。吊唁完就和原思憲回了家。
原思安也回來奔喪,他如今成熟了好多,看來邊關的艱苦環境還是很鍛煉人的,他告訴全家人,他鎮守的邊關的守備盧大人看中了他,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這次回來也是征求家中的意見的。原思憲沒意見,原大老爺高興的不得了,一疊聲追問有無女子的畫像之類的,又問那個女子家裏怎麽樣,幾口人,叫啥名,多大了,脾氣可好,拉拉雜雜一大堆。邊關路遠,來去不便,他說如果覺得合適就定下來,如果要成親,來個信通知下,到時家裏就派人去,當然,派誰去,當然是哥哥嫂嫂去唄!
宮裏停靈七日,全體文武官員,皇家的孝子賢孫一起出動,一路伴隨著嗩呐嗚咽、鍾鳴磬響的去送葬。將太後靈柩送進皇陵和先皇合葬。辦完喪事,原思安就回大漠了。他後來來信定下來了婚期,在來年四月末。邊關路遠,原思憲決定等開春就帶著全家一起去往西北參加婚禮。
知道要出遠門的孟采薇特意在馬車做了些改進,將兩輪換成了四輪,並加裝了防震裝置,本來想看能不能弄出個車輛懸掛係統的,但是時間緊促,一時做不出來,隻得放棄。好在這個馬車也還是很夠用的,夏天防曬,冬天防風,比起京裏絕大部分的馬車都堅固、舒適。
還沒等他們啟程呢,三皇子的死訊就傳了出來,果然沒有活過這個冬天。皇上先死了老娘,後死了個兒子,傷心欲絕,經常纏綿病榻。宮裏大部分時候是太子在代理朝政,太子派獲得了全麵的勝利。三皇子派的殘黨餘孽做鳥獸散盡。暗地裏太子還在派人追殺,三皇子府裏那個囂張的小世子如今也跟著他爹一起去了,因為什麽?傳說是風寒發作得急,沒能搶救回來,至於真相是什麽?---你猜!
老皇上不會說三皇子的死是咎由自取,自家的孩子怎麽著都是好的,不好的必定是別人家的孩子。他將自己老母親和兒子、孫子的死大部分都歸咎給了原思憲不是你們最開始出趟海畫個海疆圖,他就不會賜給他爵位,讓人看到了出海的巨大價值,導致太子和三皇子家的小世子也跟著出海去了,不出海也就不會帶回瘟疫傳染了太後;不是原思憲慫恿太子要辦報紙讓太子崛起也就不會引起三皇子嫉妒仇恨也就不會打擊他們導致後來要決鬥,進而讓還讓三皇子和小世子送了性命!
皇上不會說他自己從原思憲這裏又得到了哪些好處,他這回隻盯住別人的壞處並無限放大。雖然原思憲的官職早已全部辭去,但是他還是不滿足,他沒理由弄死他,就想將這人攆的遠遠地,有生之年再也不想看到了!
太子多少知道了父皇的心思,他委婉的對原思憲表達了皇上的想法。並勸他們適當的時候出去躲一躲,避避風頭。孟采薇很無語也很寒心,果然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本來此時春節才剛過,但是他們卻不想在等了,收拾東西,離開京城,人心難測,皇家無情,要是這對腹黑的父子暗中使點懷,不管是真有心還是真無意,倒黴的都是自己人!
料峭春寒裏,穀郡王兩口子帶上三個孩子和楊振桃紅和春娘四口和幾個隨從就啟程了。兩個小的如今都能走路了,隻是下盤不穩,經常摔倒。這麽大點的孩子帶著長途旅行,確實是不恰當的,但是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了,畢竟上頭的意思已經顯示厭棄了。誰知道那個手握生殺大權的老皇帝會不會一時心血來潮再有什麽後續動作?為穩妥計,還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吧。
大人心情不爽,但是小孩子聽說要出門,都興奮的不得了。大寶根本就不願意跟弟妹待在車廂裏,他非要跟他爹一起騎馬。引得兩個小的也躍躍欲試。按了葫蘆浮起了瓢,當娘的孟采薇剛哄好了這個那個又鬧將起來,這一路上真是愁死了忙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