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倒要瞧你怎麽滿嘴胡扯
字數:3405 加入書籤
在覺得故事要崩盤的時候,孟約完全沒有把林莠一人能把男女主逼到懸崖邊上的智商和城府,當林莠逃難一般自己回來時,孟約才“哦”的一聲想起,那是多麽能耐的一位壯士。不管在林莠身上發生了什麽,隻要人平安回來,孟約都相信,林莠絕對會有仇報仇,有怨報怨。
琢磨一下林莠後,孟約蹭到孟老爺身邊,撒嬌道:“爹,我想去科學院看看蒸汽機車。”
因為“再婚”這個話題,孟老爺最近幾天都看孟約鼻子不是牌子,眼不是眼的,即使是這樣,孟老爺也沒能抵擋住孟約晃他袖子的嬌滴滴樣兒:“帶你去可以,你拿什麽來換?”
孟約:哈?
“爹,我身上穿的頭上戴的嘴裏吃的,哪一樣不是你給的,你讓我拿什麽換?”除此之外,孟約還有種“我爹不再愛我了”的錯覺。
“去你媽牌位前上三柱香,發誓日後不再提續娶之事,不然……”
不然怎麽樣,不要親閨女了嗎?
覺得往事已隨風的孟約瞬間感受到什麽叫會心一擊,這豈止是“我爹不再愛我了”,根本就是“我爹從來沒愛過我”好麽:“算了算了,我再也不提還不行麽,爹你最好盼著自己真再不動心動念,不然……到時候我是會堅決反對的!”
孟老爺才不在意這個,隻要孟約不再提就行,隻要能讓他保留對女神太太的思念,發不發誓都是次要的:“行,走吧。”
其實,孟老爺也早想喊孟約去科學院看看蒸汽機車,一來這是他事業上的成果,他一生中最值得驕傲的作品之一,二來孟約對太祖手稿鑽研這麽深,沒準能給提提意見。
一路坐馬車駛到科學院外,因科學院裏有火車連通,科學院已經不讓進馬車,不管是院士還是學生,馬車和馬都必需在院外的車棚馬棚裏停放。一跨入科學院大門,孟約便充滿感動,眼前齊齊整整的鋼軌和木製車廂,帶著一股濃濃的近代史的氣息撲麵而來,這時候說句熱淚盈眶絲毫不為過。
雖然在鐵路鋪設,和蒸汽動力方麵還有許多疑問與不足,但工匠們造車廂的水平一點不差,那可同時乘坐三十六人的車廂寬敞整潔,透著一股說不出的高端洋氣。一水兒的上好硬木坐椅,每兩人或四人設一小桌,雖然沒有行李架,但乍一看去已經接近於現代列車。
“爹,現在最快每刻鍾能跑多遠?”
“科學院裏總共鋪設了約十五裏蒸汽機車道路,最快一刻鍾可以跑兩圈,這得全速跑不能顧慮刹車停車,還得考慮到天氣,真到要跑長跑遠,一刻鍾約隻能跑個二十裏路。”
一刻鍾跑二十裏,一個小時八十裏裏,一公裏等於兩裏,也就是說現在的車速已經達到了四十公裏每小時。孟約回想一下現代列車的速度,G開頭的高鐵是三百至四百公裏每小時,D開頭的是一百五十公裏左右。這樣去比的話,四十公裏好像很不夠看似的,但孟約曾乘坐過傳說中的綠車皮進行長途觀光旅行,那車速……仿佛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數。
要知道,這才多半年呢,火車就從幾公裏的時速上升到了幾十公裏,孟約簡直不敢相信,要再給這些人幾年十幾年,他們能把速度提升到怎麽樣驚人的程度。嗯,孟約那是不知道,科學院現在是理論速度可以達到每天三千裏,也就是一千五百公裏。
“可別隻顧快,還是穩妥要緊,馬車下坡時太快,都容易叫風吹倒,何況這蒸汽機車左右一點遮擋也沒有,風吹就風吹,雨淋就雨淋。”孟約真有些怕這些科學狂人光顧著速度,沒把安全考慮進去,這可是要載人的,孟約可不想將來有一天聽到翻車的悲劇。
其實在科學院裏也翻過兩次車,還真是跑得最快的時候,山穀裏風大的時候,那風一陣吹來,掀翻車鬥吹真不是什麽難事。為這,科學院裏也正在琢磨辦法,要不是這兩翻車,科學院早就把成品拿出去上外邊鋪設去了。
“年年倒是考慮周到,且放心,若是不穩妥,科學院斷不會拿到外邊去。”說話間,孟老爺引著孟約下機車,袁院士見車停在院門前,便跑出來,伸手就要把孟老爺撈進院子裏去研究他剛發現的問題。
孟老爺:“袁兄不忙,今日領了小女來拜見,年年,快來與袁兄見禮。”
孟約揖禮稱道:“袁院士。”
雖然袁濟是個不很修邊幅的老頭兒,最近太忙,更加是放飛了自我,可看到個嬌滴滴的小姑娘,還是很快醒悟過來,掩麵道:“哎喲,失禮失禮,你這老孟可真是,帶侄女來也不提前知會一聲,我這樣怎麽好見人。”
孟老爺:“合著我不是人,嫂子侄子不是人?”
袁濟:……
“我先去拾掇一番,侄女且先進去坐。”
片刻後,袁濟收拾得幹幹淨淨出來,可是個老了都很能帥人一臉的老頭兒,氣色也不錯:“老孟一提起侄女,總滿口誇讚,我心中常想就他那張老臉能生出什麽好樣兒來,不曾想一見侄女,果是個當得起誇讚的。”
孟約:“是嗎,總誇我呀,我怎麽不信呢,他在家可不愛搭理我了,這些日子一直很嫌我呢。”
孟老爺默默瞥孟約一眼:我倒要瞧你怎麽滿嘴胡扯。
袁濟樂嗬嗬地笑,侃笑幾句便與孟約說起蒸汽機車,說起錳鋼:“那錳,鋼廠曾有過記錄,卻不曾說過哪裏能開采,鋼廠如今正在清庫翻樣本,也不知能不能翻得到。侄女,太祖手稿中,可有提過錳礦什麽樣,哪裏有出產?”
“不曾見過,這幾日我又翻了翻,俱不曾見有記錄。”孟約對於太祖時不時掉鏈子已經很習慣了,大約是留空間,讓土著們自行發展吧,也隻能這樣想了。
“嘖,這可不好辦嘍。”袁濟有些犯愁,鍋爐眼看要蓋好,錳卻連什麽樣什麽味兒都還沒眉目。
“當年煉鋼沒有留下日誌或記錄文稿一類的東西嗎?”
“那些都在琅山檔案館,這倒也是條路,我這就去找翰林院要個條子。”有線索袁濟就等不住,他總覺得自己時間一天少似一天,幹什麽都不能拖,當下想到當下就去做了,“侄女你坐,我去去便回,中午別走,在這吃飯啊!”
不等孟約回話,就跟腳踩風火輪似地走了。
孟約:……
大概這屬於“人能成功總有原因”係列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