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八百四十九章 敵將難纏

字數:3479   加入書籤

A+A-


    沛國之戰,葉恒葉毅打仗親兄弟,率軍大戰曹軍。
    六將分作三對廝殺,最早交手的是葉毅與夏侯惇,但最先分出勝負的,卻是李強和蔡陽。三十回合,後者遮攔不住敗走。
    馬蹄翻飛之中,一路灑下血滴。再看李強,左肩一片殷紅。
    自從出馬的那一刻,他就打定了主意,不顧一切與對方對攻。自己不是大公子和二公子,既然出陣,就得拚死打開勝利之門。
    原本集眾家之長,勤學苦練,李強的武藝就不在蔡陽之下。更有拳怕少壯之言,性格敦厚的李強,一旦決定,便豁得出去。
    蔡陽呢?首先是未料到對手實力如此堅強,更沒想到少年上來就是那般不要命的打法,氣勢稍稍一墮,勝利的天平更加傾斜。
    但即使如此,他還是憑借深厚的功底,給傷到了李強的左臂。實打實的說,算是兩敗俱傷,可在戰陣上,他退了是事實。
    擊退敵將,李強沒有片刻的猶豫,就縱馬殺向夏侯惇,左臂之處的流血根本不顧。他的判斷,與二公子聯手,取敵將首級。
    高手之間的感應是互通的,就在蔡陽撥馬而走的那一刻,不等葉毅纏繞,夏侯惇用出全力,行險將對方逼退了一線。
    “我……”葉毅心中閃過一絲懊悔,最關鍵的時候,他還是慢了一分。讓夏侯惇提前發動,否則,纏死對方,斬將有望。
    他在懊悔,夏侯惇卻也是心頭後怕,他的左肋,已經感受到了葉毅寒鐵戰刀之上的鋒芒,再近哪怕一分,便要當場受傷。
    能提前做出判斷,是多年的戰場經驗所致,對方那個少年戰將上來的打法,克製蔡陽。後者雖然武藝高強,終究輸了氣勢。
    搶到一絲先機,夏侯惇不像蔡陽那般敗回本陣,而是瞬間加速,衝向與曹昂大戰的葉恒。直到此時,他也沒放過反敗為勝的機會。
    倘若是放在冀州大戰之前,他還可能真有機會扭轉戰局。但不斷積累經驗的葉家兩位公子,亦清晰判斷出了局勢。
    葉毅很快就將懊悔拋在腦後,一切的問題,留待戰後去總結吧,眼下,他必須追擊夏侯惇,不給他攻擊兄長的機會。
    李強亦是一般,死死追在夏侯惇身後,隱隱成夾擊之勢。
    葉恒則在此刻退了,酣戰六十回合,他已經取得了不小的上風。現在審時度勢之下,說走就走,曹昂根本無法阻攔。
    說是退,不如說是在避夏侯惇的鋒芒,葉恒清楚,倘若對手還來追擊自己,隻要他能扛住一個回合,葉毅李強就到了。
    一個回合?葉恒的武藝雖非頂尖,卻也極為不俗了。當今天下,能在一合之間擊殺他的,也許有,但明顯不是夏侯惇。
    葉恒退而有致,夏侯將軍自然看得出來,包括他故意露出的倉皇之態。對方還想引誘自己做出攻擊,從而爭取時間。
    “做夢,這些玩意兒,你和你爹差的還遠。”夏侯惇心中腹誹,縱馬卻絲毫不停,帶著曹昂飛速奔行,繞回本陣。
    與此同時,曹軍的士卒開始掩殺上來,劉亮早就等著這一刻,令旗招展之下,定邊騎軍發動,兩翼齊飛,中路猛進!
    .
    當斷則斷,夏侯惇帶著曹昂而退,沒有絲毫拖泥帶水。以他為將的經驗,很清楚接下來會發生什麽,敵將不會放過機會。
    葉恒葉毅也是一般,毫不留戀追擊敵軍,一個個回歸本陣。極為迅速的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位置,接下來,就是兩軍混戰。
    兩位公子,加上李強,為定邊騎軍安上了三支鋒銳的箭頭。那邊夏侯惇和曹昂繞出弧線,暫時難以回到前鋒之中。
    也就是數十息的功夫吧,足夠劉亮指揮騎軍,取得一定優勢了。
    先手在握,形勢有利,劉亮中軍紅旗招展。眾軍官心中清楚,那是借勢奮力衝殺敵軍的意思,給對方造成最大的傷亡。
    當夏侯惇和曹昂回歸軍中之時,第一線的騎軍對衝,曹軍損失不小。劉亮毫無保留,上來就是全力以赴,不惜以命相拚。
    一般而言,以命相拚的都是形勢稍稍占據下風的軍隊。可定邊騎軍偏偏不在此列,他們一旦衝擊,永遠都是一往無前。
    “又是個難纏的家夥……”夏侯惇心中想著,挺槍苦戰。
    他知道定邊軍校尉一級的軍官,都有著極為紮實的作戰功底,但劉亮此刻表現出來的時機把握和戰術選擇,是他最不願麵對的。
    逼你硬拚!而你明明知道敵軍的用意,卻也唯有與之相對。
    全力出擊的,隻是葉恒麾下部屬,葉毅呢?
    葉家二公子出現在這裏,要是告訴夏侯惇,他是孤身前來助戰,誰會相信?其麾下鐵騎至今不見蹤影,在等什麽?
    等什麽?等自己的援軍唄,夏侯惇豈能不知?關鍵在於,和他不得不率軍與敵軍硬拚一樣,援軍是遲早要上的。
    敵軍將領指揮的進攻不但凶猛,且極有控製。以命搏命是對方表現出來的氣勢,你想拚命隨時奉陪,不允許借此扭轉氣勢。
    真正表現在戰場上,定邊軍騎軍強悍的戰力,更體現為一種張弛有度。攻擊之時,他們會不斷變化陣型,牢牢黏住對手。
    硬拚消耗,殺傷敵軍,隻是劉亮的目的之一。借眼下形勢,逼出敵軍的後援,讓他們將底牌打出,更利於今後的作戰。
    夏侯惇想的沒錯,劉亮的確難纏。換一個其他校尉,還有可能借勢去尋求擊殺更多的敵軍,那反而是夏侯將軍願意看見的。
    攻而有節,猛而有致。敵軍的打法帶給他的感覺,就是被對方牽著鼻子走,每一步,幾乎都在敵軍的計算之中。
    這種感覺是最為鬱悶的,劉亮久在十二隊,看的太多,且身在中樞,他的大局觀還要遠勝一般的將領,方有眼下局麵。
    逼出對手的援軍,不但沛國的形勢可以明確,對廣陵之處,也能有明確的軍情作為支撐,那比數千人的援軍,更要管用。
    &t;hr cass="authorords" author="諸葛不要太亮" identityid="nu" >
    祝所有鳳舞九天的書友龍年大吉,平安喜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