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一章 無題

字數:5834   加入書籤

A+A-


    葉明盛曾經在給馬潤山做本批複當中,要求馬潤山把濤港當做齊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來建設。
    馬潤山當時看到火車頭三個字的時候,還不是很能夠理解火車頭是什麽意思,但是他也不能問葉明盛,不過好在在他的多方打聽下,他還是知道了這個火車頭是什麽意思。
    火車是工部正在研發的一項重要交通工具,陛下還非常看重這個,對此多次進行視察了解火車的研發進展,而火車這個交通工具一個非常重要的特點就是,它是靠火車頭來帶動的。
    所以知道這些之後,馬潤山也是明白了葉明盛的意思是什麽。
    為此他這位齊魯布政使也是積極貫徹葉明盛的指導意見,圍繞濤港修建了很多的道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曆城到濤港的道路,這條道路長約六百七十裏,馬潤山組織了將近五萬名勞動力,修建了足足兩年時間才是大功告成。
    所以馬潤山也是計劃,當葉明盛去濤港視察的時候,他就請葉明盛坐在馬車上感受一下這條道路。
    除此之外馬潤山因為還計劃將濤港建設為一個重要的對外貿易節點,所以他還準備建設大量的商業倉庫用以儲存商品。
    第二個方麵,那就是齊魯的造船業!
    自從葉明盛主z以來,一直是特別強調海洋的重要性,他多次強調雖然曆史上的中原王朝都是大陸國家,對海洋缺乏足夠的重視,但是現在時代已經改變了,未來誰控製了海洋,誰就是控製了世界!
    基於這樣的想法,葉明盛一邊大力發展水師,另一邊非常鼓勵海外貿易。
    中原王朝曆來講究,上行下效投其所好!
    幾乎每個g員,為了能夠得到上司的賞識,都會去揣摩上司的心意!
    所以當葉明盛不用你揣摩,自己就把自己的zc傾向性展露出來的時候,那對於這些大大小小的g員來說你要做的就是投其所好,根據葉明盛指明的方向,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前進。
    基於這樣一個原理,齊魯又是一個沿海的地區,所以發展海外貿易就成了馬潤山這個布政使工作的重中之重。
    馬潤山一開始的想法,就是扶持齊魯本土的這些商號,讓他們也盡可能的參與到海外貿易當中,但是經過一番調研後,馬潤山發現目前大乾的海外貿易,基本上全都被江南的那些商號壟斷,他們這一行上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銷售渠道,占據了市場至少八成的份額。
    最重要的是這些江南商號彼此之間雖然內鬥不斷,但是在對外上還是比較抱團的,而這也就意味著,馬潤山如果想要扶持齊魯的這些商號參與到海外貿易當中,勢必會江南的這些商號發生競爭············
    對於競爭馬潤山還是持一個謹慎的態度,畢竟齊魯雖然有人力優勢,但是從商業經驗銷售渠道以及資金上,齊魯方麵都沒有優勢,而最重要的一點是,如果和江南的這些商業號進行競爭,那麽勢必會影響江南這些商號利潤,進而影響上繳的稅費,而江淮巡撫慕容玉良一心想要在江淮地區做出一番漂亮的成績,以此來作為自己競爭內閣閣老的zz資本。
    慕容玉良雖然位高權重,但是馬潤山並不怕他,畢竟他師弟古三思可是吏部尚書,有師弟在背後撐腰馬潤山也是很有底氣的,但馬潤山的有一個命門受到慕容玉良的影響。
    這倒不是說馬潤山有什麽把柄被慕容玉良所拿捏,而是說慕容玉良作為江淮巡撫對江淮地區的所有商號的商業行為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一個地區想要發展那就離不開兩個因素,一個因素是銀子,一個因素是人!
