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六百五十一章 像極了高將軍
字數:5043 加入書籤
得知徐晃奇襲子午穀,李軍師放棄長安前來,徐榮領軍的第一想法,就是快速突破高縣的阻擊,直抵腹地,找到徐晃。
兩輪強攻之後,自己的戰術,在敵軍堅強防守之下,難以貫徹。
徐榮想的是分兵,你典滿一人,再如何勇武,也擋不住高縣三麵。我擺出一副進擊之狀,首先看你攔不攔我,刺探軍情。
守將若是阻攔騎軍的進逼,也許徐晃手中的兵力不足,前方戰局吃緊。當然,也有可能是敵軍的誘敵深入之計。
李榷的前車之鑒就在眼前,徐晃徐公明,沒那麽簡單。
但徐榮也沒有太多的選擇,和定邊軍交戰,尤其是眼下的戰局,再要怕東怕西,這仗,估計就不用打了。
且他在運動之中,還有安排,一旦典滿確定了某個方向進行阻擊,那麽,另外的三麵,就可能成為西涼士卒的主攻方向。
似葉歡典韋這般戰將,打不過,堵不住,我的辦法就是躲著你打。至少在高縣,兵力優勢屬於徐榮一方,要將之徹底發揮。
徐將軍心中,還是希望守將能因為他的牽扯,出現一絲破綻的。畢竟他也不願數麵齊攻,定邊主力的守城戰力?
絕非劍閣之上的蜀中士卒可比,從剛才的強攻就能判斷,高縣守軍是定邊軍的主力軍,他們的反應及戰術調整,又快又準。
一戰下來,徐榮將軍甚至有點慶幸,這裏的守軍若是換到劍閣,有那般天險為屏障,天下還有哪一支軍隊,能攻克城關?
一陣牽扯之後,郝昭根本不為所動,徐榮將軍暗暗歎息。卻也隻能下令,在東西兩麵,同時對高縣發動強襲。
不怕敵軍瞬息萬變,就怕敵將老老實實。葉歡在南山武院的那一句明言,徐榮可能沒聽過,想法,卻與
後者近乎一致。
攻城戰,更怕對手穩,穩,代表著不犯錯誤,隻能實打實的交手。大漢天下,除了定邊,攻城是所有戰將都不願硬來的。
事實擺在眼前,不願也不行,相比遠處不可測的危險,徐榮將軍更願意麵對已知。拿下高縣,再圖進取,是他的戰術。
高縣城頭,郝昭就那麽站著,看著遠處的敵軍。徐榮率先做出變化,他卻直到現在也不發一言,矗立城頭,猶如雕像。
飛熊軍參軍蔣霽亦在城頭,對郝昭的沉默,他不置一言。心中想的則是,邱澤將軍對此人的評價,絲毫不差,沉穩如山。
“敵軍戰法不外數種,正麵強攻,三麵攻城,或是以騎兵的機動,繞城而過!後一種,我沒辦法,可以直接排除!”
戰前,郝昭分析戰局之時,說到此處,麾下飛熊軍官,似有異議,也包括蔣霽在內。但轉念一想,他就明白了對方的心意。
蜀中士卒加上飛熊半營,不到三千的兵力,郝昭能穩住高縣,就殊為不易了。再被敵將牽扯,力有未逮,反而會陷入危險。
周倉將軍到了邱林,以他和邱澤的用兵,隻要收到徐榮來援的消息,定不會坐視。對付敵軍的繞城,郝昭隻能期盼友軍。
那是一種無奈,卻也是最正確的做法,力有不逮,強行為之,一旦因此高縣陷落,徐榮將再無任何的顧忌,全力為之。
蔣霽能想的清楚,因為他是南山武院最優秀的參謀之一,更有著很多大戰的經驗。而郝昭,此刻不過一司馬,還極為年青。
“強攻高縣,西涼軍攻擊蜀中日久,麵對天險長期難克,士氣必然受損。徐榮遠來增援,未必能準備充足,我軍當可不懼。”
“至於數麵齊攻,敵軍兵力占據優勢,很
有可能如此,亦是擊破高縣的最佳戰法。但如此一來,傷亡亦大,我軍誓要將之消耗。”
“一旦徐榮手下大軍損耗過甚,就算高縣丟失,郝某與各位戰死此間,他卻再難對徐晃將軍造成威脅,我軍戰略目的達到。”
蔣霽看的很清楚,當郝昭說到最後之時,飛熊軍軍官麵上的那些質疑不見了,待之而起的是一種振奮,一種決絕!
