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比對的結果
字數:3987 加入書籤
“夫子,絳芸小姐回屋了。”
李凡浠輕輕嗯了一聲,又道“去請蕭公子過來。”
李凡浠正坐在蒲團上,左手舉著一本書。見到沮喪失意的封歸簫木訥的走進屋子,李凡浠歎了口氣,勸道“來日方長,何必急於求成?”
“她和我遇見的其他姑娘真的很不一樣,在她身上,我總有種無力感。”
李凡浠將手中的書放下,轉而拿起一個信封。
“那便隨她去吧。絳芸本就不是一個會輕易依賴他人的人。”
“是”
拆開信封的李凡浠一邊取出信件,一邊說道“你這次過來,不隻是為了絳芸。不然也不會化名蕭歸,走我的路子進桓嶽書塾。京城如何了?皇姬最近可好?”
“皇姬被皇上派去下江,從發回的消息看,下江狀況不容樂觀。這場大雨,使得下江多條河流決堤改道。除了安撫災民重建下江外,治水一事同樣迫在眉睫。”
“有嵇良論在,治水應該不成問題。”
封歸簫點點頭,道“確實和先生料想的一樣,嵇大人已經有了治水方案。然而物資、人力匱乏,難以實施。匪盜橫行,為禍一方,皇姬手上也沒有足夠的兵力剿匪。”
“可否試過招安?”
“試過。”封歸簫越說,神情越是凝重“然而有人從中作梗,即將成功時被壞了事。”
李凡浠摸了摸自己白須,道“封家不打算將你繼續藏著?”
“送我過來,是以防萬一。池州匯集天下學子,皇姬想要增加自己的助力,自然是培養一批新人更有利。”
“所以才派你前來?”
封歸簫恭敬回道“是!此事還請先生不要告知絳芸。”
“為何?她將來也是要考取功名,早一日晚一日有何區別?”
封歸簫的眸子一暗,道“我不想讓她認為,我是打著她的幌子過來的。不想讓她誤認為,我在利用她。”
“承微的事,你知道多少?”
“先生已經知道了?”
“知道的不多。”
封歸簫深吸一氣,緩緩說道“這事,恐怕不是針對皇姬的,而是針對殿下的。”
“哦?秦王?”李凡浠有些詫異,“向來不愛蹚渾水的他,有朝一日也能被人盯上?”
“我計算過此人的蹤跡,按時間來算。《萬家言》尚未發售時,就傳出作假偷竊的消息。聲勢浩大,來勢洶洶,對麵就像是做了完全準備一般。書本未發售就有流言蜚語,想要完全洗清嫌疑恐怕困惱。而新書的內容,我曾聽殿下提起,與下江有關。”
“下江?”李凡浠輕笑一聲,“這事,有趣起來了。”
“若是皇上知道這本與下江有關的新書是虛假之作,恐怕會對殿下失望。”
“我們如今鞭長莫及,這些事隻能等他們自己解決。別的我不擔心,獨獨擔心我的這個徒弟。”
說罷,李凡浠長歎道“能讓她放在心上的,隻有她那位雙生姐姐。如今得知姐姐有難,心緒不寧。春考難咯”
封歸簫聽完,懊悔不已,“我不該告訴她。”
“要真考不上,那也是她的命。”
“無妨!有我在!”封歸簫急忙說道“我現在就修書一封送到安遠伯府!安遠伯不會讓絳芸回去的!”
李凡浠又一次撫摸長須,感慨道“年輕就是好啊”
為了解決書稿一事,幾位皇子敲定了對峙的時間。那人不願離開寧府脫離寧府的保護,對峙地點選在了寧府園林南邊的聽雨軒。
李絳薇本就有整理手稿的習慣,等到了對峙這日,她將整理好時間線的稿子帶上,在禇詠羿的護送下前往寧府。直到禇詠羿親自來接,安遠伯府的當家李嶽然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就是近日頗受爭議的承微。
目送禇詠羿的馬車遠去,李嶽然回到溶月居,對著錢曼娘吼道“她寫小說的事!為何不告訴我?”
“老爺可是記錯了?”錢曼娘詫異道“就因為四丫頭寫書的事,差點沒和芩芩鬧起來。老爺這是忘了?”
李嶽然這才找回記憶。
“你怎麽不攔著!”
“今日四丫頭能請四殿下來接,就知道她本事大得很。我怎麽管?”
一提到禇詠羿,李嶽然就啞火了。
“這事不會牽連我們安遠伯府吧。”李嶽然著急的在屋裏轉圈,“這要是怪罪下來,我們該怎麽辦”
錢曼娘不想搭理李嶽然,一句話都沒有說。
等到了聽雨軒,李絳薇見到了那位自稱為《萬家言》著者的男子。這個男子的長相中規中矩,甚至可以說有些普通,屬於那種入了人群就沒有印象的臉。
這個男子見了李絳薇,便怒目圓瞪。要不是他身邊有個褚詠瑞鎮著,恐怕他就要撲上來將李絳薇活生生的撕個粉碎。
此情此景,李絳薇不禁在心裏冷笑。
好一出對付反派的情景,隻不過這場戲裏擔當反派的人是自己。
“請二位交出你們的草稿,分別與文錦書肆留存的初稿做比對。”
主持這場大局的是五皇子褚詠恒。
“事關二位的清白,還請二位不要藏著掖著。”
李絳薇和那男子分別送上一個匣子,在眾人的關切中,褚詠恒打開兩個匣子開始比對裏麵的文字內容。
看完李絳薇送上的稿子後,褚詠恒拿起男子的稿子。才看了部分,褚詠恒忽然笑道“這可真是有趣。”
大家被褚詠恒的態度弄得一頭霧水,褚詠瑞更是著急的問道“究竟如何了!”
褚詠恒分別舉起兩張稿紙,一張隸屬於李絳薇,另一張隸屬於那個男子。褚詠恒帶著這兩張稿紙,走過圍觀者的麵前。
眾人驚奇發現,兩張稿紙的字跡相近,內容相同。
“沒想到我信口胡言的話,竟然也有成功的一日。”褚詠恒笑著,“這下可就有趣了。”
李絳薇很是詫異,她萬萬沒想到會出現這個結局。
“莫怕,隻是這張一樣而已。我掃了一眼,前頭初稿有許多不同之處。孰真孰假,可以從這些不同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