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六百九十二章 國計民生

字數:5188   加入書籤

A+A-


    盛世,本就是令人舒暢的,出自自己之手,更是享受。
    出行之時,葉丁花奇不忘給葉歡稍稍改裝,要是這一點主家都不同意的話,估計二人都能抱著他的大腿,不讓出去。
    眼中看著,耳中聽著,葉歡這對耳朵,並不比神耳郅幀差多少。因此哪怕是隔著十丈,那群婦人的對話,他也聽得清清楚楚。
    “張嫂子,官府的牛車農具,你們借上了嗎,真的好用。”
    “唉,都是我家那個,膽子小,人家都說了,他還不信。就這一次了,下次不用他出麵,我自己去,有便宜都不知道占。”
    “這是咱們南皮,我聽說,那些打仗的地方,都是定邊軍幫著百姓春耕。他們的農活,幹的一個比一個好,像老巴式。”
    “早就跟你們說了,傳言是真的,冠軍侯的定邊軍最心疼老百姓。他們進城,從來不擾民,買賣也是按市價,真金白銀!”
    “信了信了,你說得對,看來,以後的日子,真的會好。”
    “不說這個了,說點正經的,你們知道嗎,城東的王寡婦……”
    葉歡一笑,沒有再聽下去,這便是民間的本色,家長裏短。
    再往前行,告示欄之前,有著很多儒生聚集,談論之間,人人麵上有振奮之色。南山書院,會來冀州開分院,選址在清河。
    那是冀州差不多正中的位置,可以方便各地的學子,前來求學。
    農業民生,是百姓們最關心的,而南山書院的大
    名,就是學子們最迫切的了。畢竟,不是誰都能出得起路費去晉陽。
    以後,清河有了,希望更大,學的一身本領,報效天下。
    南山書院分院,一直是在葉歡計劃當中的,不但可以為大漢培養人才,更能成為主流輿論的中心,宣揚各種理論。
    師資力量,葉歡從來沒發過愁,和定邊軍一樣,南山十年積累,底蘊深厚。教書育人,成了很多學子的第一選擇。
    與此同時,建立學校的,還有器物閣。想到那些所領,能工巧匠們,為學校起的名字,葉歡嘴角不禁泛起笑容。
    是端木磊首先提起,器物閣的學校,叫做南翔技校。此言一出,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尤其是最先一批,進入器物閣的。
    包括葉歡的如夫人,秦思在內,她對此名,也是久仰了。
    聽鄭毓說,葉歡的很多神奇本領,都是在那裏學的。隻是因為戰亂,消散了。如今器物閣要辦學校,用此名,恰如其分。
    葉歡思索之後,同意了,學校的名字,能給他一種親近感。且在漢末,大公子也不怕有什麽版權問題,獨一無二。
    士農工商,南山書院結合了前二者,農業教學,是南山的必備課程。這門學問若是不能通過,你在南山書院,無法結業。
    因此不管是在涼州還是司隸,包括眼下的冀州,新來上任的官員,他們的農活熟練程度,農藝的理論知識,都會令百姓歎服。
    官員們憑此,可
    以迅速的融入地方,接近百姓。你可以想象一下,縣令、甚至是郡守,和你一道在田間勞作,是什麽景象。
    有書院在,官員們的行為,成了一種風氣。且在每年考核政績的比重中,都會有硬性的要求,不精農事,你很難當好主官。
    器物閣屬於工,亦有很多與農事相關,比如開渠飲水,攔河設壩。多年的影響,至少在並州幽州,深受普通百姓的讚許。
    子弟讀書不是那塊材料,可以去器物閣,學業有成,一樣可以受人尊敬,豐衣足食!更重要的是,由此亦能踏上仕途。
    縣府、郡府,很多的官吏設置,與之掛鉤。葉歡對此再清楚不過,收入的多少,社會地位的高低,才是百姓最看重的。
    路過城中的告示欄,再向前行一裏地,轉過一個街口。前方占地廣闊,建築精美的院落,便是回春居,分院已經開起來了。
    “對不住,對不住,讓一下,婆娘難產。”身後傳來喊聲,葉歡一行立刻讓到路旁,就見數人趕著一輛牛車,疾行而來。
    牛車之上,是個即將分娩的孕婦,麵上一派痛苦之色。漢子跟在身邊,一臉關切的看向妻子,口中不時在給路人道歉。
    回春居門前的侍者見了,立刻有人向內通報,有人迎上前來,在牛車到達門口之時,內中便有軟塌出來相迎了。
    跟在軟塌旁的,有個醫者模樣的中年人,身邊還有個中年婦人。
