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福陽使者

字數:3793   加入書籤

A+A-


    “書庫中的書本以成書時間作為分類依據,沒有區分類別……”

    無名之書介紹了許多與書庫有關的信息,但是李絳薇並沒有理會,也沒有去翻動書架上的書籍,而是跟隨嗅覺去找黴味重的片區。

    “代珠!”

    撒完蟲藥的代珠聽到喊聲,拿著空藥包走了過來。

    “怎麽……謔!黴味好重!”

    李絳薇指著書架一角說道“那邊長黴斑了,要不要弄一下?這樣下去書本也要發黴吧。”

    “你去把書搬下來,我到外麵取個鏟子,好把黴斑鏟掉。”

    “隻是鏟掉不夠吧。”李絳薇說道“總要做些別的處理防止以後長黴。”

    “那我去問問神官大人!”

    代珠風風火火的走出書庫,李絳薇無奈一笑,著手將書架上的書搬出。

    不知道是不是老書都送出去的緣故,書架上的書比李絳薇預計的數量要少。全部搬下來後,依舊沒有看見代珠回來。

    大概是在請教防治辦法吧……

    趁著空餘時間,李絳薇隨手翻開書本。竟然第一本就提到了術法!

    古籍畢竟是古籍,相較於李絳薇平時所讀的書籍,更加艱澀難懂。隨著右手一頁又一頁的翻動著,在李絳薇並未察覺的另一頭,無名之書的空白書頁正被快速填滿。

    “人族體內擁有魂玉六珠,術法的本質就是驅動六珠的與自然靈脈產生共鳴。六珠的不同屬性的占比,不僅與原生的魂玉有關,同時也和成長環境息息相關。成長環境的改變,也會對六珠產生影響……”

    “……與術法不同的是,靈界的進入則需要依靠魂玉的力量。而魂玉又需要六珠的牽引,才能將激發其潛能……”

    “……六珠的驅動方式世間還有存留,但是六珠牽引魂玉的記載卻是少之又少……”

    李絳薇讀完全文,合上書本,才發覺無名之書已經將古籍中的文字翻譯成更加容易閱讀的白話文。得知這一事實的李絳薇有些哭笑不得。

    忽然間靈關一閃,李絳薇拿起另一本書快速翻動。

    結果無名之書不為所動。

    “要閱讀,才能被記載嗎?”

    李絳薇從頭讀了一遍手裏的新書,這一回無名之書有了動靜。

    不過這本與術法和靈界無關,講述的是神祠的某一年舉辦的祭典,沒什麽參考價值。

    剛記錄下第三本,代珠就領著工具回到書庫。

    “搬完了?”

    “差不多。”

    “把這些書先轉移到我們房間吧。晚上再拿火烤一下去去濕。我已經和神官大人說過了,搬運的時候小心一些。”

    “好。”

    就在李絳薇查看書庫中的典籍尋找靈界的線索時,來自福陽的使者終於到達京城。

    清晨上朝時,福陽使者穿著一套帶著濃厚福陽特色繡樣的服飾,佩戴著骨製首飾走入朝堂之上。朝中絕大多數人還是第一次看見如此富有福陽特色的服裝,暗暗感歎。

    神州九郡中,福陽郡最為特別。

    福陽郡內的大小官員不受中央指派,與其他八郡相比,程高度自治。這一切還要追溯到前朝,福陽剛納入神州版圖時。

    福陽公主入京和親,當時的皇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福陽打下。沒過三年,那位身處後宮的福陽公主帶著她的未成年的兒子回到福陽。那位皇子也被封為福陽王。

    直到梁朝覆滅,實質治理福陽郡的依舊是福陽王。

    後來恭聖祖收回河山,福陽先一步派遣使者承認恭聖祖的皇位。後來恭聖祖次子與福陽王之女聯姻,繼續延續前朝的製度。

    對於京城的許多人來說,福陽是個充滿神秘的地方。無論是服飾,還是習俗,都與京城相距甚遠。

    “福陽郡守願意開壇為百姓祈福,朕深感欣慰。”

    皇座上,一位身穿明黃五爪金龍朝服的中年男子笑著說道“福陽對神州的忠心,朕明了了。”

    福陽使者朝皇座上的男子行禮,道“神州安定,是萬民所願,是皇上所願,福陽定當竭盡全力。不僅開壇祈福,福陽人民甚至籌備善款準備支援下江一帶。過冬的衣物以及糧食,已經航行在海上。不日將會到達新州郡內!”

    “好!”皇上龍心大悅,笑的合不攏嘴。

    吳雙輝此時站了出來,對皇上道“臣建議秦王去福陽觀禮。福陽開壇祈福,是為皇上分擔。皇上遣皇嗣觀禮,以示皇上對此事的重視,亦是對上蒼的尊重。”

    “老四嗎?”皇上麵露遲疑之色。

    太常寺卿易興慶駁斥道“福陽祭祀沒有皇族觀禮的傳統。從京城到福陽路途遙遠,若是這一路上遭遇什麽意外,吳大人可擔得起這個責任?”

    “易大人的意思是,皇上不必派遣使者?”

    “吳大人可不要曲解。”

    “既然易大人不同意秦王前去,看來是有其他人選?”

    易興慶手持笏板向前一邁,對著皇上鞠躬行禮後道“臣聽聞秦王殿下已不在京中。派遣一位不在京中的皇子去福陽,不妥。”說罷,易興慶瞥了一眼吳雙輝後,又道“秦王殿下的歸期未明,總不能讓福陽的使者一直等著秦王殿下不啟程吧。若要非要派遣皇嗣,臣以為還是五皇子最為妥當。”

    “我倒是想知道易大人是從何處聽來的傳聞。”褚詠青笑道“阿羿從未離京。”

    “父皇!”褚詠青對著皇上說道“阿羿被封為親王,在品階上更高一些,也能體現出父皇對下江民眾安慰的重視,有利於穩定民心。吳大人的建議,兒臣認為是極好的。”

    “你竟覺得不錯?”皇上頗為詫異的問道“你與阿羿的關係向來親厚,你就不怕他跟易興慶說的一樣,在路上遇見什麽意外?”

    “阿羿前去觀禮,自有神明暗中保佑。何況有父皇的龍威,哪有那麽容易出事?莫不是父皇偏心,不舍得阿羿吃苦?”

    皇上哈哈大笑,“你說得對,朕的確偏心不舍得這孩子吃苦。不過你說的對,這是好事,就讓阿羿去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