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8章 孔明燈照亮遼宋營
字數:2738 加入書籤
呼家將的眾位將士們看到了自己的大宋太子,長得年輕貌美,眉目如柳如畫,唇色如櫻,膚色如雪,精致的五官,頭上戴著太子冠,身上卻是一身白色道袍,明顯的還是弱冠少年,雖然如此,也遮不住他一身的高貴和高雅,遮不住他的聰明機智,而且說話和氣,跟將士談笑風生,眾將士都很是高興,紛紛給皇太子敬酒。
眾將士們也看到了自己的楊元帥,就看他,長得儀表堂堂,英俊威武,高挺的鼻子,薄薄的嘴唇,劍一般的眉毛斜斜飛入鬢角落下的幾縷烏發中。英俊的側臉,麵部輪廓完美的無可挑剔。一身盔甲,更顯得那麽地神明爽俊,渾身上下,無一不在張揚著高貴與優雅,精明和睿智。
他們也看到了哪位有名的楊五郎,雖然是個和尚,但是長得威猛雄壯,身材跟呼家將的呼延丕顯呼延必求很相似,虎背熊腰的,手中的斧子好大啊。
嶽勝長的也是相貌威武,三縷胡須垂在胸前,尤其是他的手裏拿著大刀,就更像關帝廟裏的關老爺了!
眾將士們看著他們,都高興地呼喊起來:“勝利、勝利、勝利!”
將軍們也向眾位士兵們頻頻致謝!
……
此時,大宋的大營裏的佘老太君和西麵穆羽聶鐵的各個營盤裏都放起了孔明燈。
皇太子他們看見了,也高興起來了,問:“師傅,您的孔明燈呢?”
呼延讚哈哈哈一笑,命他的親兵趕快拿出了幾個孔明燈準備放。
皇太子到底年輕,親自跟著那些親兵侍衛們一燈,點著了孔明燈裏麵的用泥巴捏成的曬幹的燈碗碗裏的野棉花撚成的比較粗的撚子,燈碗碗裏有很多的油,幾個人一起輕輕地提起了孔明燈上麵的帽,很小心地操作著,隻怕被那燈火給燒著了。一直等那燈被吹了起來,才慢慢地放起了那個燈。那燈就慢慢地飄了起來,眾人就看著那燈慢慢地升到了天上去了。
眾人都仰頭看著那些飄飛的“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征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個莘七娘,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鬆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這種鬆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另一種說法是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係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大約於清朝道光年間,先民由大陸福建省惠安、安溪等縣傳入台灣的台北縣、平溪鄉、十分寮地區,即基隆河的上遊。據十分寮地區父老前輩的口述表示,早年於前清年間十分地區鬧過土匪,由於地處山區,所以村民都向山中逃過,待土匪走後,留守在村中的人,就在夜間施放天燈作為信號,告知山上避難的村民,可以下山回家了,也借此種方式向村民報平安。由於當日由山上避難回家的日子,正是農曆正月十五即是元宵節,從此以後,每年的元宵節,十分地區的村民便以放天燈的儀式來慶祝,且向鄰村的村民互報平安。也因此十分地區的村民又稱天燈為“祈福燈”或“平安燈”。
孔明燈的結構可分為主體與支架兩部份,主體大都以竹篦編成,次用棉紙或紙糊成燈罩,底部的支架則以竹削成的篦組成。孔明燈可大可小,一般為圓柱體或長方體形狀。一般的孔明燈是用竹片架成圓桶形,外麵以薄白紙密密包圍而開口朝下選擇晴朗無風的夜晚,一人拿住燈底的左右側,另一人用酒精將脫脂棉浸透後點燃,直到雙手感到孔明燈有上升之勢,即慢慢放開雙手,孔明燈便徐徐飛起,上升高度可達1000米左右。
放手後的孔明燈受到重力和浮力兩個力作用。燃料燃燒,燈內空氣溫度升高,根據熱脹冷縮,燈內的氣體體積變大,從而使密度減小,並有部分氣體從燈底部流出,導致孔明燈整體重力減小。當重力小於浮力時,孔明燈就會上升。
孔明燈之製作方法簡單,但升空時受到場地與天候之影響較大。風大時易將燈體吹斜而使燈體燒毀,下雨時易將燈體淋濕而無法放飛,因此最好走在無風的時候施放。
放孔明燈是一種漢族民俗文化,在中國許多地區至今都有這個節日習俗海南孔明燈又稱文燈、天燈,它是用白結方紙糊孔明燈製而成的,是根據熱氣球原理,空氣受熱膨脹產生的熱力升空的,它攜帶的燃料可升空漂浮約1小時,開始時像不明飛行體,升到一定高度後就仿若星星。
相傳它是由大陸流傳到海南的,演變至今已成為當地的一種很有特色的民間風俗。每逢喜慶日子或盛大的節日,人們都點起文燈來表達他們的美好心願。點燈前人們都要在燈上寫出自己的願望,與天燈一起冉冉升向蒼穹,以祈求心願能實現。
在文昌、萬寧、儋州一帶的村莊裏,至今民間有紮孔明燈,放天燈的習俗。由於文昌口音“天燈”與“添丁”諧音,男孩家拿著寫有吉祥詞語的公燈、人丁燈、首牌燈、花籃燈、鯉魚燈、珍古燈等各式花燈自發組成“送燈”隊伍,敲鑼打鼓,繞村行進到村中的廟宇前,表示送去“人丁興旺,家景興隆”之意。放天燈時,給碎布澆上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