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七百八十四章 知易行難
字數:3480 加入書籤
練兵,統軍,合陣,戰將必備三大要素。
假如沒有葉歡的到來,無論武勇統軍,陳到比之關羽?
恐怕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不在一個量級上。但兩軍合陣之時,近身的廝殺展開,不過盞茶功夫之後,白耳軍便占了上風。
當然,那種上風很微弱,需要有一定的眼光才能看的出來。關羽是其中之一,此刻,他的兩道臥蠶眉皺起,煞是好看。
之前的進攻,白耳軍在陳到的統領之下,依據數年建立的防禦攻勢,讓徐州軍吃了不少苦頭。卻還不是,他們實力的真正展現。
此時堂堂之陣對戰,打的就是雙方士卒的基本功,沒有花巧。
關羽的皺眉之處在於,至少到目前為止,他沒有在白耳軍的陣勢上,找出一點破綻。兩軍對陣的所有細節,敵軍堪稱完美。
而白耳軍展現出來的這種完美,亦是他平生僅見。
上一次與定邊軍對陣,是葉歡親領的騎軍,但雙方並未交手。僅就步卒而言,關羽看一眼就夠了,對方一定是訓練有素。
南山武院編撰的作訓大綱,書麵上的關羽都看過。畢竟定邊軍的強大是公知,亦是天下所有諸侯效法的目標。
什麽?你說葉歡疏忽了,這麽重要的軍事機密,不加以保密?抑或說書麵上的作訓大綱,有所刪減,忽略了一些核心的部分?
有一些後者的因素,但基本上,定邊軍的操練之法,就在其中。
“知道,知道你也防不住。”鐵騎營統領張遼之言,當時是用在三大王牌身上的,其後,便擴展到了全軍。
鐵騎張遼,陷陣高順,葉歡麾下兩大名將,彼此之間還是姻親。
兩大強軍都是攻無不克,二將的統禦之能,有目共睹。
性格上,張遼外放,高順內斂,一個豪情衝天,一個樸實無華。
樸實無華,你用來形容高將軍,就對了。標重點的話,是實,實實在在的實,真實的實,充實的實,老實的實。
葉歡在南山武院,批評麾下戰將時,常言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高順將軍是從不晃蕩的,因為他在不斷充實。
作訓大綱,尤其是步軍的作訓大綱,大半出於高順之手。關羽細讀之後,不得不承認,葉歡將他比高順,是一種肯定。
對此,曹營戰將和西涼諸將都不會否認。假如能夠挑選對手的話,他們恐怕寧願對上張遼鐵騎營,也不願對上高順陷陣軍。
鐵騎營強,毋庸置疑,但與之對攻,也未必一點機會都沒有。就算最後戰敗,他們是被張遼鐵騎打死的。
高順呢?不一定打死你,他也有可能磨死你。在那之前,一支毫無瑕疵弱點的軍隊,會讓你體會到,什麽是絕望!
今世的關羽,絕沒有原本時空的倨傲,亦是他的可怕之處。
知道定邊軍強,學就是了,學而習之,加倍苦練,迎頭趕上。
.
但關羽清楚,沒那個可能,學?你學一個給我看看?真要照著陷陣學,那麽,下場隻有一個,士卒沒上戰場就廢了。
陷陣的訓練強度,幾乎超過了士卒可以承受的極限。關羽是試過的,麾下五千士卒,能撐過三天的,不足兩百。
道理嗎?其實也不難解釋。你想要有陷陣那種訓練強度,就要有何定邊軍一樣的後勤保障,就問,還有誰,能做到?
一天兩個雞蛋,一杯牛奶,豬肉羊肉牛肉混合,加上各式各樣的蔬菜。如此的軍費開支,葉歡倒很希望別人跟著學了。
且不說你的士卒能不能撐住,時間一長,財政都得垮下去。
是以他和賈詡郭嘉,包括高順在內,都不在意別人學。你就算有了強大的財力,有我們那麽完善的軍醫體係嗎?
這些都與訓練掛鉤,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否則,根本難以保證。
白耳丹陽二軍,亦是依據定邊作訓大綱操練出來的,胡風來到廣陵,見過陳到之後,便立刻到了軍中,觀察他們的訓練。
親眼見過,他才會對陳到說,論士卒素質,徐州軍絕不如之。你要解決的,是士卒因經驗不足帶來的緊張,還有自身。
換言之,隻要你解決了問題,即便是關羽,也無法在正麵戰場上,擊敗白耳軍。
陳到聽了胡風之言,在之前的拉鋸戰中,他亦在不斷的檢討戰術戰法,調整自己和士卒的心裏狀態,直到今日!
關羽皺眉,陳到依舊是淡然平靜,嘴角掛著淡淡的笑意。真正的大場麵對決,白耳軍克服了緊張之後,做到了。
其實與訓練時相比,眼前,並不是他們的最佳狀態,可麵對徐州軍,已然足夠。陳到麵上有笑容,心中卻在暗暗警惕。
不怕關羽,更不能輕視對方,以關雲長之前表現出來的指揮才能。他對眼前的場麵一定會有所估計,那麽,改變會隨之而來。
陳到的千裏鏡,轉向了太史慈騎軍的方向。騎步配合,是目下戰場上徐州軍的優勢所在之處,破局關鍵,會不會在……
“關雲長,接下來,你該如何應對?用太史子義的騎軍?”
離得很遠,關羽又不會讀心術,自然聽不見陳到將軍心中的問題。他保持著皺眉的動作,卻沒有做出任何戰術方麵的調整。
下風,是下風了一些,但白耳軍想要進一步擴大優勢,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情,借此機會,他更想看看對方的持久力。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由於微塵清風的存在,想通過情報摸清白耳軍的戰力,極難!但眼下,他們卻遮掩不住的。
為此,必須付出一些代價,且兵力優勢,始終在己方。
“哦?關羽你果然夠穩,想看是吧,你慢慢看。”敵軍不動,陳到處在上風,自然也不會動,白耳軍恰能借此,適應戰陣。
徐州軍側翼,太史慈的目光,看向關羽的帥旗所在之處。眼前的戰局,並未太過出乎二哥在戰前的預料,卻並非所願。
白耳軍在陣上表現出的戰力,士氣,絕不似一支新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