徐將軍和飛熊軍主力能不受徐榮威脅,有這點,足夠了。
強攻不成,徐榮的戰法一變,軍官們見了,更是相信郝昭的判斷。你要同時打三麵是吧?來,盡管來,我要你付出慘痛代價。
身為年青的天罡鬥將之一,郝昭的特技就叫不動如山!邱澤不清楚,卻能看清對方的天賦,穩,是他最大的優點。
陷陣一軍戰陣百變,在邱澤的率領下,能打出任何令敵軍匪夷所思的戰術。但邱澤從未在此方麵,去硬性的影響郝昭。
想要帶出一位合格的戰將,首先要將他的特點和天賦,發揮到極致。高順和胡風當年也是這麽做的,才有了後來的陷陣悍將。
“伯道,以你所見,周倉邱澤二位將軍,將會如何應對徐榮來援之局?”片刻之後,蔣霽終於出言相問,卻不是眼下戰況。
換了自己,也會如此選,又何必問?郝昭的應對,是正確的。
“參軍,戰事之中,昭不敢輕言,周將軍身為我軍名將,必有所判。但若是邱澤將軍,一定清楚,眼下的重點,是徐將軍了。”
郝昭斟酌著答道,他是一軍主將,任何的出言,都需要謹慎。
蔣霽聞言,重重頷首,隨即道:“那伯道便坐鎮此處,霽往東西二處督戰,絕不讓西涼士卒,登上城樓。”
“參軍保重。”郝昭側身一抱拳
,便轉了回去,繼續觀察戰局。
“好!”蔣霽也不多言,邁步去了,下城之前,回身看了一眼。城下的典滿所部,並未隨敵而動,依舊在南城嚴陣以待。
敵軍變化,郝昭的應對可以概括成四個字,以靜製動。先要看的是,西涼士卒在東西兩麵的攻城,有多大的力道。
從之前的強攻來看,他們比起董璜李儒麾下的士卒,要成熟許多。種種攻城戰法,頗為精熟,軍官的臨陣,也稱得上迅速。
這不難解釋,董卓軍進逼蜀中,打了將近半年的時間。強攻天險,在損失巨大的同時,亦積累了很多攻擊城池的經驗。
沒有對高縣造成嚴重的打擊,一是因為守城的定邊軍夠強,還有一點極為重要,便是城下的典滿與八百騎軍,尤其是前者。
騎軍配合步軍穩守城池,第一次出現在葉歡平叛北宮望的涼州之戰中,當日,高順率領陷陣穩守漆縣,城下是張飛飛燕。
麵對西涼和八羌聯軍,高順與陷陣的守城能力不用多言,張飛率領騎軍,在距離節奏的把握上,亦是做的毫無瑕疵。
北宮望也好,車茶飛也罷,對定邊軍的戰術,顯然極不適應。
十餘年過去,戰術的威力,隨著實戰的不斷累積,與日俱增。且在定邊騎軍之中,成了一種常規戰法,精雕細刻。
跨越十餘年的時空,用代入法,眼下的高縣是當年的漆縣,郝昭與麾下士卒就是高順陷陣,城下的典滿,則是張飛的飛燕騎!
想到這裏,蔣霽的麵上,竟有笑容一閃而沒。這麽一想的話,還真是像,郝昭的少年老成,不動如山,像極了當年的高順。
而典滿的無敵之威,也能令人回憶起當日張飛的勇猛絕倫!
之前軍中亦是人才輩出,張郃
、馬超、長公子等等,都是名將之姿。但要找出一個與陷陣大將高順類似的,卻還沒有。
直到漢中之戰,蔣霽全麵了解了郝昭之後,他有了答案。性格沉穩,軍務紮實,心思縝密,卻又殺伐決斷!
高將軍的沉穩,天下皆知,再進一步,說是天下第一也不為過!但你要是以為他缺乏戰術的變化,用兵的靈動,就大錯特錯。
魏郡之戰,最出彩的就是張郃的龍驤軍,孤軍深入,吸引敵軍,攻守兼備,用兵如神。葉歡賈詡郭嘉,皆與之極大讚賞。
蔣霽分析戰局之時,一樣為張郃的表現,感到驚豔。但他相信,換了我們飛熊軍,換了我們徐晃將軍,一樣能夠做到。
還有一個當然的人選就是高順,也許高將軍還能做的更好。他的穩,是戰局需要,堅如磐石,同樣戰局需要,亦可百變。
典滿的騎軍,是郝昭手中的一張王牌,將之利用好了,不但可以增加徐榮大軍攻擊高縣的難度,更可與之極大殺傷。
郝昭以靜製動,目的就在此間,之前展現出了強大的戰力,目下按兵不動,不動之中,也能給敵軍帶來極大的壓力。
蔣霽自問,若是將他代入徐榮的視角,典滿的靜,會是心頭最大的忌憚。他不動,猶如一把懸在西涼軍頭上的利劍。
拋開戰術的層麵,當一個威脅永遠存在,你又沒有足夠有效的方法應對之時,便能形成心理上的障礙,影響主將的指揮。
徐榮是戰陣宿將,經驗豐富,蔣霽不能肯定,郝昭這一手,能否對之造成影響?但試試又何妨?萬一有效了?
武藝上,如今的典滿,已經有了當日漆縣城下的張飛之威。說起指揮,目下八百騎軍,則正適合他發揮。
——內容來自【咪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