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太後插手
字數:3325 加入書籤
長懿太後到了紫宸殿,遠遠的便瞧到了林丹,她雖上了年紀,但一直保養極好,身體一向康健,目力也差不多哪去,她歎了口氣,一直以來她最擔心的事情還是出現了。
這原就算不上一個絕妙的時機,她一早便有了這個心思,隻是苦於沒有機會,這次虞後不在,柔貴妃又恰好懷孕,正好給了她一個行動的機會放過去,以後還不知道會不會再有機會,時間不等人,她一向果斷,在此事上也沒猶豫太久便決定了林丹的去向。
但是今晚的血淋淋的事實,告訴她,她賭錯了,她太高看柔貴妃了。
柔娘好歹也入宮多年,陪伴昭樂帝許久,作為昭樂帝身邊最得寵的女人,居然還比不上與昭樂帝偷情的丹娘,到底是柔娘太蠢,還是丹娘手段太過高明?
看到長懿太後走過來,林丹仿佛看到了自己唯一的救命稻草,事到如今,昭樂帝不頂用,隻能靠姑母了,隻要姑母沒有放棄她,她就死不了。
“姑母,你聽我解釋……”
林丹的話還沒說出口,長懿太後慈祥的看著她,信任的眼光讓林丹有些不可置信,她懷疑自己出現了幻覺“不必解釋,哀家已經知曉了前因後果,此事雖有你的錯,卻不是主要的,安心便好。”
“……”林丹有些反應不過來,她不知道到底是哪裏出了問題,讓長懿太後的態度反差這麽大。
柔貴妃腹中之子可是晉國公府的希望,有了這個孩子,晉國公府就可以靠著這個孩子翻身,支持這個孩子一直到這個孩子登基,那個時候的晉國公府,不會遜於現在的衛國公府半分。
姑母不應該怒氣衝衝的走過來,怒聲質問自己,為什麽會害得柔貴妃動了胎氣?
又或者,直接如同昭樂帝扇柔貴妃那樣,以牙還牙的扇自己一下,讓自己感受一下柔貴妃的徹骨之痛。
不管是哪樣,在林丹的記憶裏,姑母絕不是通情達理的人。
林丹到底比不上長懿太後老奸巨猾目光長遠。
長懿太後是何人?先帝的林貴妃,從妃妾之身,到如今的穩坐太後之位,長懿太後所經曆的事情太多了,目光遠不是林丹能比的。
長懿太後有著自己的思量,拋去一切,林丹是罪魁禍首沒錯,追根到底,要不是林丹野心勃勃勾引昭樂帝,柔貴妃也不會動了胎氣,但是長懿太後心裏明鏡似的,林丹是奉自己的命令,原是怨不得她的。
這隻是其中一條微不足道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孩子已經沒了,損失的不僅僅是整個晉國公府,損失最大的,原該是柔貴妃,沒有了孩子,她便沒什麽價值了。原本長懿太後還想看在她陪伴昭樂帝多年,昭樂帝會念及舊情的原因給她幾分體麵,但眼下的情況,昭樂帝何嚐念及曾經的舊情?
既然昭樂帝都不念及,再加上孩子也沒了,林柔的價值,隻剩下一個毫無用處的貴妃之位了,跟林丹比起來,長懿太後自然會毫不猶豫的去選擇林丹。
畢竟,林丹犯了多大的錯,都有她的母親魏國夫人來替她擔著,孤零零的柔貴妃,顯得格外好笑。
長懿太後捏著帕子擦了兩下林丹臉上的淚,吩咐道“帶許夫人回慈寧宮更衣歇息,天寒地凍,掛著淚小心凍傷了臉。”
不管姑母為什麽會出現這個態度,林丹隻需要認準一點就行,姑母是向著她的,便足矣
而且,紫宸殿這個是非之地她實在是不想多待。
旁邊紫宸殿的奴婢聽到長懿太後的吩咐,惶恐的跪在地上“太後娘娘,公主曾吩咐許夫人去照顧柔貴妃娘娘……您看……”
長懿太後微微蹙眉,對於明澤的居心心裏冷笑連連。
長懿太後睨了哭的梨花帶雨的林丹,還真是少見,這樣沉不住氣的模樣,看不出絲毫林家嫡女的模樣,長懿太後正納悶呢,林丹雖然也慣會裝可憐的,但長懿太後眼毒辣,看的出來,方才林丹是真的慌得厲害,而不是裝的,慌得什麽呢
明澤這小丫頭輕飄飄的話,便是壓倒丹娘的最後一根稻草啊。
嗬,這個時候來湊柔娘的熱鬧,就不把火燒到自己身上嗎?
長懿太後眯著眸子,目光看向那個奴婢“若是有異議,就讓明澤親自來找哀家。”
“是。”那奴婢回道。
林丹心定了許多,對於落井下石的明澤公主多了幾分防備心,要是沒明澤公主的話,她也不會想那麽多,還好是虛驚一場,隻要長懿太後沒棄掉她,一切便都好說。
長懿太後處理完林丹的事情之後,才反應過來自己這行最主要的來曆,她很少管事,並不是她不愛權,最重要的是她不是皇帝的親母,若是攝權過多,隻怕會引得昭樂帝和虞後的不悅和猜忌。
但這僅限於前朝,後宮的事情昭樂帝和虞後都不怎麽看重,她若插手,虞後想必也不會有太多的異議,但是長懿太後活的通透,後宮這點權利,說大,挺大的,管理後妃,打理財務,與前朝還息息相關。
但是一旦有了權利,無論是後宮的權利還是前朝的權利,都會讓虞後生出警惕心,長懿太後這是何必呢?
權衡利弊之下,長懿太後選擇了退居慈寧宮,兩耳不聞窗外事,除非,大事。
例如,眼前這件。
長懿太後走到殿門口,不管是來來往往忙碌的太監宮女,還是裏麵柔貴妃的尖叫聲,都讓她微微皺眉“太醫在哪?”
跪在屏風前的太醫趕緊過來參見長懿太後。
“柔貴妃情況如何?皇嗣呢?”長懿太後長袍下的手握的緊緊的,林丹的事情固然重要,也越不過這個皇嗣,能不能保住這個皇嗣至關重要,他身上係著的是未來百年晉國公府氣運。
此事也是怪她,因小失大了,竟敢拿這個皇嗣去賭這麽一把,真是昏了頭,直到此刻,長懿太後才深刻的理解了,什麽叫做聰明一世糊塗一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