    有銀子沒人發展不起來,有人沒銀子同樣發展不起來,這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葉明盛主z以來,一直都是將發展經濟放在了非常高的地位上,所以各地的g員們都是在研究怎麽發展經濟。
    而像齊魯這樣地區人是不缺的,缺的隻是銀子,在朝廷沒有辦法給出足夠支持的情況下,馬潤山作為齊魯布政使,隻能是自己想辦法搞銀子搞投資··············
    所以從哪裏搞銀子搞投資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隻有一個,那就是齊魯隔壁富裕的江淮地區,這些年這些江淮商人每年給齊魯地區投資的金額都超過十萬兩銀子,是齊魯地區最重要的投資來源,帶動了上萬人乃至十幾萬人的發展。
    對此作為江淮巡府的慕容玉良是起到了一些積極作用的,馬潤山很清楚慕容玉良這不是給自己麵子,慕容玉良這家夥一向自視甚高,在他眼裏自己不是什麽人物,他之所以幫自己,完全是給自己師弟古三思麵子。
    但是如果自己鼓動齊魯的這些商號發展海外貿易,跟江南這些商號競爭打價格戰,影響了江南商號利潤,影響了慕容玉良的z績工程,慕容玉良還會像現在一樣給自己師弟麵子嗎?
    以馬潤山對慕容玉良的了解,他覺得這個問題的答案一定是否定的,慕容玉良一定會利用他作為江淮巡撫的身份,要那些在齊魯投資的江南商人停止投資,甚至是撤回之前的投資,誰要是敢不這麽做,慕容玉良準給人穿小鞋下絆子,甚至是更進一步,讓你家破人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曆朝曆代都講究民不與g鬥,所以那些江南商人雖然可能舍不得在齊魯的投資成果,但是在慕容玉良的威脅下,他們唯一能夠做的就是乖乖就範,老老實實的把投資撤回去。
    而這就是馬潤山作為齊魯布政使的命門了,要知道這些投資建設的工廠果園以及一些基礎設施,當時為了分攤風險,齊魯這邊也是組織了很多力量參與其中的············
    現在如果允許江南這邊撤資的話,那很多項目將會陷入到停擺,很多的先期投入很有可能會打水漂。
    所以屆時馬潤山就會陷入到允不允許江南商人撤資的兩難境地,如果允許撤資,那他很難再找到這麽多的資金去彌補資金的缺口,先期投入一旦打水漂,很多人都會家破人亡,齊魯布政司也會背上巨大的債z務包袱。
    而如果不允許撤資,那更是殺雞取卵,不僅是對齊魯經商環境的巨大打擊,更是會落下口舌,被慕容玉良所攻訐。
    所以在考慮到這些的情況下,馬潤山隻能是暫時放棄發展海外貿易的想法,轉而選擇了和海外貿易高度相關的造船行業。
    之所以選擇造船業,主要是因為在葉明盛鼓勵海外貿易的大背景下,造船的訂單也是激增,江南原本的這些造船廠已經忙不過來了,很多訂單都是今年下,明年後年甚至更久的時間才可能提到船,所以眼看著造船業如此火爆,馬潤山也是非常眼紅的,他覺得這行業非常的有前途。
    為此馬潤山也是對造船業進行了調研,他覺得造船業是一個人力密集型,資金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
    而齊魯這邊人是絕對不缺的,可以很輕鬆的招募到眾多的適齡勞動力,並且相較於江南地區人力資源的價格也是有優勢的。
    至於資金的話可以從江南那邊找,江南那邊兒本來就因為造船業火爆,所以很多人都想要擴大產能,但是受限於人力價格以及技術原因,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裹足不前沒有付諸於行動。
    因此可以讓他們來齊魯投資建設造船廠,齊魯造出的船也都是賣給江南,緩解江南這些商號用船船緊張的情況,所以這樣做其實也是幫助江南的海外貿易更上一層樓,所以身為江淮巡撫的慕容玉良,對此也是樂見其成,並積極的推動引導。
    在解決了人力和資金的問題後,那就剩下了技術這個重要的問題。
