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六章 相顧風光好,年年此味長

字數:3533   加入書籤

A+A-




    婚禮前不能見麵,對孟約是煎熬,對王醴何嚐不是。

    兩人自從確定關係,雖也經別離,但似乎都沒有像現在這樣撓人心肺。靜夜無人時,王醴從倉庫裏翻出積滿灰塵的琴匣,在春夜的晚風中,對著海棠花撫了一曲《良宵引》。

    仿是清風拂絲弦,琴聲一振,塵氛盡消,意韻幽幽,如情人間耳鬢廝磨的呢喃。《良宵引》本身其實更中正平和,細膩且並不纏綿。但今夜的良風裏,這曲《良宵引》纏綿至極,溫柔至極,伴暗吐的春日花香傳遞綿綿情意。

    孟約:“聽聲音傳來的方向,好像是師兄在撫琴耶,你們說是也不是?”

    胖達:“汪。”

    “胖達,你也覺得是呀,那就是了,狗的聽覺不是比人類更敏銳麽。”孟約甜甜甜到心裏去了,想了想光聽有點不大得勁,走到書案邊提起筆,在裁好的雲箋上寫了幾句詩。

    然後把最愛跑跑跑的幾隻悄悄送出狗洞,把她寫的詩句送去泛園給王醴。她當然是沒什麽文才的,不過感謝呂擷英,至少讓她在這樣的場景下,能搜腸刮肚,想起應景的詩句來。

    《良宵引》是個簡短的琴曲,王醴彈罷便要收琴,卻見四隻狗跑過來,追風脖子上還墜著個疊成……唔,心形狀的豆腐宣。豆腐宣是孟約近來愛用的宣紙,王醴把追風招到跟前,取下脖子上的豆腐宣,輕輕巧巧把孟約折好的又攤開,隻見上邊寫了句詩——蕙風入懷抱,聞君此夜琴。

    詩後,還有一行小字:嚐聞人道言為心聲,琴通情意,謝蕙風識意,傳情並琴聲。

    王醴看罷,看四隻狗的眼神溫柔得讓四隻狗都安安靜靜,乖乖巧巧地不亂動,就這麽趴著。良宵甚好,琴動情聲,美得讓人都不忍心去睡。

    王醴再撫一曲後,攜琴並四隻狗回屋,臉上笑容就一直沒下去過,即使入睡,嘴角亦微微上揚。仿佛,從此刻開始,人生的風雨都會消去,隻剩下了良辰美景與花月良宵。

    三月初八,有宴,接待近親近朋,王醴與孟約各在自家出席。雖親戚都不多,但朋友還是挺多的,王醴這些年在三法司,委實有不少交情頗深的,便是在吏部,雖然還未多久,但托打鼓人掉馬的福,迅速交情深厚起來。孟老爺就更是交遊廣闊了,孟老爺是走到哪裏,隻要他想,就能把哪裏的同僚發展成傾蓋如故的好友的。

    三月初九,迎親,在女方這邊,便是平民百姓,也可以用“出降”二字的,因大明尚低嫁嘛。早上還好好的呐,別說早上,就是中午都還好好的,和親朋好友推杯換盞滿臉喜慶,但到下午,離迎親的時間越來越近時,孟老爺在孟約洞房裏哭得不能自抑。

    看著孟老爺活像種一年土豆剛賣出去,還來不及喜悅就發現換回來的全是假鈔的老頭兒,哭得那叫一個撕心裂肺:“爹,你別哭,你一哭我也想哭了。”

    “別哭,哭糊了臉就不好看了。”孟老爺自己哭得聲音都啞了,卻不許孟約掉一滴眼淚,新嫁娘除出門子時許掉兩行淚,別的時候都不許掉淚的,不然不吉利。孟老爺心裏有千千萬萬不舍,也希望孟約婚姻順順利利的,一輩子和和美美的。

    讓她別哭,自己還是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喜娘都被孟老爺這哭的架勢給震住,別說當爹的,就是當媽的也沒見過哭成這樣的。畢竟從定親到成親,有個漫長的適應過程,適應了就是再難過,到這天也不至於哭成這樣。

    孟約撩起喜服,蹲到孟老爺旁邊,把一盤剛好一小口一個的芸豆糕遞到孟老爺麵前:“一整天都沒怎麽吃東西,快吃點吧,待會兒還有人灌你酒呢。你放心,明兒一大清早,我保準你還能在飯桌上見著我。”

    孟老爺:閨女不懂我,這怎麽能一樣呢!

    待到王醴在門外吟誦催妝詩,孟老爺整個人分作兩半,一半想叫人出去把王醴打死,一半是想好好拜托王醴對他閨女好一點。旁邊管家說“吉時到了”,孟老爺遲疑片刻,命人將大門打開,迎親的人盡數頂著笑臉進來,孟老爺當著人從不給王醴臉色,隻照著規矩為難為難,然後才命人去請孟約出來。

    依禮拜別高堂,便是吹吹打打繞長平裏與長康裏兩條街打個圓然後入泛園,泛園裏,處處披紅,連門前的老樹上都墜著紅綢攢成的繡球花。仔細看,布置還真有點像孟約在《清平令》裏呈現過的婚禮場景。不僅有紅綢還有各色鮮花,或束成球狀擺放,或結成花瀑垂掛,真可謂如夢似幻。

    春日多花,尤其是三月間,什麽花都在開放,用得最多的是月季,紅的粉的黃的,應時下人不尚白的風俗,並沒有白色的花。孟約的視線經由透花綾看向園子裏時,說不感動,那是不可能的,更多的卻是——矮油,我的師兄果然被我的《慕春令》給教壞了,都知道什麽時候該向大家秀恩愛撒狗糧啦。

    一個美術生,饒是孟約這樣半路出家,又半路回家的,也被眼前不勝收的美景摧動心肝。這如夢幻一般的布置,讓孟約即使身披喜服而不是白紗,亦有種在現代舉行婚禮的感覺,還得是嫁了個高門子弟呢,不然哪會有這樣的場景。

    因王醴並無高堂可拜,隻得請了牌位出來,由呂擷英和盧昆閬上座,由王家族老陪座,將這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對拜的大禮給全過去。隨著一聲“送入洞房”,孟約被王醴牽著繞過重重花瀑,沿著回廊,進入起居院落。

    院落還被王醴改了名,再不是從前那清清冷冷的名字,而叫——長味居。

    孟約:是活得有滋有味,還是吃得有滋有味?

    孟約並不知道,王醴早上個月寫了一首詩,其中一句是——相顧風光好,年年此味長。然後就有了長味居,世上風光,有情滋味,合該並肩攜手用一生慢慢去品嚐,直到青絲染了霜,再來說底是甚個滋味。

    不解風情的孟年年:“師兄,你題匾的時候是餓了嗎?”

    王醴:……

    自己要娶的,再不解風情也隻能認下來。

    小劇場:

    曆史課上

    教授:同學們,下麵我們來講古人怎麽在不見麵的情況下傳遞情意。

    同學甲:沒手機沒網絡,我倒想看看他們能怎麽玩出花兒來。

    同學乙:樓上,你錯了,古人是沒手機沒網絡,但是人家技能樹上點亮的技能,哪一項都能用來撩妹OR撩漢。

    教授:看樣子你們很了解嘛,哪個同學來說說。

    同學丙:能見麵談情時談情,不能見麵談情時彈琴,具體參看《孟夫人傳》。

    同學丁:都說是永遠十八歲的少女孟年年啦。