    前者迅速搭上
    .
    了孕婦的脈門,後者則在為之檢查,兩把大傘撐開,將路人的目光盡數擋住。一連串的動作,行雲流水。
    “劉先生,需要引產,快,安室。”不片刻,婦人的聲音響起,軟塌被抬了起來,直入回春居,前後不過十數息功夫。
    居前一幕,迎來了不少人圍觀,葉歡也走了過去。他對此絕不陌生,很多流程,還是親自參與設計的,最大程度保證安全。
    人口,在漢末就等同著國家的基礎,等同各路諸侯手中的實力。
    葉歡剛剛穿越之時,晉陽及周邊的生育死亡率極高,差不多達到恐怖的三成。生孩子是道鬼門關,在當時是名副其實。
    原因是多樣的,首先就是醫療環境差,缺少經驗豐富的穩婆。
    第二則是女子的生育年齡,普遍偏小,又缺乏多種多樣的營養。自己尚還沒有完全長成,就要生育下一代,危險自然大。
    回春居不僅僅是個醫館,有著百姓口中交口稱讚的神醫。它還是大漢頂尖的醫學機構,負責醫學理論的研究和實踐。
    第一個重點,就在生育上,周勤、張仲景,無數名醫,包括毒王張離在內,群策群力!眼下,無論技術設備,成熟了很多。
    官府的政令,也在逐步與之適應,十年的時間,並州幽州各處,女子的婚齡,提高了兩歲,二十之後產子,朝廷給與獎勵。
    所有的手段結合到一處,現在在並州,死亡率降低了九成多。縣城
    之處,官府有專門的穩婆,鄉裏亭裏,都必需配備。
    至於生育所需的費用,亦有精心設計,百姓自己出一部分,官府則有鋪貼,更難得是男女一致。
    傳宗接代,和衣食住行一樣,是老百姓最看重的。尤其在溫飽之後,他們會準備的十分周全,官府的補貼,更讓人心安。
    那麽,要是遇到緊急情況,又該如何處理呢?生命第一!
    “大哥,你也不用急,官府會幫你出一半,剩下的一半,你暫時不夠,有多少給多少,剩下的寫欠條,官府會有章程。”
    院內,有人正在給漢子詳細解釋著,葉歡隱約能聽個七八。
    官府的章程是什麽?這些費用暫時不夠,可以在稅賦和徭役中,視情況而定,分數年補足。回春居則要第一時間,治病救人。
    這在並州幽州司隸,已經是常態,民間的富足,讓百姓很少會去為生孩子的費用發愁。但冀州剛經大戰,亦不能與並州相比。
    有了之前一幕,在回春居門前等候的人,漸漸多了起來。百姓是淳樸善良的,他們也想等待一個結果,亦與之息息相關。
    葉歡也在負手等著,什麽叫國計民生?聽上去很大,但之前的街頭之言,榜文之語,包括眼前一幕,就是真正的國計民生。
    葉大公子可以甩著兩個膀子慢慢等待,葉丁和花奇可就苦了,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他們的精神都是高度集中,戒備森嚴。
    七名暗影護衛,加
    上二人,在葉歡身邊形成一個保護圈。向外擴散,還有十七名十二隊士卒,裏裏外外,一共三層。
    一旦意外出現,他們會毫不猶豫的撲上去,為主家擋下一切。
    “哇,哇……”盞茶功夫之後,院中某處,隨風傳來一陣隱隱的嬰兒哭泣之聲,聽著極為有力,眾人不禁麵露喜色。
    再過片刻,有個青年人走了出來,到門前,他看看眾人笑著將雙手往虛空中一推:“鄉親們,散開一些吧,母子平安……”
    青年人說著,不知是誰喊了一聲好,百姓隨之,將他的聲音壓了下去。後者見狀,不得不從侍者手中,拿過揚聲器。
    “鄉親們,母子平安,請散開一點,說不得,還要有人前來。”
    聽了這話,門前圍觀的百姓向後退去,葉歡也退到了一側。此刻葉丁和花奇對視一眼,長長出了口氣。
    “鄉親們,還有人不知回春居具體的,右側欄中,有榜文。大家可以去看個清楚,家裏有了什麽事,千萬不要拖延。”
    青年人一語,更多的百姓立刻圍到了告示欄前,便有識字的,大聲為周圍宣講。隨著他的解說,後者皆是連連點頭。
    “嗯,不錯。”葉歡見了微微頷首,轉過頭來對葉丁輕聲道:“待會兒去打聽一下,方才說話的年青人。”
    “是。”葉丁回答言簡意賅,看向對方的目光,帶著欣然。公子此言一出,那人一定是會有極大好處的,從未有過例
    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