    齊魯作為沿海地區本身就擁有一定的造船業,隻不過規模不是很大,但是一些技術儲備還是有的,有一些精通造船的技術工人存在,不是那種需要從頭開始的情況。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馬潤山要做的就是發揮自己的zz人脈。
    他師弟是吏部尚書古三思,吏部又是負責人事的衙門,大乾朝廷絕大多數的g員升遷調動,古三思這個吏部尚書都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所以任誰都要給古三思幾分麵子,所以都不需要古三思親自出麵,馬潤山給工部尚書蘇俊傑寫了一封信,請他安排一些工部的造船專家來齊魯幫助發展造船業。
    對此蘇俊傑也是非常爽快的答應了安排了三十名造船專家來到了齊魯。
    至此在市場,人力,資金,技術,zc這些問題都得以解決後,齊魯的造船業也是得以飛速發展,目前齊魯已經擁有一家大型造船廠,五家中小型造船廠,此外還有一家大型造船廠,兩家中型造船廠正在建設當中,每年可以建造十幾艘福船那樣的大船,帶動了數千工人的就業。
    不過因為馬潤山給了一些稅收優惠,所以這幾年衙門隻從這些造船廠身上收到了不到三萬兩的稅費,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造船廠必將成為齊魯的重要財z支柱。
    所以馬潤山計劃等葉明盛來了後,就請葉明盛去參觀參觀這些造船廠,展示一下如今的齊魯造船業。
    第三個方麵就是齊魯的公學
    因為葉明盛提出了教育興國的口號,作為各地的g員也是高度重視教育,甚至是將教育問題提高到了zz的高度上。
    各地的公學也是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相繼成立,齊魯作為孔子故鄉,在大乾的各個地區中也是比較重視教育的,馬潤山調到齊魯之後,也是在齊魯的教育問題上下了很大的功夫。
    首先便是各地的公學,因為經費緊缺,所以公學是有些難以為繼的,甚至是一些公學已經是停擺了,對於經費問題馬潤山也是非常重視,雖然重視但是因為這幾年齊魯布政司也是上馬了很多事情,所以開銷也是非常大的,布政司的銀子隻能是維持衙門的正常運轉,所以馬潤山也沒有辦法從布政司批銀子下去解決問題。
    但是事情又不能不解決,所以馬潤山也是找到齊魯當地的那些士紳,他把這些人召集起來開了一個大會,在會上他強調了教育的重要性,並向這些齊魯士紳們傳達了葉明盛掃清天下文盲的宏偉理想···········
    說完這些後馬潤山也是開始給這些齊魯士紳戴高帽,誇讚他們有家國情懷,最後話音一轉,提到了齊魯境內幾十處公學經費困難的問題,並介紹了公學學生們的艱苦處境。
    到了這一地步一些識相的士紳,雖然肉疼但是礙於馬潤山這個布政使的麵子,也是故作大方的慷慨解囊紛紛捐出幾十乃至上百兩銀子,對此馬潤山也是不嫌少,並且還代表公學的學生,對這些士紳予以感謝,並且還計劃為公學捐款最多的幾名士紳,在公學內部豎立雕像,又或者將公學內部的建築物,以他們的名字進行命名。
    而一些不識相的也是開始了哭窮,對此馬潤山也是沒有勉強他們,而是在幾天之後,就派賬房先生或者差役去這些人的商號查賬,又或者去厘清這些吝嗇士紳名下的土地,在馬潤山的這番操作下,不管這些士紳都是捏著鼻子認捐。
    就這樣馬潤山算出初步湊齊了公學運營的經費,而像這樣的大會,馬潤山也是形成了慣例將其命名為慈善教育大會每年開一次。
    這些士紳雖然不情願,但是因為馬潤山要的不多,大士紳就是一百兩銀子,小士紳就是幾十兩銀子,所以大家雖然肉疼,但也沒有到傷筋動骨的地步,再加上還能有個好名聲,所以大家也就忍著了·········
    喜歡鷹視狼顧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鷹視狼顧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