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五章 撫琴人的故事(2)
字數:3846 加入書籤
他大受打擊,本想跟書肆老板說自己願意將價錢調低一點的,但又覺得這樣太沒骨氣,於是自動解除了和書肆老板的合作。
這年他二十三歲,家裏人來信催他回去,說給他物色了一位姑娘,讓他回去成親。
他一想到自己現在還一事無成,哪裏有能力娶妻生子?便回信謝絕了這門親事。
再一次失去工作的他由於手頭上還有一筆積蓄,所以即使一下子沒有事做也不是很緊張,於是他背起行李到處雲遊,想尋找一個能讓自己安身立命的事業。
他來到一座城市裏,認識了一位正在刻苦學習的年輕人,這位年輕人告訴他:“我準備參加科考”,又告訴他:“如果想要出人頭地,走科考之路是最穩妥的。你看多少人一直考到五十歲還不願意放棄,是因為他們很清楚一旦考上的話人生將會多麽的不同,為了那個夢想,他們經曆一次次的失敗也不放棄。”
受了這位年輕人的鼓舞,加之他也覺得確實隻有走科考之路才會有個光明的前途,於是他也加入了這條漫漫的科考之路。
不幸的是,他在這上麵花了整整九年時間也沒有考上,最後隻能止步於貢士。
他的那位朋友則早在六年前已經中了進士,如今在京城當了一名七品官。
現在,擺在他麵前的似乎隻有兩個選擇了——要麽繼續考、要麽就這樣算了,在縣裏踏踏實實地當一名小官。
他算了算,覺得自己已經三十有二了,人生已經過去了一小半,要是再考,勝敗難測,而他卻耗不起了,於是他沒有再繼續考,而是在縣城了當了一名小官。
這時,他總算是有了一官半職,便不忍再讓年邁的父母擔心,於是當年便娶了妻。
一年後,他的兒子出世。
兩年後,他的女兒出世。
他依舊還是那個小官。
眼看著跟他同時期、同官職的人都升了官,而他還紋絲不動,他的妻子開始埋怨,認為他不思進取。
於是,為了升職,他違心地去巴結高官,但最終又因為嘴巴不夠甜、送禮不夠勤而遲遲沒有謀得升官。之後又因主持公道而觸犯到了一位直屬領導的利益,被這位領導給栽/贓/陷/害,很快便丟了烏紗帽。
這時他三十五歲了,上有老下有小,每天一睜開眼就得為整個家的開支做打算。
現在要怎麽辦呢?他問自己。
當官的這兩年半裏他認清了一件事——他不適合做官。
這時他才發現他當年為了科考花掉的那九年時光是多麽的不值。
可是如果他當年不走科考之路,還有什麽路會更適合他呢?他連續好幾天都在問自己。
如果他不走科考之路,而是重操舊業做抄書人,運氣好的話也許能幹上幾年,運氣不好的話還是有可能遭遇被更優秀的人擠兌的命運。
那當抄書人的那幾年裏他為何不用心地專研書法,以練就一手誰也無法取代的絕頂書法呢?這個問題他想了很久,卻發現自己並不懊惱,因為他對書法的興趣不大,當時之所以當抄書人僅僅是因為他需要一份收入而已。
如果你不是從心底裏熱愛一件事,你是不可能對此永久保持熱情的。
那什麽才是他從心底裏熱愛的事呢?他忽然記起了他那把琴,以及他當年學琴和撫琴時內心的幸福和歡樂。
可是,現實又提醒他——即便他想以撫琴為業,然而以他的琴技還遠遠達不到可以不被取代的程度。那麽,如果他隻是單憑喜歡就任性地重操舊業,也就難免還會遭遇先前的命運。
但是,即便會重複先前的命運,他做的可是他從心底裏喜歡的事啊。
想到這裏他又熱血沸騰,但他沒有衝動行事。
他很冷靜地問自己——到底是孤注一擲地堅持自己的理想,還是尊重現實再去找一份事情做?
如果再去找一份事情做,他又能做多久?
這時他發現他除了撫琴之外對其它事都不感興趣。
可是理想是鬥不過現實的,不是嗎?他自言自語道。
久久拿不準主意的他去請教一位他一直很欣賞和敬重的長輩。
這位長輩說:“如果你沒有孤注一擲的決心,還是找一份你能勝任的事做吧。如果你有孤注一擲的決心,並且有切實可行的辦法去實現,那就堅持你的理想吧。我不能替你做決定,一切還是得取決於你自己。”
他便回去了。
這時,他的決定開始傾向於做自己喜歡的事,可是他還沒有找到切實可行地實現它的辦法。他又想到了他的家庭,這麽大一家子人都需要他養,他怎麽能任性得起來呢?
可是如果他現在都還不敢為喜歡的事情任性一次,也許以後都沒有勇氣任性了。
拿不定主意的他便跟家人商量,家人建議他放棄撫琴,踏踏實實地找一份事做。
“比你優秀的琴師多著呢,況且你的年紀也大了,要找到一個雇主也不容易。還有,就算找到了,說不定哪天人家又不要你了,多不穩定啊。”他的父親苦口婆心地勸道。
他不死心,回應道:“可是這行的收入也很高啊,隻要我好好表現,應該不會輕易被辭掉的。”
又喃喃道,“這世上總不會什麽倒黴事都給我碰上的吧?”
家裏人不為所動,認為他最好還是趁早看清現實。
他想了兩天,依然不願意再去找一份撫琴之外的事做。
但是家裏每天的開支都擺在那,他不能拖下去了。
於是,他做了個決定——去戲班子當琴手。
這次全家人都劇烈地反對,認為他好歹是個讀書人,怎麽能去戲班子那種地方做事呢?
但他一意孤行。
家裏人見拗不過他,隻好默許了。
於是他拿出久違的琴,細心地擦拭幹淨,好好地練了一天。
第二天他便背著琴去戲班子應聘。
縣城裏有很多戲班子,因為縣城裏戲院多,而且有時候有些大戶人家也會邀請戲班子上門唱戲,因此這行生意在該縣城非常紅火。
.............
親們,二更來了,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